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84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包括设备框架,设备框架上具有电动机、连接轴、第一轴承底座、竖立摆放的转盘,电动机通过连接轴驱动转盘旋转,所述连接轴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底座安装在设备框架上,转盘上固定有多根转动杆,每根转动杆上设有第二轴承底座和停车位悬挂梁,停车位悬挂梁与转动杆通过第二轴承底座连接,每条停车位悬挂梁的底部固定有载车板,当载车板在转盘的带动下转动到最低点时,该载车板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能在有限土地面积上提供更多的停车位。

Revolving parking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立体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和迅速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停车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烦恼,籍此,亟须研发一种停车库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提供更多的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旋转式立体停车库,该停车库能在有限土地面积上提供更多的停车位。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包括设备框架,设备框架上具有电动机、连接轴、第一轴承底座、竖立摆放的转盘,电动机通过连接轴驱动转盘旋转,所述连接轴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底座安装在设备框架上,转盘上固定有多根转动杆,每根转动杆上设有第二轴承底座和停车位悬挂梁,停车位悬挂梁与转动杆通过第二轴承底座连接,每条停车位悬挂梁的底部固定有载车板,当载车板在转盘的带动下转动到最低点时,该载车板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其中,设备框架上还具有大齿轮、小齿轮、第三轴承底座、链条,所述电动机通过连接轴驱动转盘旋转的具体连接方式是:大齿轮通过第三轴承底座固定在设备框架上,小齿轮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小齿轮和大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大齿轮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转盘。其中,设备框架上具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其中,每块载车板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各个称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每块载车板的侧壁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相接的光电传感器,当有载车板转动到最低点时,该载车板上的光电传感器受触发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其中,设备框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指示车位状态的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设备框架上还安装有与控制器相接的触摸屏。其中,每块载车板的前端安装有车轮前挡板。其中,每块载车板的左右两端安装有车轮左右挡板。其中,载车板的上表面倾斜从而防止在载车板转动过程中车辆向出口滑动。有益效果:使用车库时,通过电动机带动转盘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作圆周运动,从而实现载车板转动,由于转动杆与停车位悬挂梁通过第二轴承连接,在转动的过程中,载车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当载车板在转盘的带动下转动到最低点时,该载车板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车辆得以开到该载车板上,实现车位停车。由于各块载车板均位于空中,停车库无需占有过多的土地面积,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限土地面积上提供更多的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停车库上设备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盘、转动杆及载车板的正视图。图3为转盘、转动杆及载车板的俯视图。图中,1为设备框架,2为轴承底座,3为大齿轮,4为控制器,5为带抱闸的减速电动机,6为小齿轮,7为链条,8为指示灯,9为触摸屏,10为轴承底座,11为转动杆,12为停车位悬挂梁,13为车轮左右挡板,14为载车板,15为称重传感器,16为车轮前挡板,17为光电传感器,18为轴承底座,19、20为转盘,21为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停车库的设备框架1上安装有控制器4和电连接控制器的减速电动机5。大齿轮3通过轴承底座2固定在设备框架1上,小齿轮6安装在减速电动机5的输出轴上,小齿轮6和大齿轮3通过链条7连接。见图3,设备框架1上设有竖立摆放的转盘19、20,大齿轮3通过连接轴21连接在转盘19、20这两者的圆心,连接轴2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底座18安装在设备框架1上。见图2,两个转盘19、20之间连接有四根凹型转动杆11,这四根转动杆11均布在转盘19、20周侧且其凹面彼此平行。具体的,这些转动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转盘19、20的盘面上,这些转动杆11的凹面都远离连接轴21。每根转动杆11的凹处横杆上设有停车位悬挂梁12,停车位悬挂梁12与转动杆11通过轴承底座10连接。每条停车位悬挂梁12的底部设有载车板14,载车板14的上表面到停车位悬挂梁12的距离大于该停车位接受的车辆的最大高度,停车位悬挂梁12与载车板1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转动杆11的具体数量根据转盘、连接轴、设备框架的整体承重能力以及该停车库接受的车辆重量来设计,且需保证在各个转动杆11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下悬挂的载车板之间不发生干涉。当需要转动停车位时,控制器4控制减速电动机5的抱闸打开,减速电动机5输出轴带动小齿轮6转动,通过链条7带动大齿轮3低速转动。大齿轮3转动的过程中,其通过连接轴21带动转盘19、20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11作圆周运动,从而实现载车板14转动。当有载车板14转动到最低点,即图2中1#的位置时,位于1#处的载车板14的顶面恰好与地面齐平,使得车辆可以开到该载车板14上,实现车位停车。由于转动杆11与停车位悬挂梁12通过轴承连接,在转动的过程中,载车板14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见图2,每块载车板14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5,称重传感器15与控制器4电连接,当载车板14上有车时,称重传感器15承重从而向控制器4发出信号,表明该车位已有车辆停放。每块载车板14的侧壁上安装有与控制器4相接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7,光电传感器17的检测头内装有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通过发光器与收光器的配合来判断光电传感器17所在的载车板14是否转动到最低点,具体地,当载车板14转动到最低点时,载车板14恰好嵌入地面的槽体中,光电传感器17中的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被槽体内壁进行漫反射,其中部分光线被漫反射回收光器,从而触发光电传感器17向控制器4发出信号,控制器4据此信号知悉载车板14已经转动到最低点。控制器4获知载车板14已经转动到最低点后,其通过检测载车板14上的称重传感器15的信号来获知车位是否有车,若是则控制减速电动机5继续转动,使车位不作停留;若否则控制减速电动机5停止转动,来车得以停入该空闲车位。见图1,设备框架1上还安装有用于指示车位状态的指示灯8、触摸屏9,指示灯8、触摸屏9分别电连接控制器4。停车库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有空余停车位,则控制器4控制指示灯8亮绿灯,反之控制器4控制指示灯8亮红灯。触摸屏9用于停车、取车操作,用户准备停车时,点击触摸屏9上的“停车”按钮,触摸屏9会弹出一个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扫码支付后,即可停车,并得到一个与停车位编号相对应的取车码。用户要取车时,点击触摸屏9上的“取车”按钮,并在触摸屏9上输入取车码,以触发控制器4向减速电动机5发出指令,使与该取车码对应的停车位转动到最低点,并向用户语音提示“请取车”。待用户将车辆开走后,称重传感器没有信号输出,与该停车位编号对应的取车码自动失效,下次使用时,系统会重新生成取车码。见图2和图3,每块载车板14的前端安装有车轮前挡板16,每块载车板14的左右两端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包括设备框架,设备框架上具有电动机、连接轴、第一轴承底座、竖立摆放的转盘,电动机通过连接轴驱动转盘旋转,所述连接轴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底座安装在设备框架上,转盘上固定有多根转动杆,每根转动杆上设有第二轴承底座和停车位悬挂梁,停车位悬挂梁与转动杆通过第二轴承底座连接,每条停车位悬挂梁的底部固定有载车板,当载车板在转盘的带动下转动到最低点时,该载车板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包括设备框架,设备框架上具有电动机、连接轴、第一轴承底座、竖立摆放的转盘,电动机通过连接轴驱动转盘旋转,所述连接轴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底座安装在设备框架上,转盘上固定有多根转动杆,每根转动杆上设有第二轴承底座和停车位悬挂梁,停车位悬挂梁与转动杆通过第二轴承底座连接,每条停车位悬挂梁的底部固定有载车板,当载车板在转盘的带动下转动到最低点时,该载车板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设备框架上还具有大齿轮、小齿轮、第三轴承底座、链条,所述电动机通过连接轴驱动转盘旋转的具体连接方式是:大齿轮通过第三轴承底座固定在设备框架上,小齿轮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小齿轮和大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大齿轮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转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设备框架上具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兵刘小娟张书陈文源吴宗凌黎明陈贤照张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