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283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包括定位板,定位板通过进气管口与排气支管连接,排气支管的外侧套接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侧卡合有减压杆,所述减压杆的中部固定有减压弹簧,连接管的排气口连接有催化转化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板上定位螺孔与气缸的拧合连接以及催化转化器与连接管和排气管的拧合连接,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歧管的安装拆卸维修工作,通过铝制材质的外护套对排气支管的卡合套接,在减压弹簧对减压杆的弹性支撑下,能够避免弧形结构的排气支管因长时间工作后易出现破损、薄化的现象。

A new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exhaust manifold assembly easy to inst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是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的管路,对它的要求主要是,尽量减少排气阻力,并避免各缸之间相互干扰,排气歧管作为发动机排气机构的主要管件,是汽车运行的重要支撑部件。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汽车的排气歧管存在着一些缺点,其安装拆卸维修不便,易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在排气歧管工作过程中,其弧形结构的排气支管长时间工作后易出现破损、薄化的现象,导致排气歧管报废无法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前侧开设有进气管口,且定位板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定位螺孔,所述定位板通过进气管口与排气支管连接,所述排气支管的外侧套接有外护套,且排气支管的排气口固定有连接管,所述外护套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卡合有减压杆,所述减压杆的中部固定有减压弹簧,所述连接管的排气口连接有催化转化器,且连接管通过进气端与催化转化器连接,所述催化转化器的一端连接有排气管,且催化转化器通过排气端与排气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催化转化器包括催化外壳,所述催化外壳的一端开设有进气端,且催化外壳的另一端开设有排气端,所述催化外壳的内部位于进气端的一侧卡合有过滤网,且催化外壳的内壁位于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夹层,所述过滤网的下方卡合有灰料粘层,所述绝缘夹层的内侧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内侧设置有催化剂。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端与排气端的边缘处均开设有拧合螺孔,且进气端与排气端分别通过拧合螺孔与连接管和排气管拧合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网相对于催化外壳的水平方向向右倾斜45度,所述灰料粘层采用魔术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螺孔的内侧配套有定位螺栓,且定位螺孔相对于进气管口的圆心相互对称排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为4个,且排气支管为弧形结构,所述排气支管的弯曲弧度为45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护套采用铝制材质构件,且外护套的长度为排气支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的内径与减压杆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减压杆通过减压弹簧与滑槽弹性卡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板上定位螺孔与气缸的拧合连接以及催化转化器与连接管和排气管的拧合连接,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歧管的安装拆卸维修工作,进而降低工作人员对排气歧管的安装拆卸维修强度,通过铝制材质的外护套对排气支管的卡合套接,在减压弹簧对减压杆的弹性支撑下,能够降低排气歧管工作时热气对排气支管的侵蚀,以及排气产生的冲击力对排气支管的冲击,进而避免弧形结构的排气支管因长时间工作后易出现破损、薄化的现象,通过催化转化器内的过滤网的过滤,能够对排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过滤,避免粉尘颗粒长时间流通导致催化剂催化效率低下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排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催化转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位板;2、进气管口;3、定位螺孔;4、外护套;5、排气支管;6、连接管;7、催化转化器;71、催化外壳;72、进气端;73、过滤网;74、灰料粘层;75、绝缘夹层;76、衬垫;77、催化剂;78、排气端;8、排气管;9、滑槽;10、减压杆;11、减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包括定位板1,定位板1的前侧开设有进气管口2,且定位板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定位螺孔3,定位板1通过进气管口2与排气支管5连接,定位螺孔3的内侧配套有定位螺栓,且定位螺孔3相对于进气管口2的圆心相互对称排列,在将排气歧管组装在气缸上时,将定位板1贴合在气缸上,使进气管口2与气缸上的排气口相互对应,进而通过进气管口2上下两端的定位螺孔3,在定位螺栓的拧合下,将进气管口2与气缸排气口密闭结合。排气支管5的外侧套接有外护套4,且排气支管5的排气口固定有连接管6,外护套4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侧卡合有减压杆10,减压杆10的中部固定有减压弹簧11,排气支管5的数量为4个,且排气支管5为弧形结构,排气支管5的弯曲弧度为45度,外护套4采用铝制材质构件,且外护套4的长度为排气支管5长度的四分之一,滑槽9的内径与减压杆10的外径相适配,减压杆10通过减压弹簧11与滑槽9弹性卡合,在排气歧管工作过程中,气缸产出的排气通过进气管口2输送至排气支管5内,排气产生的热量在铝制材质的外护套4的吸附下,避免长时间高温冲击导致排气支管5管壁薄化的现象,进一步的排气产生的冲击力在经过弧形结构的排气支管5时,通过外护套4的加固,以及减压杆10在滑槽9内的弹性滑动,使排气支管5所受冲击力被外护套4和减压杆10抵消,避免长时间工作下排气支管5出现管壁破损的情况。连接管6的排气口连接有催化转化器7,且连接管6通过进气端72与催化转化器7连接,催化转化器7的一端连接有排气管8,且催化转化器7通过排气端78与排气管8连接,催化转化器7包括催化外壳71,催化外壳7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端72,且催化外壳71的另一端开设有排气端78,催化外壳71的内部位于进气端72的一侧卡合有过滤网73,且催化外壳71的内壁位于过滤网73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夹层75,过滤网73的下方卡合有灰料粘层74,绝缘夹层75的内侧设置有衬垫76,衬垫76的内侧设置有催化剂77,在排气歧管工作过程中,气缸产生的排气通过进气端72传送至催化外壳71内部,过滤网73对排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过滤,过滤的粉尘颗粒通过魔术贴结构的灰料粘层74粘附,进而过滤后的排气输送至催化剂77内,通过催化剂77的催化,将排气中的有毒气体过滤出,过滤后的排气通过排气管8排出,进气端72与排气端78的边缘处均开设有拧合螺孔,且进气端72与排气端78分别通过拧合螺孔与连接管6和排气管8拧合固定,通过进气端72与排气端78同连接管6和排气管8的拧合固定,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催化转化器7的安装拆卸检查工作,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过滤网73相对于催化外壳71的水平方向向右倾斜45度,灰料粘层74采用魔术贴,通过催化转化器7内的过滤网73的过滤,在灰料粘层74的粘附下,能够对排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过滤,避免粉尘颗粒长时间流通导致催化剂77催化效率低下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将排气歧管组装在气缸上时,将定位板1贴合在气缸上,使进气管口2与气缸上的排气口相互对应,进而通过进气管口2上下两端的定位螺孔3,在定位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包括定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的前侧开设有进气管口(2),且定位板(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定位螺孔(3),所述定位板(1)通过进气管口(2)与排气支管(5)连接,所述排气支管(5)的外侧套接有外护套(4),且排气支管(5)的排气口固定有连接管(6),所述外护套(4)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卡合有减压杆(10),所述减压杆(10)的中部固定有减压弹簧(11),所述连接管(6)的排气口连接有催化转化器(7),且连接管(6)通过进气端(72)与催化转化器(7)连接,所述催化转化器(7)的一端连接有排气管(8),且催化转化器(7)通过排气端(78)与排气管(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包括定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的前侧开设有进气管口(2),且定位板(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定位螺孔(3),所述定位板(1)通过进气管口(2)与排气支管(5)连接,所述排气支管(5)的外侧套接有外护套(4),且排气支管(5)的排气口固定有连接管(6),所述外护套(4)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卡合有减压杆(10),所述减压杆(10)的中部固定有减压弹簧(11),所述连接管(6)的排气口连接有催化转化器(7),且连接管(6)通过进气端(72)与催化转化器(7)连接,所述催化转化器(7)的一端连接有排气管(8),且催化转化器(7)通过排气端(78)与排气管(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新型汽车排气歧管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转化器(7)包括催化外壳(71),所述催化外壳(7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端(72),且催化外壳(71)的另一端开设有排气端(78),所述催化外壳(71)的内部位于进气端(72)的一侧卡合有过滤网(73),且催化外壳(71)的内壁位于过滤网(73)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夹层(75),所述过滤网(73)的下方卡合有灰料粘层(74),所述绝缘夹层(75)的内侧设置有衬垫(76),所述衬垫(76)的内侧设置有催化剂(77)。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吴明浩李建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