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91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式自行车,安装管内设有承载板;竖杆竖向滑动装配于安装管内;承载板背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远离承载板的一侧设于或抵接于竖杆朝向地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强对冲击力的缓冲的效果。

Shock absorption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式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山地自行车通常包括车体、安装管、竖杆以及车座。安装管竖直安装在车体上,竖杆固定安装在安装管上,车座安装在竖杆远离安装管的一端。车座下方安装有若干弹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骑手骑着山地自行车快速经过一些颠簸的山地路段时,由于路面的颠簸,会致使骑手的臀部离开车座,在快速行进的过程中,经过颠簸的路段之后,骑手的臀部快速下落并坐车座上。骑手再次坐在车座上的时候,会对车座产生竖直向下的冲击力,而这个冲击力仅仅只能通过车座下方的弹簧得到一定的缓冲,缓冲效果不佳,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式自行车,其具有增强对冲击力的缓冲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震式自行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竖直的安装管,安装管的上端设有竖杆,竖杆背向安装管的一侧设有车座,安装管内设有承载板;竖杆竖向滑动装配于安装管内;承载板背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远离承载板的一侧设于或抵接于竖杆朝向地面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座受到竖直向下的冲击力时,竖杆沿安装管向下滑动,对弹性件进行压缩,从而实现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增强对冲击力的缓冲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安装管内壁上竖向开设有滑槽,竖杆的外壁上设有竖向滑动装配于滑槽的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竖杆与安装管之间的滑动连接建立基础;竖杆竖向滑动时,滑块沿滑槽竖向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还包括圆环套,圆环套的一端竖向滑动装配于安装管的外壁侧,圆环套的另一端背向地面延伸并超过安装管背向地面的一侧,圆环套背向地面的一侧通过水平杆设于竖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竖杆与安装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不干涉竖杆沿安装管的竖向滑动;竖杆竖向滑动时,圆环套沿安装管外壁竖向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水平杆的端部可拆式设于圆环套上;竖杆内开设有空腔,空腔朝向水平杆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水平杆远离圆环套的端部伸入空腔内的通孔;水平杆的端部伸入空腔后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圆环套与竖杆之间的连接;圆环套与竖杆进行连接时,将水平杆的端部穿过通孔后伸入空腔,再通过固定组件对水平杆伸入空腔的一端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组件包括齿轮、内齿套、上通槽、拨杆以及固定螺栓;齿轮轴线竖直并设于水平杆背向地面的一侧上远离圆环套的一端;内齿套竖向滑动装配于空腔内;上通槽竖向开设于空腔的内壁上;拨杆的一端设于内齿套朝向上通槽的外壁上,拨杆的另一端置于上通槽内,拨杆竖向滑动装配于上通槽内;固定螺栓与车座螺纹连接;水平杆的端部和齿轮同时伸入空腔后,沿上通槽滑动拨杆,直至内齿套与齿轮相啮合,固定螺栓穿过车座后抵压于内齿套背向地面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平杆固定在竖杆上时,先将水平杆安装有齿轮的端部穿过通孔后伸入空腔,再沿上通槽竖向滑动拨杆,进而带动内齿套向下运动,直至内齿套卡接在齿轮上,即可将圆环套固定在竖杆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还包括安装螺栓;水平杆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圆环套上开设有与螺纹通孔连通的螺纹盲孔;安装螺栓旋转穿过螺纹盲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盲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水平杆与圆环套之间的可拆式安装;将水平杆安装在圆环套上时,将安装螺栓旋转穿过螺纹盲孔后螺纹连接在螺纹盲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安装管的内壁上竖向开设有下通槽,下通槽背向地面的一侧贯穿,水平杆位于下通槽正上方,水平杆与下通槽竖向滑动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平杆的设定,不对竖杆沿安装管的竖向滑动产生干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竖杆朝向承载板的一侧开设有半球形凹槽;弹性件背向承载板的一侧连接有竖向滑动抵接于安装管内壁上的滑动板;滑动板背向弹性件的一侧连接有位于半球形凹槽正下方的弹性球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对车座受到竖直向下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缓冲过程中,半球形凹槽抵接在弹性球体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弹片或弹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弹性件的选择具有多样性,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对弹性件进行选择。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承载板以及弹性件的设定,使得本技术具有增强对冲击力的缓冲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1、安装管;12、竖杆;13、车座;21、承载板;22、弹性件;31、滑块;32、滑槽;41、圆环套;42、水平杆;431、滑移槽;51、空腔;52、通孔;53、固定组件;531、齿轮;532、内齿套;533、上通槽;534、拨杆;535、固定螺栓;6、安装螺栓;7、下通槽;81、半球形凹槽;82、滑动板;83、弹性球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减震式自行车,包括:车体、安装管11、竖杆12以及车座13。安装管11呈圆环体状,安装管11竖直安装在车体上;竖杆12安装在安装管11的上端;车座13固定安装在竖杆12背向安装管11的一侧。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增强对冲击力的缓冲,本技术中设置有:承载板21以及弹性件22。承载板21水平,承载板21安装在安装管11内;竖杆12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管11内,竖杆12抵接在安装管11内壁上;三个弹性件22安装在承载板21上表面上;优选地,弹性件22的上端抵接在竖杆12的下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的上端还可以安装在竖杆12的下表面上。当对车座13产生竖直向下的冲击力时,竖杆12向下滑动,使得弹性件22产生压缩,进而实现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优选地,弹性件22设置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还可以设置为弹片或弹块。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安装管11与竖杆12之间竖向滑动连接,本技术中设置有:滑块31以及滑槽32。滑槽32竖向开设在安装管11内壁上;滑块31安装在竖杆12的外壁上,滑块31竖向滑动连接在滑槽32内。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竖杆12和安装管1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中设置有:圆环套41以及水平杆42。圆环套41轴线竖直,圆环套41的下端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管11的外壁上,圆环套41的上端向上延伸并超过安装管11背向地面的一侧;水平杆42将圆环套41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竖杆12上,水平杆42水平,水平杆42与安装管11相间隔。圆环套41的内壁上安装有滑移块,安装管11的外壁上竖向开设有滑移槽431,滑移块竖向滑动连接在滑移槽431内。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通过水平杆42将圆环套41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式自行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竖直的安装管(11),安装管(11)的上端设有竖杆(12),竖杆(12)背向安装管(11)的一侧设有车座(13),其特征在于,安装管(11)内设有承载板(21);竖杆(12)竖向滑动装配于安装管(11)内;承载板(21)背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弹性件(22),弹性件(22)远离承载板(21)的一侧设于或抵接于竖杆(12)朝向地面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式自行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竖直的安装管(11),安装管(11)的上端设有竖杆(12),竖杆(12)背向安装管(11)的一侧设有车座(13),其特征在于,安装管(11)内设有承载板(21);竖杆(12)竖向滑动装配于安装管(11)内;承载板(21)背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弹性件(22),弹性件(22)远离承载板(21)的一侧设于或抵接于竖杆(12)朝向地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安装管(11)内壁上竖向开设有滑槽(32),竖杆(12)的外壁上设有竖向滑动装配于滑槽(32)的滑块(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还包括圆环套(41),圆环套(41)的一端竖向滑动装配于安装管(11)的外壁侧,圆环套(41)的另一端背向地面延伸并超过安装管(11)背向地面的一侧,圆环套(41)背向地面的一侧通过水平杆(42)设于竖杆(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水平杆(42)的端部可拆式设于圆环套(41)上;竖杆(12)内开设有空腔(51),空腔(51)朝向水平杆(42)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水平杆(42)远离圆环套(41)的端部伸入空腔(51)内的通孔(52);水平杆(42)的端部伸入空腔(51)后通过固定组件(53)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53)包括齿轮(531)、内齿套(532)、上通槽(533)、拨杆(534)以及固定螺栓(535);齿轮(531)轴线竖直并设于水平杆(42)背向地面的一侧上远离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展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