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10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包括前座垫和后座垫;所述后座垫的底部前端压至所述前座垫的后端顶部形成对前座垫后端的压紧限位;利于在取消前座垫后端底部的锁扣结构下,将后座垫和前座垫于安装固定时形成后座垫的顶部前端对前座垫的顶部后端的对应压紧及过盈装配,利于避免前座垫出现松动的情况,利于避免前座垫于摩托车车架上采用锁扣式结构的安装方式使得前座垫通过锁钩与摩托车车架发生硬连接,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及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且利于提高摩托车座垫的安装及拆卸效率。

Motorcycle cushion assembly and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座垫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摩托车作为一种机动灵活的交通工具使用非常普遍。摩托车中,座垫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座垫的设置能够保证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现有的摩托车多为前后分体式,结构稍显复杂,导致前后座垫的装配、拆卸效率低;且由于前座垫于摩托车车架上的安装采用锁扣式结构,使得前座垫通过锁钩与摩托车车架发生硬连接,在发动机震动时会无缓冲的将冲击力传递到座垫上,导致驾驶员感受到的震动大,降低了座垫的舒适性。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该摩托车座垫总成利于避免取消前座垫锁扣结构下出现前座垫松动情况,利于提高装配级拆卸效率,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利于避免取消前座垫锁扣结构下出现前座垫松动情况,利于提高装配级拆卸效率,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包括前座垫和后座垫;所述后座垫的底部前端压至所述前座垫的后端顶部形成对前座垫后端的压紧限位;所述后座垫和前座垫于安装固定时形成后座垫的顶部前端对前座垫的顶部后端的压紧抵住并前座垫和后座垫间的压紧配合装配为过盈装配,利于在取消前座垫后端底部的锁扣结构下避免前座垫出现松动的情况,利于提高摩托车座垫的安装及拆卸效率,同时,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此处的前、后方位是指摩托车的前后方位;此处的顶、底部是相对摩托车的上、下方位的顶部和底部。进一步,所述后座垫的底部前端朝向前座垫后端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时压紧前座垫后端顶部的凸出部,并所述前座垫和后座垫间对应压紧处形成过盈装配;优选所述后座垫底部前端设置的凸出部与前座垫的压紧配合部位进行弧化处理,利于形成前座垫和后座垫间对应配合处的过盈装配;进一步,所述凸出部朝前倾斜设置并与前座垫对应压紧处的后端顶部间的夹角为20-70°,优选为45°;利于前座垫和后座垫装配配合处的结构布局及装配稳固性,利于前座垫和后座垫间对应配合处的过盈装配,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进一步,所述前座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缓冲胶的安装结构,所述缓冲胶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安装结构为槽形结构并槽底设置有用于缓冲胶插入的安装孔并缓冲胶插入后安装结构对应安装孔的周缘卡至缓冲胶的环形槽处;所述缓冲胶沿周向对应设置的环形槽并在缓冲胶插入时,缓冲胶的插入端发生弹性变形并于挤进安装孔后恢复形变,插入后缓冲胶的环形槽卡在安装孔处并缓冲胶的恢复形变的插入端挂于安装孔周缘的槽底上,以形成缓冲胶插入后的限位,利于缓冲胶的装配与固定;所述缓冲胶贯穿设置有用于与车架对应处设置的限位销配合的限位孔;利于将前座垫通过缓冲胶的限位孔形成车架的对应连接,利于避免前座垫于摩托车车架上采用锁扣式结构的安装方式使得前座垫通过锁钩与摩托车车架发生硬连接,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进一步,所述前座垫的后端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缓冲胶的安装结构;所述两个缓冲胶均贯穿设置有用于与车架对应处设置的限位销配合的限位孔;此处的两侧是指前座垫相对摩托车前后方位的两侧,进一步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进一步,所述前座垫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用于与油箱后端对应处设置的卡扣配合的扣槽;利于前座垫的前端扣装于油箱后端对应处,利于前座垫的便利安装及固定;进一步,所述前座垫的前端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用于与油箱后端对应处设置的卡扣配合的扣槽;此处的两侧是指前座垫相对摩托车前后方位的两侧;进一步利于前座垫的便利性及安装稳固性;进一步,所述后座垫的前端底部向下设置有用于与车架对应处设置的安装孔配合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如锁扣,安装件的选择择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利于后座垫于车架上的便利及稳固安装;进一步,所述后座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用于连接后座垫底部的连接部和朝后设置的用于与车架对应处设置的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出部;所述连接部和限位凸出部构成类L形结构;所述限位凸出部朝向后侧设置并于安装时大致沿前后方位插入车架对应处设置的限位槽内,利于后座垫后部的限位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具有如上所述的摩托车座垫总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及摩托车,利于在取消前座垫后端底部的锁扣结构下,将后座垫和前座垫于安装固定时形成后座垫的顶部前端对前座垫的顶部后端的对应压紧及过盈装配,利于避免前座垫出现松动的情况,利于避免前座垫于摩托车车架上采用锁扣式结构的安装方式使得前座垫通过锁钩与摩托车车架发生硬连接,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及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且利于提高摩托车座垫的安装及拆卸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座垫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座垫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座垫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座垫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包括前座垫1和后座垫2;所述后座垫2的底部前端压至所述前座垫1的后端顶部形成对前座垫1后端的压紧限位;所述后座垫2和前座垫1于安装固定时形成后座垫2的顶部前端对前座垫1的顶部后端的压紧抵住并前座垫1和后座垫2间的压紧配合装配为过盈装配,利于在取消前座垫1后端底部的锁扣结构下避免前座垫1出现松动的情况,利于提高摩托车座垫的安装及拆卸效率,同时,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此处的前、后方位是指摩托车的前后方位;此处的顶、底部是相对摩托车的上、下方位的顶部和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座垫2的底部前端朝向前座垫1后端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时压紧前座垫1后端顶部的凸出部21,并所述前座垫1和后座垫2间对应压紧处形成过盈装配;优选所述后座垫2底部前端设置的凸出部21与前座垫1的压紧配合部位进行弧化处理,利于形成前座垫1和后座垫2间对应配合处的过盈装配。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21朝前倾斜设置并与前座垫1对应压紧处的后端顶部间的夹角为20-70°,优选为45°;利于前座垫1和后座垫2装配配合处的结构布局及装配稳固性,利于前座垫1和后座垫2间对应配合处的过盈装配,利于提高前座垫的抗震性能,提高乘车人员的乘坐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座垫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缓冲胶11的安装结构13,所述缓冲胶11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槽111;所述安装结构13为槽形结构并槽底132设置有用于缓冲胶11插入的安装孔131并缓冲胶11插入后安装结构13对应安装孔131的周缘卡至缓冲胶11的环形槽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座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座垫和后座垫;所述后座垫的底部前端压至所述前座垫的后端顶部形成对前座垫后端的压紧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座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座垫和后座垫;所述后座垫的底部前端压至所述前座垫的后端顶部形成对前座垫后端的压紧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垫的底部前端朝向前座垫后端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时压紧前座垫后端顶部的凸出部,并所述前座垫和后座垫间对应压紧处形成过盈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朝前倾斜设置并与前座垫对应压紧处的后端顶部间的夹角为20-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垫的后端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缓冲胶的安装结构,所述缓冲胶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安装结构为槽形结构并槽底设置有用于缓冲胶插入的安装孔并缓冲胶插入后安装结构对应安装孔的周缘卡至缓冲胶的环形槽处;所述缓冲胶贯穿设置有用于与车架对应处设置的限位销配合的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座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垫的后端底部两侧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庆禹李柱庆刘东东刘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