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86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包括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上的两根摆臂;两根所述摆臂上端连接刮片,下端均铰接拨动杆;所述雨刮固定座上还通过铰接轴设置有转接杆位于两摆臂之间;所述转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杆端头铰接;其中一根拨动杆与转接杆的铰接点还同时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连接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马达驱动装置;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安装在马达固定座上;所述马达固定座与雨刮固定座连接。它能应用于客车上,由于其驱动机构位置可随意调节,因此可更加方便客车的其他车载功能器件的添加。

A driving position adjustable vehicle wi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
本技术属于客车
,具体为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
技术介绍
雨刷又称为刮水器、水拨、雨刮器或挡风玻璃雨刷,是用来刷刮除附着于车辆挡风玻璃上的雨点及灰尘的设备,以改善驾驶人的能见度,增加行车安全。因为法律要求,几乎所有地方的汽车都带有雨刷。传统的雨刮器都是采用两个雨刮杆同向摆动的运动方式,这种雨刮器存在的缺点是限于其摆动方式限制导致其驱动电机和驱动机构占用空间较大,安装位置固定而无法轻易改变,尤其是大型客车,由于其雨刮器功率较大,因此驱动机构占用空间更多,由于驱动机构位置固定,导致大型客车的的车载功能无法有效添加在车头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它能应用于客车上,由于其驱动机构位置可随意调节,因此可更加方便客车的其他车载功能器件的添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包括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上的两根摆臂;两根所述摆臂上端连接刮片,下端均铰接拨动杆;所述雨刮固定座上还通过铰接轴设置有转接杆位于两摆臂之间;所述转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杆端头铰接;其中一根拨动杆与转接杆的铰接点还同时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连接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马达驱动装置;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安装在马达固定座上;所述马达固定座与雨刮固定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臂由两根相互平行的摆杆组成;两根所述摆杆上端铰接在刮片中间的不同位置,下端分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上;两根所述摆杆底端通过铰接片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拨动杆与其中一根摆杆尾端铰接相连。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马达,驱动马达通过蜗轮蜗杆装置与转盘连接;所述驱动杆端头铰接在转盘上。所述拨动杆和驱动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杆。所述拨动杆和驱动杆的杆身分为两节,中间通过杆套连接;杆身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与杆套的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马达固定座通过螺栓与雨刮固定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装置中的刮片采用相对摆动的方式进行运动,能提高雨刮的面积,特别适合于大型客车的前窗玻璃擦洗。2、本装置中由于调整了刮片的变动方式,因此只需采用一根端头铰接的驱动杆进行驱动,驱动杆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客车安装空间的需要而任意调整角度,从而使得与驱动杆连接的马达驱动装置也可以跟着调整安装位置。3、驱动杆采用了可伸缩长度的杆结构,因此可以进一步使得本装置中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安装位置灵活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马达驱动装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驱动杆和拨动杆的长度可调节结构示意图。。图中:1、马达驱动装置;2、马达固定座;3、雨刮固定座;4、驱动杆;5、拨动杆;6、转接杆;7、摆臂;9、摆杆;11、刮片;12、铰接片;13、驱动马达;14、蜗轮蜗杆装置;15、转盘;16、杆身;17、杆套;18、腰型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包括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3上的两根摆臂7;两根所述摆臂7上端连接刮片11,下端均铰接拨动杆5;所述雨刮固定座3上还通过铰接轴设置有转接杆6位于两摆臂7之间;所述转接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杆5端头铰接;其中一根拨动杆5与转接杆6的铰接点还同时铰接有驱动杆4;所述驱动杆4连接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马达驱动装置1;所述马达驱动装置1安装在马达固定座2上;所述马达固定座2与雨刮固定座3连接。雨刮固定座3为钣金件,固定安装在客车前窗玻璃下方;转接杆6中间通过铰接轴可旋转的铰接在雨刮固定座3上;转接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杆5端头铰接相连。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刮片11能保持角度稳定的刮除客车玻璃上的灰尘与雨水,同时为了提高摆臂的强度,所述摆臂7由两根相互平行的摆杆9组成;两根所述摆杆9上端铰接在刮片11中间的不同位置,下端分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3上;两根所述摆杆9底端通过铰接片12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拨动杆5与其中一根摆杆9尾端铰接相连。如图3所示,所述马达驱动装置1包括驱动马达13,驱动马达13通过蜗轮蜗杆装置14与转盘15连接;所述驱动杆4端头铰接在转盘15上。驱动马达13的电机轴上设置蜗杆;转盘15上同轴连接蜗轮;蜗杆与蜗轮配合构成蜗轮蜗杆装置14;驱动马达13旋转时,带动转盘15旋转,转盘15带动驱动杆4产生前后移动的往复运动。驱动马达13可以采用直流永磁电机;可以采用3刷结构以方便变速。间歇时间由间歇继电器控制,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继电器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雨刮器的刮片胶条是直接清除玻璃上雨水和污垢的工具。刮片胶条通过弹簧条压向玻璃表面,它的唇口必须与玻璃角度配合一致,方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如图1、4所示,为了方便本装置适应不同面积大小的车窗玻璃使用,同时也为了方便本装置安装位置的灵活调节,所述拨动杆5和驱动杆4均为长度可调节的杆。如图4所示,进一步具体化长度调节机构,所述拨动杆5和驱动杆4的杆身16分为两节,中间通过杆套17连接;杆身16上设置有腰形孔18;所述腰形孔18与杆套17的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马达固定座2能灵活调节位置,所述马达固定座2通过螺栓与雨刮固定座3连接。本技术具体工作原理:马达驱动装置1带动驱动杆4前后伸缩运动,从而带动了位于雨刮固定座3上的转接杆6产生正逆旋转往复摆动,与转接杆6两端铰接的拨动杆5跟着产生伸缩摆动,从而带动铰接在雨刮固定座3上的摆臂7产生摆动,从而带动摆臂7上端的刮片11来回摆动,对客车前窗玻璃进行擦洗运动。由于本装置中整个驱动机构部位由一根驱动杆4控制,而驱动杆4前端又是铰接在转接杆6上的,因此驱动杆4的位置是可以摆动进行角度调节的,根据客车内部空间需要虽然调节其摆动角度,然后再与马达驱动装置1连接,因此使得马达驱动装置1也可以调节安装位置;而且由于驱动杆4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因此使得马达驱动装置1的位置调节灵活性更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3)上的两根摆臂(7);两根所述摆臂(7)上端连接刮片(11),下端均铰接拨动杆(5);所述雨刮固定座(3)上还通过铰接轴设置有转接杆(6)位于两摆臂(7)之间;所述转接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杆(5)端头铰接;其中一根拨动杆(5)与转接杆(6)的铰接点还同时铰接有驱动杆(4);所述驱动杆(4)连接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马达驱动装置(1);所述马达驱动装置(1)安装在马达固定座(2)上;所述马达固定座(2)与雨刮固定座(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3)上的两根摆臂(7);两根所述摆臂(7)上端连接刮片(11),下端均铰接拨动杆(5);所述雨刮固定座(3)上还通过铰接轴设置有转接杆(6)位于两摆臂(7)之间;所述转接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杆(5)端头铰接;其中一根拨动杆(5)与转接杆(6)的铰接点还同时铰接有驱动杆(4);所述驱动杆(4)连接有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马达驱动装置(1);所述马达驱动装置(1)安装在马达固定座(2)上;所述马达固定座(2)与雨刮固定座(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位置可调整的车载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7)由两根相互平行的摆杆(9)组成;两根所述摆杆(9)上端铰接在刮片(11)中间的不同位置,下端分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雨刮固定座(3)上;两根所述摆杆(9)底端通过铰接片(12)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拨动杆(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云卢明明宋狄游炎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