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5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包括设于前围两侧前大灯灯框外的上翻盖总成和上翻盖骨架,还包括六连杆铰链、气弹簧、第一碰锁和第二碰锁,六连杆铰链上端与上翻盖总成的车身骨架连接,六连杆铰链下端与上翻盖骨架连接,气弹簧上端与六连杆铰链支撑连接,气弹簧下端与气弹簧支架连接,气弹簧上端跟随六连杆铰链的联动打开伸长或联动关闭回位,第一碰锁设于前围中间保险杠内侧,第一碰锁用于碰触固定中间保险杠,两个第二碰锁设于前围左右两侧保险杠内侧,两个第二碰锁分别用于碰触固定左右前大灯框和左右保险杠。开启前汽车保险杠简单快捷方便,开启角度大,提供更大安装检修更换服务空间,省时省力,人工成本低,维修效率高。

Front wall outer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后续维修和安装前大灯的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
技术介绍
通常对于汽车存在着其前大灯和雨刮经常需要检修和更换现象,然而很多汽车车型的前保险杠是使用螺丝直接固定的安装结构方式,这样虽然是制作方便简单,但是对于后续出现需要对汽车进行安装和维修前大灯等内部物件时则又存在着没有足够的较大空间来提供安装维修服务,存在着操作麻烦,维修更换费时费力,导致人工成本居高,维修效率居低现象,也无疑给车主增加了不少使用维修售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汽车存在着其前大灯检修和更换存在着足够的较大空间来提供安装维修服务,存在着操作麻烦,维修更换费时费力,导致人工成本居高,维修效率居低现象,也无疑给车主增加了不少使用维修售后成本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开启前汽车保险杠简单快捷方便,开启角度大,可为前大灯检修和更换提供更大安装检修服务空间,安装检修更换省时省力,人工成本低,维修效率高,降低维修成本的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包括设于前围两侧前大灯灯框外的上翻盖总成和上翻盖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六连杆铰链、气弹簧、第一碰锁和第二碰锁,六连杆铰链上端与上翻盖总成的车身骨架连接,六连杆铰链下端与上翻盖骨架连接,气弹簧上端与六连杆铰链支撑连接,气弹簧下端与气弹簧支架连接,气弹簧上端跟随六连杆铰链的联动打开伸长或联动关闭回位,第一碰锁设于前围中间保险杠内侧,第一碰锁用于碰触固定中间保险杠,两个第二碰锁设于前围左右两侧保险杠内侧灯罩支架17位置处,两个第二碰锁分别用于碰触固定左右前大灯框和左右保险杠。开启前汽车保险杠简单快捷方便,开启角度大,可为前大灯检修和更换提供更大安装检修服务空间,安装检修更换省时省力,人工成本低,维修效率高,降低维修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六连杆铰链的上翻开启角度为120~150º。提高上盖翻开操作的角度,提高更换维护前大灯操作空间上的便捷有效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围中间保险杠前下端与车身骨架之间通过合页铰链铰接。提高中间保险杠向下打开便捷有效性,提高检修更换维护操作空间上的便捷有效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碰锁采用为铁质碰锁结构,第二碰锁采用为尼龙碰锁结构或碰珠结构。提高前围中间保险杠和左右保险杠的打开固定便捷可靠有效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碰锁配置采用四个,其中两个横向设置在中间保险杠内侧两内端处,两个纵向设置在中间保险杠内侧且设于横向设置的第一碰锁内边缘上方处。提高前围中间保险杠的打开固定可靠稳定有效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弹簧可自动弹开并支撑上翻盖总成,六连杆铰链铰接联动性更加灵活有效,简单快捷,开启前汽车保险杠简单快捷方便,开启角度大,可为前大灯检修和更换提供更大安装检修服务空间,安装检修更换省时省力,人工成本低,维修效率高,降低维修成本。整体维护操作缝隙均匀,关闭后无异响和晃动等缺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结构及其使用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B向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包括设于前围两侧前大灯灯框外的上翻盖20总成和上翻盖骨架,两侧前大灯灯框包括左大灯框14和右大灯框25,还包括六连杆铰链1、气弹簧3、第一碰锁19和第二碰锁16,六连杆铰链1上端与上翻盖总成的车身骨架连接,六连杆铰链1下端与上翻盖骨架连接,气弹簧3上端与六连杆铰链1支撑连接,气弹簧3下端与气弹簧支架31连接,气弹簧上端跟随六连杆铰链1的联动打开伸长或联动关闭回位,第一碰锁19设于前围中间保险杠21内侧,第一碰锁19用于碰触固定中间保险杠21,两个第二碰锁设于前围左右两侧保险杠内侧灯罩支架17位置处,两个第二碰锁分别用于碰触固定左右前大灯框和左右保险杠。前围左右两侧保险杠包括左前保24和右前保15,左大灯框14和右大灯框25分别通过前围大灯框安装垫板12安装固定。六连杆铰链1的上翻开启角度大于120º,六连杆铰链1的上翻开启角度为120~150º。提高更换维护前大灯操作空间上的便捷有效性。前围中间保险杠21前下端与车身骨架之间通过合页铰链22铰接。第一碰锁19采用为铁质碰锁结构(见图4),第二碰锁16采用为尼龙碰锁结构或碰珠结构(见图3,碰触锁定件为柱状体或珠状体结构)。第二碰锁16通过碰锁安装支架安装固定在左右前保内侧处,第一碰锁19配置采用四个(见图1),其中两个横向设置在中间保险杠内侧两内端处,两个纵向设置在中间保险杠内侧且设于横向设置的第一碰锁内边缘上方处。第一碰锁19和第二碰锁16为均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的碰锁产品。使用时,使用六连杆铰链使上翻盖总成翻开开启,开启度达到120度以上,同时使用气弹簧自动弹开并支撑上翻盖总成,使用合页铰链22铰接中间保险杠下端,可使中间保险杠向下翻转打开,维护后使用第一碰锁将前围中间保险杠固定,使用第二碰锁将左右保险杠固定,有效提高快速打开前保进行检修维护更换操作的便捷灵活有效性,效率高使用安全,省心省力。在本技术位置关系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包括设于前围两侧前大灯灯框外的上翻盖总成和上翻盖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六连杆铰链、气弹簧、第一碰锁和第二碰锁,六连杆铰链上端与上翻盖总成的车身骨架连接,六连杆铰链下端与上翻盖骨架连接,气弹簧上端与六连杆铰链支撑连接,气弹簧下端与气弹簧支架连接,气弹簧上端跟随六连杆铰链的联动打开伸长或联动关闭回位,第一碰锁设于前围中间保险杠内侧,第一碰锁用于碰触固定中间保险杠,两个第二碰锁设于前围左右两侧保险杠内侧,两个第二碰锁分别用于碰触固定左右前大灯框和左右保险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包括设于前围两侧前大灯灯框外的上翻盖总成和上翻盖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六连杆铰链、气弹簧、第一碰锁和第二碰锁,六连杆铰链上端与上翻盖总成的车身骨架连接,六连杆铰链下端与上翻盖骨架连接,气弹簧上端与六连杆铰链支撑连接,气弹簧下端与气弹簧支架连接,气弹簧上端跟随六连杆铰链的联动打开伸长或联动关闭回位,第一碰锁设于前围中间保险杠内侧,第一碰锁用于碰触固定中间保险杠,两个第二碰锁设于前围左右两侧保险杠内侧,两个第二碰锁分别用于碰触固定左右前大灯框和左右保险杠。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围外护面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雁云黄梅洪戴景洋韦升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