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2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包括坡道组件、安装部件和站立定位部件,所述安装部件与车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件位于坡道组件的一端,与坡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站立定位部件的一端与坡道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在安装部件的上表面;本装置采用坡道组件、安装部件和站立定位部件配合的方式,安装部件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坡道组件与安装部件之间的回转点与站立定位部件共同组成了对坡道组件的两点支撑,保证了坡道组件站立式收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坡道组件收纳时只用将坡道组件收回使站立定位部件与安装部件接触即可,提高了收纳的效率和便利性。

A kind of detachable r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可拆坡道
本技术涉及无障碍坡道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可拆坡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代步或者运送货物等,由于我国汽车附件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配套不完善,人性化设计多不到位,特别在输送货物时,货物的装卸常常采用人工上下搬运,需要身高较高的人员站在地面上实现货物的转接,劳动强度大,对于大型的货物常常几个人共同协作或者采用叉车搬运,工作效率低,操作不方便,为此,人们尝试采用斜坡的方式实现货物的搬运,例如专利“CN104414798A”公开了一种无障碍车用坡道装置,通过坡道组件Ⅰ、坡道组件Ⅱ、支架组件Ⅰ和支架组件Ⅱ配合实现坡道的折叠和展开,该装置虽然可以实现坡道的折叠和展开,但是操作比较繁琐,需要将轴与孔对准才能完成坡道的折叠固定,定位锁紧的效率比较低,并且由于依靠轴与孔定位,轴与孔之间的直径差会导致折叠坡道在车辆的移动过程中产生异响,给驾驶员造成误判,影响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坡道装置操作比较繁琐,效率比较低,并且在车辆的移动过程中产生异响,影响车辆驾驶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组件、安装部件和站立定位部件,所述安装部件与车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件位于坡道组件的一端,与坡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站立定位部件的一端与坡道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在安装部件的上表面,所述站立定位部件包括安装架、支撑件和锁紧螺母,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坡道组件上,所述支撑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安装在安装架远离坡道组件的一端,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安装部件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实现坡道组件的固定。在此基础上,所述锁紧螺母为两个,分别位于安装架的上下两侧。在此基础上,所述安装架为“7”字形结构,所述安装架的“7”字形结构远离坡道组件的一端与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平行。在此基础上,所述支撑件为轴类零件,所述支撑件的轴线与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垂直。在此基础上,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形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安装部件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支撑件上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的外表面为外螺纹。在此基础上,还包括辅助收纳装置,所述辅助收纳装置的一端与安装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坡道组件转动连接,对坡道组件收纳进行助力。在此基础上,所述辅助收纳装置为气弹簧。在此基础上,所述坡道组件包括上坡道板和下坡道板,所述上坡道板和下坡道板转动连接,所述上坡道板远离下坡道板的一端与安装部件转动连接,所述下坡道板远离上坡道板的一端安装滚轮。在此基础上,所述坡道组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为多个,分别位于上坡道板、下坡道板的侧面,与上坡道板、下坡道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在此基础上,所述坡道组件还包括折叠锁紧搭扣,所述折叠锁紧搭扣包括搭扣和拉手,所述搭扣和拉手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坡道板、下坡道板的侧面,所述搭扣与拉手一一对应,并且在上坡道板、下坡道板的高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采用坡道组件、安装部件和站立定位部件配合的方式,安装部件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坡道组件与安装部件之间的回转点与站立定位部件共同组成了对坡道组件的两点支撑,保证了坡道组件站立式收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坡道组件收纳时只用将坡道组件收回使站立定位部件与安装部件接触即可,提高了收纳的效率和便利性。2、本装置的站立定位部件采用安装架、支撑件和锁紧螺母配合的方式,支撑件顶在安装部件的上表面,操作方式,安全可靠。3、本装置采用辅助收纳装置配合的方式,对坡道组件的收纳和展开进行助力,减低了坡道组件收纳和展开的难度,提高了坡道的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收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收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站立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坡道组件,11、上坡道板,12、下坡道板,121、滚轮,13、把手,14、折叠锁紧搭扣,141、搭扣,142、拉手,2、安装部件,21、耐磨片,3、站立定位部件,31、安装架,32、支撑件,33、锁紧螺母,4、辅助收纳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车载可拆坡道。本技术披露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如图1、2所示,包括坡道组件1、安装部件2、站立定位部件3和辅助收纳装置4,安装部件2与车底盘固定连接,安装部件2位于坡道组件3的一端,与坡道组件3转动连接,站立定位部件3的一端与坡道组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在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从而实现了对坡道组件1的支撑,辅助收纳装置4的一端与安装部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坡道组件1转动连接,对坡道组件的收纳和张开提供助力;本装置采用坡道组件1与安装部件2之间的回转点与站立定位部件3共同组成了对坡道组件1的两点支撑,保证了坡道组件1站立式收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坡道组件1收纳时只用将坡道组件1收回使站立定位部件3与安装部件2接触即可,提高了收纳的效率和便利性,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并且配合辅助收纳装置4对坡道组件的收纳和展开进行助力,减低了坡道组件收纳和展开的难度,提高了坡道的使用便利性;坡道组件1为折叠的坡道板,包括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的下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上坡道板11远离下坡道板的12一端与安装部件2转动连接,实现坡道组件1与安装部件2的转动连接,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向与坡道组件1相对安装部件2转动相反的方向转动,实现了坡道组件1的折叠收纳,避免坡道组件1的外形尺寸过大无法进行收纳,在下坡道板12远离上坡道板11的一端安装滚轮121,滚轮121与地面接触,减少下坡道板12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提高了坡道组件1展开的便利性;在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的侧面设置有把手13,把手13为多个,分别位于上坡道板11、下坡道板12的侧面,与上坡道板11、下坡道板12的侧面固定连接,便于坡道组件1展开和收纳时对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的把握,避免人手直接把握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受到挤压,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优选把手13为4个,分别位于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的左右两侧;在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的侧面设置有折叠锁紧搭扣14,用于将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折叠时连接为一体,折叠锁紧搭扣14包括搭扣141和拉手142,搭扣141和拉手142分别位于上坡道板11、下坡道板12的侧面,搭扣141和拉手142一一对应,在折叠的上坡道板11、下坡道板12上高度相同,拉手142扣合在搭扣141内将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连接为一体,保证了上坡道板11和下坡道板12折叠的稳定性;坡道组件1转动连接在安装部件2上,安装部件2为“工”字形结构,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组件(1)、安装部件(2)和站立定位部件(3),所述安装部件(2)与车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件(2)位于坡道组件(1)的一端,与坡道组件(1)转动连接,所述站立定位部件(3)的一端与坡道组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在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所述站立定位部件(3)包括安装架(31)、支撑件(32)和锁紧螺母(33),所述安装架(31)固定安装在坡道组件(1)上,所述支撑件(32)通过锁紧螺母(33)固定安装在安装架(31)远离坡道组件(1)的一端,所述支撑件(32)的下端与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组件(1)、安装部件(2)和站立定位部件(3),所述安装部件(2)与车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件(2)位于坡道组件(1)的一端,与坡道组件(1)转动连接,所述站立定位部件(3)的一端与坡道组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在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所述站立定位部件(3)包括安装架(31)、支撑件(32)和锁紧螺母(33),所述安装架(31)固定安装在坡道组件(1)上,所述支撑件(32)通过锁紧螺母(33)固定安装在安装架(31)远离坡道组件(1)的一端,所述支撑件(32)的下端与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3)为两个,分别位于安装架(31)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1)为“7”字形结构,所述安装架(31)的“7”字形结构远离坡道组件(1)的一端与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2)为轴类零件,所述支撑件(32)的轴线与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可拆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2)的下端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形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安装部件(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支撑件(32)上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路达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