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维丰专利>正文

燃煤炉炉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2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燃煤炉炉头机构包括炉头(1)、设置在炉头内的封火圈(2)和凸圈(4),该封火圈与炉头形成了环形烟道(7),该封火圈(2)上设有与环形烟道相通的出烟口(2-2),设在炉头(1)上的排烟口(1-2)与出烟口(2-2)间隔半周相通,其特征在于: ①该封火圈(2)上设有环形腰台(2-1),该腰台可与凸圈(4)的外沿(4-1)相配合; ②该封火圈(2)与凸圈(4)形成环形沟槽(3)、燃烧室(6); ③该封火圈(2)上的出烟口(2-2)低于炉头(1)上的排烟口(1-2)。(*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煤炉,更详细地讲是燃煤炉炉头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燃煤炉炉头机构包括炉头、设置在炉头内的封火圈和凸圈,该封火圈与炉头形成了环形烟道,该封火圈上设有与环形烟道相通的出烟口,设在炉头上的排烟口与出烟口间隔半周相通,该封火圈上设有环形腰台,该腰台可与凸圈的外沿相配合;该封火圈与凸圈形成环形沟槽、燃烧室;该封火圈上的出烟口低于炉头上的排烟口。所述的凸圈呈倒立的盆状;翻转180度后,其环形外沿可与封火圈上的环形腰台相配合。所述的封火圈上的环形腰台为环形台阶面。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燃煤炉炉头机构结构合理,出烟迅速,取暖换热面积大,就炊受热强度高。它克服了已有燃煤炉炉头中环形烟道排烟缓慢的不足,提高了燃烧室上方的热效应,换热效率提高了20-25%,适用于民用普通燃煤炉。燃煤炉炉头机构主要包括炉头1、封火圈2、凸圈4、炉盖5、散热翅片8;该炉头1内设有呈盆状的封火圈2、呈倒立盆状的凸圈4,该炉头1的外壁面上设有散热翅片8;该凸圈4的顶部设有可以与炉盖5相配合的敞口。该封火圈2的上部与炉头1的上端密封接触,其下端与炉头底部的环形凹槽1-1形成密封配合,该封火圈2与炉头1的内侧壁面和底部形成了环形烟道7。该封火圈2中部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环形腰台2-1即环形台阶面,该环形台阶面可以与凸圈4的环形外沿4-1相配合。在封火圈上腰台以下的部位设有与燃烧室6相通的出烟口2-2,该出烟口的位置比炉头1上的排烟口1-2的位置低,该出烟口通过环形烟道7与间隔半周的排烟口1-2相通。这种结构形成了出烟口与排烟口之间的高度差,有利于自然供风情况下的迅速排烟。该凸圈4与封火圈上的环形腰台2-1以下的部分形成了燃烧室6,其又与封火圈2上的环形腰台2-1以上的部分形成了环形沟槽3。该环形沟槽3的环形壁面增大了燃烧室6上方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炉头1高温部位的热效应。该凸圈4在翻转了180度后,其环形外沿4-1仍可以与封火圈2上的环形腰台2-1相配合。这种结构形成了炉头中心部位的盆状热效应,就炊、烧水时受热率高。权利要求1.燃煤炉炉头机构包括炉头(1)、设置在炉头内的封火圈(2)和凸圈(4),该封火圈与炉头形成了环形烟道(7),该封火圈(2)上设有与环形烟道相通的出烟口(2-2),设在炉头(1)上的排烟口(1-2)与出烟口(2-2)间隔半周相通,其特征在于①该封火圈(2)上设有环形腰台(2-1),该腰台可与凸圈(4)的外沿(4-1)相配合;②该封火圈(2)与凸圈(4)形成环形沟槽(3)、燃烧室(6);③该封火圈(2)上的出烟口(2-2)低于炉头(1)上的排烟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炉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圈(4)呈倒立的盆状;翻转180度后,其环形外沿(4-1)可与封火圈(2)上的环形腰台(2-1)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煤炉炉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火圈上(2)的环形腰台(2-1)为环形台阶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炉炉头机构。燃煤炉炉头机构在炉头内设置有封火圈和凸圈,该封火圈与炉头形成了环形出烟道,该凸圈的下部与设在封火圈上的腰台相配合;该封火圈与凸圈形成了环形沟槽;腰台下面的封火圈上设有与出烟道、燃烧室相通的出烟口,该出烟口低于排烟口。燃煤炉炉头机构结构合理,出烟迅速,取暖换热面积大,就炊受热强度高。它克服了已有燃煤炉炉头中环形烟道排烟缓慢的不足,提高了燃烧室上方的热效应,换热效率提高了20-25%,适用于民用普通燃煤炉。文档编号F24B1/181GK2554495SQ0224104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杨维丰 申请人:杨维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丰
申请(专利权)人:杨维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