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49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其中,地板架构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地板面板和下框架;上框架包括中央通道端头、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下框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左连接梁连接于左纵梁和第一横梁之间,右连接梁连接于右纵梁和第一横梁之间,且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均位于第一横梁的前侧;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分别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该地板架构可在保证车身刚度和模态的情况下,提升车内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A kind of automobile and its flo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的地板多存在中央通道、座椅横梁和踵板结构,导致地板中部、后部均存在较大凸起特征,厂家则恰好利用凸起的中央通道特征承担车辆全宽刚性壁碰撞和40%偏置碰撞时一部分吸能作用。同时,中部凸起的中央通道通至踵板形成前后贯通结构,中央通道两侧则配合左右通至门槛的座椅横梁形成地板宽度方向的贯通结构,由此形成的框架可以提升车身刚度和模态。传统的地板架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被大多数厂家所采用。但这些巨大凸起的特征常常侵占了用户的使用空间和布置空间,例如中央通道凸起特征占用了二排中部乘客的脚步空间,引起中间乘客的不适;踵板的存在则限制了第二排座椅的滑动功能,影响车辆对于不同客户的舒适感。因此,如何在保证车身刚度和模态的情况下,提升车内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可在保证车身刚度和模态的情况下,提升车内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地板架构,其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地板面板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包括中央通道端头、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所述下框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所述左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右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且所述左连接梁和所述右连接梁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前侧;所述左通道梁和所述右通道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其中,前后是指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即前是指朝向车头的一侧,左右是指汽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具体的,该地板架构中,左纵梁和左连接梁、右纵梁和右连接梁之间分别形成类似“人”字型结构,左右两侧架构类似,以左侧架构进行详细说明,左连接梁连接于左纵梁和第一横梁之间并位于第一横梁的前侧,此时,当左纵梁的前侧受撞击力时,一部分撞击力将沿左纵梁的轴向传递,另一部分撞击力将分散至左连接梁并传递至第一横梁,同样的,右侧架构情况类似,当右纵梁的前侧受撞击力时,一部分撞击力将沿右纵梁的轴向传递,另一部分撞击力将分散至右连接梁并传递至第一横梁,而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形成类似“目”字型结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可抵御前后位移,有效减小碰撞中前部的侵入量,同时,第一横梁具有较强的垂直方向的抗弯能力,可阻止前部碰撞过程中该区域的下潜。由于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结合作用,能够保证汽车地板架构的刚度,而地板面板无需为提升刚度设置大型凸起,即地板面板保证了大面积平坦区域,提升了车内用户的使用空间和布置空间,进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可选地,所述左连接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左通道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对齐;所述右连接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通道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对齐。可选地,所述下框架还包括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左纵梁之间以及所述右门槛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边梁。可选地,所述边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的第二边梁。可选地,所述上框架包括上边梁,所述下框架包括与所述上边梁对应的下边梁,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相对固定于所述地板面板的上下两侧并形成所述第二边梁。可选地,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后侧。可选地,当设有边梁时,所述边梁还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三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三边梁位于所述第三横梁的两端。可选地,所述中央通道端头的后端与第一横梁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向所述左纵梁或所述右纵梁的一侧呈渐扩结构。可选地,还包括电动侧滑门的下滑轨,所述下框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下滑轨的钣金,所述下滑轨一体成型于所述钣金的型面。可选地,所述左通道梁和所述右通道梁分别设有座椅梁。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地板架构。具有上述地板架构的汽车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地板架构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地板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板架构无地板面板状态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部分传力路径示意图;图4是40%偏置碰撞传力路径示意图;图5是全宽正面碰撞传力路径示意图。附图1-5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上框架;200-地板面板;300-下框架;1-中央通道端头;2-左通道梁;3-右通道梁;4-左纵梁;5-右纵梁;6-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左连接梁;9-右连接梁;10-左门槛梁;11-右门槛梁;12-第一边梁;13-第二边梁;14-第三边梁,15-第四边梁;16-第三横梁;17-钣金;18-座椅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地板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板架构无地板面板状态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部分传力路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地板架构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100、地板面板200和下框架300三部分,三部分相互固定,上框架100包括中央通道端头1、左通道梁2和右通道梁3;下框架300包括左纵梁4、右纵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左连接梁8和右连接梁9,左连接梁8连接于左纵梁4和第一横梁6之间,右连接梁9连接于右纵梁5和第一横梁6之间,且左连接梁8和右连接梁9均位于第一横梁6的前侧;左通道梁2和右通道梁3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7之间。其中,前后是指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即前是指朝向车头的一侧,左右是指汽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具体的,该地板架构中,左纵梁4和左连接梁8、右纵梁5和右连接梁9之间分别形成类似"人"字型结构,左右两侧架构类似,以左侧架构进行详细说明,左连接梁8连接于左纵梁4和第一横梁6之间并位于第一横梁6的前侧,此时,当左纵梁4的前侧受撞击力时,一部分撞击力将沿左纵梁4的轴向传递,另一部分撞击力将分散至左连接梁8并传递至第一横梁6,同样的,右侧架构情况类似,当右纵梁5的前侧受撞击力时,一部分撞击力将沿右纵梁5的轴向传递,另一部分撞击力将分散至右连接梁9并传递至第一横梁6,而由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左纵梁4、右纵梁5、左通道梁2和右通道梁3形成类似"目"字型结构,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7可抵御前后位移,有效减小碰撞中前部的侵入量,同时,第一横梁6具有较强的垂直方向的抗弯能力,可阻止前部碰撞过程中该区域的下潜。由于上框架100和下框架300的结合作用,能够保证汽车地板架构的刚度和模态,而地板面板200无需为提升刚度设置大型凸起,即地板面板200保证了大面积平坦区域,提升了车内用户的使用空间和布置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地板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100)、地板面板(200)和下框架(300);/n所述上框架(100)包括中央通道端头(1)、左通道梁(2)和右通道梁(3);/n所述下框架(300)包括左纵梁(4)、右纵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左连接梁(8)和右连接梁(9),所述左连接梁(8)连接于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第一横梁(6)之间,所述右连接梁(9)连接于所述右纵梁(5)和所述第一横梁(6)之间,且所述左连接梁(8)和所述右连接梁(9)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梁(6)的前侧;/n所述左通道梁(2)和所述右通道梁(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6)和所述第二横梁(7)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地板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100)、地板面板(200)和下框架(300);
所述上框架(100)包括中央通道端头(1)、左通道梁(2)和右通道梁(3);
所述下框架(300)包括左纵梁(4)、右纵梁(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左连接梁(8)和右连接梁(9),所述左连接梁(8)连接于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第一横梁(6)之间,所述右连接梁(9)连接于所述右纵梁(5)和所述第一横梁(6)之间,且所述左连接梁(8)和所述右连接梁(9)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梁(6)的前侧;
所述左通道梁(2)和所述右通道梁(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6)和所述第二横梁(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地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梁(8)和所述第一横梁(6)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左通道梁(2)和所述第一横梁(6)的连接处对齐;
所述右连接梁(9)和所述第一横梁(6)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通道梁(3)和所述第一横梁(6)的连接处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地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300)还包括左门槛梁(10)和右门槛梁(11);
所述左门槛梁(10)和所述左纵梁(4)之间以及所述右门槛梁(11)和所述右纵梁(5)之间分别连接有边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地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横梁(7)的两端的第二边梁(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地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玉龙沈伦奂殷军军王鑫刘超颖王富春荣辉刘勇谭敦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