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19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将位置传感器等传感器配置于座椅时能够实现乘坐人员的就座感觉的提高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向具备缓冲垫(12)、设置于缓冲垫(12)的下侧的板状部件(18、25)的座椅(10)配置传感器(1)的配置构造,在板状部件(18、25)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20、26),传感器(1)被配置于凹部(20、26)内。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of sensor to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50272.4、申请日为2017年12月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
技术介绍
有在座椅处配置检测乘坐人员是否就座于座椅的位置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传感器例如在无论乘坐人员是否就座于座椅在未装配安全带的情况下均发出警告的安全带提醒的技术中,为了检测乘坐人员就座于座椅而被使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0941号公报。但是,以往,将这样的传感器配置于座椅的情况下,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有配置于座椅的座垫的缓冲垫和表皮之间的情况。然而,若这样地将传感器配置于缓冲垫和表皮之间,即配置于表皮的紧下侧,则有时就座于座椅的乘坐人员的臀部、大腿部会经由座椅的表皮感到碰到某物,就座感觉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传感器配置于座椅时能够实现乘坐人员的就座感觉的提高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前述凹部内配置有前述传感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前述凹部内。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安装托架在与设置于前述凹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安装于前述凹部。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3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凹部的上表面,作为前述卡合部形成为爪状的爪部被突出地设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4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凹部的上表面,与前述爪部相邻地设置有第2卡合部。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5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板状部件设置有开口部,前述安装托架在前述开口部具有折弯的弯曲部,进而,具有从前述弯曲部的端部突出而与前述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侧卡合的托架侧卡合部。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6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安装托架通过前述托架侧卡合部向前述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侧的卡合和与在前述凹部的上表面突出地设置的爪部的卡合,被安装于前述凹部内。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7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凹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将前述安装托架的两端部分别支承的肋。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8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安装托架具有将前述传感器和外部装置电气连接的线束的引导部,前述引导部向下方倾斜。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9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安装托架在外周部分具有切口。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0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切口形成于与被向前述板状部件插入的线材的凸起部分对应的位置。技术方案1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1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板状部件处,与前述凹部连续地设置有开口部,将前述传感器和外部装置电气连接的线束被插通于该开口部。技术方案1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2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开口部是,能够穿过用于向形成于前述缓冲垫的通气路供给空气的管路的开口部。技术方案1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3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板状部件设置有多个前述开口部,在未插通前述管路的前述开口部插通有前述线束。技术方案1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所述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配置前述传感器的前述凹部设置于,形成于前述缓冲垫的中空部的正下方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在具备缓冲垫、设置于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的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在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凹部内配置有传感器,所以与前述的传感器被配置于缓冲垫和表皮之间的以往的情况不同,呈在乘坐人员的臀部、大腿部和传感器之间存在缓冲垫的状态,所以就座于座椅的乘坐人员的臀部、大腿部难以感到碰到传感器,与以往的情况相比,乘坐人员的就座感觉提高。此外,若仅在板状部件的上表面配置传感器,则缓冲垫与传感器相应地凸起,对乘坐人员造成不适感,有就座感觉变差的可能性,但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传感器配置于在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的凹部内,所以能够在不施加上述那样的不适感地情况下使就座感觉提高。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凹部内,所以将传感器固定于安装托架后将安装托架安装于凹部即可,因此传感器向凹部的配置容易进行。此外,乘坐人员就座于座椅而经由缓冲垫向传感器施加乘坐人员的载荷时,安装托架吸收载荷的一部分,所以与将传感器直接安装于凹部的情况相比,涉及传感器的乘坐人员的载荷的影响变少。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安装托架在与设置于凹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安装于凹部,所以容易将安装托架安装于凹部,并且借助卡合部,安装托架的定位变得容易,安装托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等难以发生位置偏离。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在凹部的上表面,作为卡合部形成为爪状的爪部被突出地设置,所以主要是安装托架的前后方向的定位容易准确地进行,并且通过确认安装托架向凹部安装时爪部从安装托架的卡合孔向上方突出,容易确认安装托架和爪部适当地卡合、安装托架配置于凹部的适当的位置。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凹部的上表面,与爪部相邻地设置有第2卡合部,所以在安装托架向凹部安装时,呈借助爪部和第2卡合部将安装托架的卡合孔的周缘部分夹持的状态,安装托架的前后方向的定位容易更准确地进行,并且安装托架在前后方向上难以发生位置偏离。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板状部件设置有开口部,安装托架在开口部具有折弯的弯曲部,进而,具有从弯曲部的端部突出而与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侧卡合的托架侧卡合部,所以借助弯曲部,主要是安装托架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容易准确地进行,安装托架在左右方向上难以发生位置偏离,并且能够使安装托架自身的刚性提高。此外,在安装托架设置有托架侧卡合部,所以借助托架侧卡合部,主要是安装托架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容易准确地进行,安装托架在上下方向上难以发生位置偏离。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安装托架通过托架侧卡合部向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侧的卡合和与在凹部的上表面突出地设置的爪部的卡合,被安装于凹部内,所以安装托架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n在前述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前述凹部内配置有前述传感器,/n前述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前述凹部内,/n前述安装托架在与设置于前述凹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安装于前述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31 JP 2017-1476931.一种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前述凹部内配置有前述传感器,
前述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前述凹部内,
前述安装托架在与设置于前述凹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安装于前述凹部。


2.一种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前述凹部内配置有前述传感器,
前述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前述凹部内,
在前述板状部件设置有开口部,
前述安装托架在前述开口部具有折弯的弯曲部,进而,具有从前述弯曲部的端部突出而与前述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侧卡合的托架侧卡合部。


3.一种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前述凹部内配置有前述传感器,
前述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前述凹部内,
前述安装托架通过前述托架侧卡合部向前述板状部件的下表面侧的卡合和与在前述凹部的上表面突出地设置的爪部的卡合,被安装于前述凹部内。


4.一种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的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板状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前述凹部内配置有前述传感器,
前述传感器在固定于安装托架的状态下配置于前述凹部内,
在前述凹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将前述安装托架的左右的部分分别支承的肋。


5.一种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前述向座椅配置传感器的配置构造具备缓冲垫、设置于前述缓冲垫的下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井聪一郎谷口博郁大沼弘治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