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18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放电系统,用以提高智能驾驶车充放电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智能驾驶车互联充电系统,包括:第一接口,与前车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头,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电气插头与前车第二接口内的充电插座之间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第二接口,与后车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座,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电气插座与后车第一接口内的充电插头之间进行充电或放电;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智能驾驶车交互电量信息;控制电路,用于根据通信模块获取的、其他智能驾驶车的电量信息确定充放电状态;根据确定出的充放电状态,通过第一接口与前车进行充放电或者通过第二接口与后车进行充放电。

An interconnecte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 for intelligent driv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放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放电电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驾驶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等功能于一体,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可显著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智能驾驶车普遍采用动力电池作为驱动力来源,多利用充电桩进行电力补充,图1显示了常用快速充电模式的基本结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车辆快充口与快速充电桩连接后,整车控制器完成初始化并发出信号,唤醒动力电池进行低压自检;2.低压自检完成后,动力电池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将自检状态发送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控制电池内部高压继电器闭合,同时动力电池发出信号给快速充电桩,快速充电桩内部继电器闭合;3.快速充电桩通过充电接口为动力电池进行高压快速充电,此过程中,高压控制器起稳压、保护电路作用。随着智能驾驶车的快速发展,其充电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单个快速充电桩的建设需要配置10kV以上变压器,其建设受所在地区电力总容的限制,无法在用电量高的地区大密度建造。此外,利用固定充电桩进行充电,会导致智能驾驶车的运行区域常常受到限制,不利于智能驾驶车的大范围普及,如果行驶过程中电量不足,会在路上被迫停车。此外,快充模式下的高压电源常导致拉弧及其他危害,可能会导致人员触电甚至伤亡等事故发生,因此,急需针对智能驾驶车寻求一种新型不受充电区域限制、安全的充电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放电系统,用以提高智能驾驶车充放电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驾驶车互联充电系统,包括:第一接口,与前车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头,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气插头与所述前车第二接口内的充电插座之间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第二接口,与后车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座,用于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气插座与所述后车第一接口内的充电插头之间进行充电或放电;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智能驾驶车交互电量信息;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获取的、其他智能驾驶车的电量信息确定充放电状态;根据确定出的充放电状态,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前车进行充放电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后车进行充放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智能驾驶车的车头部位;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头部位的视觉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其中:所述视觉传感器和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所述前车的第二接口进行定位,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完成第一接口与前车的第二接口的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口设置于智能驾驶车的车尾部位;所述系统该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尾部位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接口与所述后车的第一接口是否成功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头,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座,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后,所述电气插头与所述电气插座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开关、控制器模块、双向转换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电机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开关,分别与双向转换模块、动力电池、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分别与充放电控制模块、双向转换模块以及所述驱动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气插座、控制器模块和所述电机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开关,分别与电机、动力电池以及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控制开关,具体用于在确定出为充电状态时,向控制器模块发送相应的充电指令;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电机控制开关断开电机与动力电池的连接,同时控制充放电控制模块切换为充电逻辑;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前车或者后车通过所述电气插座输送的电能,将接收到的电能传输到所述双向转换模块进行压力转换后向动力电池充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控制开关,还用于在充电结束后,向所述控制器模块发送充电结束指令;所述控制器模块,还用于控制电机控制开关切换到电机控制状态;以及向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释放连接指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控制开关,具体用于在确定出为放电状态时,向所述控制器模块发送放电指令;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充放电控制模块切换为放电逻辑,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经双向转换模块进行压力转换后,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气插座对所述前车或者所述后车进行充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控制开关,还用于在放电结束后,向所述控制器模块发送放电结束指令;所述控制器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释放连接指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转换模块包括双向直流电流DC/DC转换模块和/或双向DC/交流电流AC转换模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驾驶车互联充放电系统中,通过通信模块实现能源状态信息在车组间的实时共享,根据各车辆的能源状态信息,通过第一接口或者第二接口与其他车辆连接实现车辆间互联充放电,平衡车间电能,上述过程中,不受充电桩的制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充放电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拉弧及其它危害的产生,提高了智能驾驶车充放电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智能驾驶车常用快速充电模式结构;图2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驾驶车互联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驾驶车连接示意图;图3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于车头部位的第一接口的第一种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于车尾部位的第二接口的第一种示意图;图3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于车头部位的第一接口的第二种示意图;图3d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于车尾部位的第二接口的第二种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或者若干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驾驶车互联充电系统中,智能驾驶车可以通过机械接口彼此连接组成车组,并利用电气接口,使车组中电量高的车辆对电量较低的车辆进行电力补充,达到电力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接口,与前车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头,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气插头与所述前车第二接口内的充电插座之间进行充电或者放电;/n第二接口,与后车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座,用于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气插座与所述后车第一接口内的充电插头之间进行充电或放电;/n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智能驾驶车交互电量信息;/n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获取的、其他智能驾驶车的电量信息确定充放电状态;根据确定出的充放电状态,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前车进行充放电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后车进行充放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驾驶车互联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与前车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头,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气插头与所述前车第二接口内的充电插座之间进行充电或者放电;
第二接口,与后车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电气插座,用于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所述电气插座与所述后车第一接口内的充电插头之间进行充电或放电;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智能驾驶车交互电量信息;
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获取的、其他智能驾驶车的电量信息确定充放电状态;根据确定出的充放电状态,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前车进行充放电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后车进行充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智能驾驶车的车头部位;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头部位的视觉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其中:
所述视觉传感器和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对所述前车的第二接口进行定位,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完成第一接口与前车的第二接口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设置于智能驾驶车的车尾部位;所述系统该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尾部位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接口与所述后车的第一接口是否成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后,所述电气插头与所述电气插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开关、控制器模块、双向转换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电机控制开关,其中:
所述驱动控制开关,分别与双向转换模块、动力电池、控制器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器模块,分别与充放电控制模块、双向转换模块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杰白阳李岩杜光勋欧阳光冯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