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02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及方法,所述混凝土浇筑机构,包括底座,设置有传输链;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传输链;浇筑单元,安装于所述传输链上,至少能够固定在安装位、浇筑位、处理位以及吊装位;混凝土制备罐,与所述浇筑单元的浇筑位对应;振动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抹平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吊运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吊装位对应。使用时,将浇筑单元放置于所述传输链上,此时浇筑单元处于安装位,浇筑单元移动至浇筑位,混凝土浇筑罐向浇筑单元内浇筑混凝土,移动至处理位,振动单元启动将浇筑单元内的混凝土振实,抹平单元将混凝土抹平,再移动至吊装位,吊运单元将浇筑单元吊装。

A concrete pour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产品制备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低污染、绿色环保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分割成多个模块,例如外墙板、内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并在工厂内完成每个模块的生产,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最终完成建筑的施工。现有技术中,上述模块基本为混凝土结构,例如混凝土板、混凝土材质的预制梁等,上述模块的大致制备过程为:先预制相应的型腔,然后向型腔中灌入混凝土,然后振实、抹平,最后待凝固后取出,即可获得相应的产品。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的缺陷:现有的混凝土产品的制备设备,将型腔放置于该制备设备上,直至向型腔中灌入混凝土、振实、抹平等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更换下一个型腔,导致混凝土产品的制备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及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产品的制备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传输链;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传输链;浇筑单元,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传输链上,所述浇筑单元至少能够固定在安装位、浇筑位、处理位以及吊装位;混凝土制备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混凝土制备罐与所述浇筑单元的浇筑位对应;振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抹平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抹平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吊运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吊运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吊装位对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浇筑单元包括底板;四块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铰接,且相邻的两块侧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安装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安装块搭接于所述传输链上;其中,四块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围成了浇筑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振动单元包括底部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上;电机安装座,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振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抹平单元包括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直线滑轨;抹平辊,可移动的安装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刮刀,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用于清洁抹平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吊运单元包括第二直线滑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平移滑块,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上;电动卷轴,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上,所述电动卷轴上卷绕有牵引绳;吊运支架,与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吊运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吊钩。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制备罐的出口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将浇筑单元顺次防止在传输链上;传输链带着浇筑单元前进,将浇筑单元从安装位移动至浇筑位;将混凝土制备罐中的混凝土倒入处于浇筑位的浇筑单元内;该浇筑单元从浇筑位移动至处理位,振动单元将浇筑单元内的混凝土振实,抹平单元将浇筑单元表面的混凝土抹平;该浇筑单元继续从处理位移动至吊装位,进行吊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浇筑单元放置于所述传输链上,此时浇筑单元处于安装位,驱动电机启动,以使传输链带动浇筑单元带动浇筑单元移动,浇筑单元从安装位移动至浇筑位,混凝土浇筑罐向浇筑单元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单元接着从浇筑位移动至处理位,振动单元启动将浇筑单元内的混凝土振实,抹平单元将混凝土抹平,浇筑单元再从处理位移动至吊装位,吊运单元将浇筑单元吊装。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连续化的生产过程,提高了混凝土产品的制备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部详图。图3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浇筑单元的侧视图;图5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浇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驱动电机,3-传输链,4-浇筑单元,41-底板,42-侧板,43-浇筑腔,44-安装块,5-混凝土制备罐,6-抹平单元,61-固定支架,62-抹平辊,7-振动单元,71-底部支撑架,72-伸缩杆,73-电机安装座,74-振动电机,8-吊运单元,9-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传输链3;驱动电机2,连接至所述传输链3;浇筑单元4,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传输链3上,所述浇筑单元4至少能够固定在安装位、浇筑位、处理位以及吊装位;混凝土制备罐5,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混凝土制备罐5与所述浇筑单元4的浇筑位对应;振动单元7,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振动单元7与所述浇筑单元4的处理位对应;抹平单元6,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抹平单元6与所述浇筑单元4的处理位对应;吊运单元8,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吊运单元8与所述浇筑单元4的吊装位对应。使用时,将浇筑单元4放置于所述传输链3上,此时浇筑单元4处于安装位,驱动电机2启动,以使传输链3带动浇筑单元4带动浇筑单元4移动,浇筑单元4从安装位移动至浇筑位,混凝土浇筑罐向浇筑单元4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单元4接着从浇筑位移动至处理位,振动单元7启动将浇筑单元4内的混凝土振实,抹平单元6将混凝土抹平,浇筑单元4再从处理位移动至吊装位,吊运单元8将浇筑单元4吊装。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连续化的生产过程,提高了混凝土产品的制备效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浇筑单元4包括底板41;四块侧板42,分别与所述底板41铰接,且相邻的两块侧板4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安装块44,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41的底部,所述安装块44搭接于所述传输链3上;其中,四块所述侧板42与所述底板41围成了浇筑腔43。可选的,相邻两块侧板42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如此,需要进行浇筑时,只需要通过紧固件将侧板42进行固定,已形成浇筑腔43,待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脱模时,将紧固件拆卸下,并使侧板42以与底板41的铰接点为轴翻转,以便于取出浇筑产品,同时,也便于取出浇筑产品后重新拼装该浇筑单元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传输链;/n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传输链;/n浇筑单元,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传输链上,所述浇筑单元至少能够固定在安装位、浇筑位、处理位以及吊装位;/n混凝土制备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混凝土制备罐与所述浇筑单元的浇筑位对应;/n振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n抹平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抹平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n吊运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吊运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吊装位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传输链;
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传输链;
浇筑单元,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传输链上,所述浇筑单元至少能够固定在安装位、浇筑位、处理位以及吊装位;
混凝土制备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混凝土制备罐与所述浇筑单元的浇筑位对应;
振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
抹平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抹平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处理位对应;
吊运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吊运单元与所述浇筑单元的吊装位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单元包括
底板;
四块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铰接,且相邻的两块侧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安装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安装块搭接于所述传输链上;
其中,四块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围成了浇筑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
底部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上;
电机安装座,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
振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晗
申请(专利权)人:颍上晶宫绿建节能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