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93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与第一固定板下表面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杆,本装置通过液压缸调整打磨盘的高度,可适应不同高度的下料腔,也可在打磨盘进入下料腔后带动其上下移动,调整打磨点,通过转向电机控制打磨盘的朝向,从而更换打磨面,第二气缸的设置,可适应不同规格的下料仓,保证打磨盘与修复点的充分接触,本装置方便调整打磨盘所在高度及朝向,可保证打磨盘与修复点的充分接触,自动化程度高,适应范围大,打磨效率高。

A device for repairing cutting cavity used in laser clad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熔覆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管材、板材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表面都会产生一些正常损耗,还有一些需要根据使用环境附加额外功能,这都需要用到通过激光熔覆,主要是在其表面增加一层保护层或特殊功能层,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或满足某些功能的目的。激光头的外侧有两层保护铜板,两块铜板之间为下料腔(金属粉从下料腔中流出),长期使用后金属粉会对下料腔造成磨损,部分金属粉还可能会熔接在下料腔内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打磨修复。目前对于下料腔的打磨修复,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持打磨器械进行,自动化程度低,导致效率低,而部分修复用到的固定的打磨装置,大多不能适应不同的下料腔高度,对打磨盘的调整也不够灵活,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方便调整打磨盘所在高度及朝向,可保证打磨盘与修复点的充分接触,自动化程度高,适应范围大,打磨效率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有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活塞杆顶端焊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顶部与第一固定板(4)下表面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6)末端焊接有第一防护罩(7),所述第一防护罩(7)内安装有转向电机(8),所述转向电机(8)的输出轴顶端贯穿第一防护罩(7)顶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连杆(9)顶端与第二固定板(10)下表面中部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气缸(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有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活塞杆顶端焊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顶部与第一固定板(4)下表面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6)末端焊接有第一防护罩(7),所述第一防护罩(7)内安装有转向电机(8),所述转向电机(8)的输出轴顶端贯穿第一防护罩(7)顶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连杆(9)顶端与第二固定板(10)下表面中部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三连杆(12)连接有第二防护罩(13),所述第二防护罩(13)内安装有打磨电机(14),所述打磨电机(14)的输出轴末端贯穿第二防护罩(13)侧壁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末端固定有打磨盘(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熔覆用下料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焊接有四组支脚(17),四组所述支脚(17)分别设置于底座(1)下表面四角。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勇陈永进李超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舍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