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265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工程桩基施工领域的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包括重力式泥浆分离箱、立式泥浆沉淀罐、集土箱和集浆箱,集土箱、重力式泥浆分离箱、立式泥浆沉淀罐和集浆箱按顺序依次连接,立式泥浆沉淀罐侧壁相连通有进浆口、出渣口和出浆管,立式泥浆沉淀罐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浆板,排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浆管,进浆管和排浆板侧壁均均匀开设有下浆孔,立式泥浆沉淀罐中间固定连接有集合管,集合管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浆孔,集合管与出浆管相连通,重力式泥浆分离箱内部固定设有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快了泥浆的分离配合重力式泥浆箱,提高了泥浆沉淀分离效率,提高了泥浆的使用率,占用施工场地减少,降低了施工成本。

A gravity mud separation system for Bored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桩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护壁泥浆已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大批量桩基施工时产生大量的泥浆,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泥浆运输和最终处置也存在环境污染隐患,尤其是在工程量大的桩基施工时,影响更加明显。一般的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循环路线(泥浆管)、沉淀池、泥浆池、泥浆泵等组成,目前建设工程领域中所使用的泥浆循环系统没有无外加动力直接将浆、渣分离的装置,从而使施工作业经常发生石块、浆渣等杂质堵塞浆管的现象,造成施工中断,费时费力。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材齐头并进的背景下,如何在减少泥浆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工程成本,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对传统施工技术做出改进。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泥浆使用量大、浪费严重、施工作业经常发生石块、浆渣等杂质堵塞浆管的现象,造成施工中断,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包括重力式泥浆分离箱、立式泥浆沉淀罐、集土箱和集浆箱,所述集土箱、重力式泥浆分离箱、立式泥浆沉淀罐和集浆箱按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侧壁相连通有进浆口、出渣口和出浆管,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浆板,所述排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和排浆板侧壁均均匀开设有下浆孔,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中间固定连接有集合管,所述集合管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浆孔,所述集合管与出浆管相连通,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内部固定设有传送带。优选的,所述传送带面层由数套钢制肋孔板制成,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内设有动力设备和数据信息中心。优选的,所述进浆口与进浆管相连通,且进浆口外部管道与进浆管呈切向。优选的,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内底顶部固定开设有下陷底,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优选的,所述排浆板为螺旋状,所述集合管侧壁与排浆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内部设有原料箱,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顶部设有进泥口,所述进泥口与原料箱相连通。优选的,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内部设有泥浆收集箱,所述泥浆收集箱通过通道口与原料箱相连通,所述泥浆收集箱的出浆口与进浆口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立式泥浆沉淀罐替代原施工现场大面积、无完善制作标准的泥浆处理池,实现了泥浆存储、分离的设备化处理效果,立式泥浆沉淀罐内部的螺旋排浆板和进浆管利用离心力加快了泥浆的分离,与重力式泥浆箱配套使用,提高了泥浆沉淀分离的处理效果,也提高了泥浆的使用率,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泥浆的总量,也减少了水的用量和泥浆排放量,占用施工场地减少,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避免了泥浆外漏,使施工在整洁环保、有序的条件下进行,保证了文明现场施工,避免了施工环境污染。2、本技术采用配套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箱、立式泥浆沉淀罐和泥浆管路组成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区别与传统的泥浆池,本系统能使泥浆中的浆水、土渣通过箱体内的传送带提升,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浆泥分离,在浆水回收、重复使用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泥浆排放总量,并避免泥浆四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式泥浆沉淀罐俯视角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式泥浆沉淀罐主视角半剖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重力式泥浆分离箱,2-立式泥浆沉淀罐,3-集土箱,4-集浆箱,5-进泥口,6-传送带,7-动力设备,8-数据信息中心,9-原料箱,10-泥浆收集箱,11-出浆口,17-通道口,18-进浆口,19-出渣口,20-排浆板,21-进浆管,22-集合管,23-支撑脚,24-出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包括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立式泥浆沉淀罐2、集土箱3和集浆箱4,集土箱3、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立式泥浆沉淀罐2和集浆箱4按顺序依次连接,立式泥浆沉淀罐2侧壁相连通有进浆口18、出渣口19和出浆管24,立式泥浆沉淀罐2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浆板20,排浆板20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浆管21,进浆管21和排浆板20侧壁均均匀开设有下浆孔,立式泥浆沉淀罐2中间固定连接有集合管22,集合管22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浆孔,集合管22与出浆管24相连通,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部固定设有传送带6。其中,传送带6面层由数套钢制肋孔板制成,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设有动力设备7和数据信息中心8,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部设有原料箱9,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顶部设有进泥口5,进泥口5与原料箱9相连通,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部设有泥浆收集箱10,泥浆收集箱10通过通道口17与原料箱9相连通,泥浆收集箱10的出浆口11与进浆口18相连通。进浆口18与进浆管21相连通,且进浆口18外部管道与进浆管21呈切向,立式泥浆沉淀罐2内底顶部固定开设有下陷底,立式泥浆沉淀罐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3,排浆板20为螺旋状,集合管22侧壁与排浆板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通过利用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中的数套钢质肋孔板传送带6,在动力设备7的能源供应下,将进泥口5送入的泥浆多次提升,提升过程中浆、水在重力作用下落至泥浆收集箱10体底部,通过出浆口11相连通的进浆口18泵送进入立式泥浆沉淀罐2的进浆管21内,经外部切向的进浆管道向进浆管21内泵入泥浆,同时泵和外部进浆管使泥浆获得动力和切向的速度,使其沿螺旋进浆管21一边转动一边向下移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泥浆中的质量较大的钻渣向外部移动,中部为泥浆,可以较快的分离泥浆和钻渣,中部的泥浆经集合管22的进浆孔汇入到集合管22内,靠外壁的泥浆经进浆管21的下浆孔流出经进浆孔汇入到集合管22内,分离后的泥浆通过出浆管24排出并汇入到集浆箱4内,以供循环使用,分离出的钻渣经出渣口19排出到集土箱3内,提升部分掉落箱底的土渣由传送带11的肋板再次刮入传送带11提升,最终所有土渣随传送带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包括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立式泥浆沉淀罐(2)、集土箱(3)和集浆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土箱(3)、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立式泥浆沉淀罐(2)和集浆箱(4)按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2)侧壁相连通有进浆口(18)、出渣口(19)和出浆管(24),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2)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浆板(20),所述排浆板(20)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浆管(21),所述进浆管(21)和排浆板(20)侧壁均均匀开设有下浆孔,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2)中间固定连接有集合管(22),所述集合管(22)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浆孔,所述集合管(22)与出浆管(24)相连通,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部固定设有传送带(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包括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立式泥浆沉淀罐(2)、集土箱(3)和集浆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土箱(3)、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立式泥浆沉淀罐(2)和集浆箱(4)按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2)侧壁相连通有进浆口(18)、出渣口(19)和出浆管(24),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2)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浆板(20),所述排浆板(20)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浆管(21),所述进浆管(21)和排浆板(20)侧壁均均匀开设有下浆孔,所述立式泥浆沉淀罐(2)中间固定连接有集合管(22),所述集合管(22)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浆孔,所述集合管(22)与出浆管(24)相连通,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部固定设有传送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6)面层由数套钢制肋孔板制成,所述重力式泥浆分离箱(1)内设有动力设备(7)和数据信息中心(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大庆都书巍张喜强刘世斌王俭薛建宏陈云龙袁睿禧郑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