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塌孔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16400 阅读:5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防止塌孔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步骤为:挖掘桩孔;向桩孔内放置尺寸小于桩孔的钢筋笼;打开设置在钢筋笼下端外侧面的积土止落装置;在钢筋笼的外侧设置一个外保护管,外保护管的下端放置在积土止落装置上;清除孔底和孔壁沉渣;通过钢筋笼内腔向桩孔底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与钢筋笼内的钢筋形成一个强度符合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建筑物灌注基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采用积土止落装置和外保护管,能够有效防止松土层落土掉入桩孔底部以及成型桩中,提高了成桩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外保护管将桩孔内壁在振捣时产生的松土隔离在外侧不进入混凝土内,保证桩基成型后的质量;现场浇筑成桩,更能适应多种地质条件,能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塌孔的旋挖成孔灌注粧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桩基的施工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建筑物桩基的桩孔,传统方法是采用人工挖掘,存在如下不足:挖孔中劳动强度较大,单桩施工速度较慢,尤其是安全性较差,容易出现塌方等险情,当土层中可能有腐殖质物产生的气体逸散到孔中时,桩孔底部还会沉积大量有毒气体,给施工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克服施工周期长、人力成本快速上涨等不足,施工单位普遍采用旋挖桩技术,以采用旋挖钻机等机械设备来加快施工进度;所谓旋挖桩,即由旋挖钻机施工的桩型,全称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上简称旋挖桩,由于使用机械作业,对工人人数要求不高,可节省很大的人工费用,故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公路、铁路、桥梁和大型建筑的基础桩施工。但是,现有旋挖桩技术,不能适应如重庆等丘陵、山地等存在大量回填土层地面的施工,即施工地面的上部为松土层(回填土层),下部为岩石层:其原因主要是如下两点:1、当桩孔上层具有回填土等松土层时,在旋挖桩孔中下放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下放钢筋笼不断剐蹭松土层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震动,松土层中的部分泥土会掉入桩孔底部或混凝土中并在凝固后的混凝土桩体存在,降低混凝土桩体的质量,使桩基的承载能力降低、甚至显著降低,带来较大或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二,无法清除旋挖桩底部的沉渣(松土层或旋挖桩头与岩石摩擦形成的石粉),使之无法满足工程标准(桩孔底部软层厚度小于5cm)。第三,在挖孔时,如果旋挖桩孔出现偏差,浇筑的混凝土桩也随之出现偏差,无法纠正,导致混凝土桩的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现有技术中旋挖钻机进行旋挖桩施工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 申请人:,于2013-03-13申请了名称为“建筑物桩基的旋挖成孔施工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其申请号为201310079641.6 ;但经一段时间的试用,本 申请人:提出了现场浇筑成桩的施工方法,更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而且能降低施工难度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松土层落入旋挖桩孔中、方便清理底部的沉渣、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现场浇筑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旋挖机械设备,按照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桩孔的挖掘; (2)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钢筋笼的尺寸小于桩孔,能放置入桩孔内; (3)在钢筋笼下端的外侧面,设置一个积土止落装置,该装置随同钢筋笼进入桩孔并打开后,能封堵钢筋笼外侧壁与桩孔内壁之间的空隙,承接从钢筋笼外侧往下落入桩孔内的松散土体和杂质; (4)将带有积土止落装置的钢筋笼放置入桩孔内,并打开积土止落装置; (5)在钢筋笼的外侧,设置一个外保护管,外保护管的下端放置在积土止落装置上;夕卜保护管的内径大于钢筋笼的外径,钢筋笼位于外保护管的内侧; (6)清除孔底和一定高度范围的孔壁沉渣,以达到工艺要求; (7)按照工艺设计要求,通过钢筋笼内腔向桩孔底端浇筑混凝土;经干燥、养护后,混凝土与钢筋笼内的钢筋形成一个强度符合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桩基的灌注桩;将外保护管外侧与桩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 或者,先将外保护管外侧与桩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再向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得到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桩基的灌注桩; 或者,向钢筋笼内浇注混凝土的同时,将带有钢筋的桩壳外侧与桩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得到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桩基的灌注桩。进一步的特征是,在钢筋笼的外侧沿周向设置若干个防偏挡块,防偏挡块的外径,与外保护管的内径相配合设置,小于外保护管的内径一个设定值。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I)采用积土止落装置和外保护管,能够有效防止松土层落土掉入桩孔底部以及成型粧中,提闻了成粧质量。(2)有外保护管保护,人工下底进行沉渣清有较高的安全保障。或者,采用灌排装置清除桩孔底部和侧壁的沉渣,操作方便,而且几乎能将全部沉渣清理干净,远超工程标准要求。(3)在浇筑混凝土时,必然要配用振捣装置,外保护管将桩孔内壁在振捣时可能产生的松土等杂质隔离在外侧,使其不进入混凝土内,保证桩基成型后的质量。(4)在施工现场浇筑,将混凝土注入桩孔内,混凝土与钢筋笼凝固成一体形成建筑物受力的桩基,而不需要先期预制钢筋混凝土笼,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材料的运输量。(5)在桩基孔现场浇筑成桩,更能适应多种地质条件,能降低施工成本。(6)采用旋挖机械设备挖桩孔,施工效率很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旋挖建筑物桩基孔现场浇筑成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适应如重庆等丘陵、山地存在大量回填土层地面的施工,即施工地面的上部为松土层(回填土层),下部为岩石层;当然也适合其他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其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旋挖机械设备,如现有技术中的旋挖机、旋挖钻机等,按照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桩孔的挖掘海个桩孔的深度、宽度(直径)、相邻桩孔之间的距离等参数,按照设计要求决定,满足工艺设计要求; 2、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钢筋笼的尺寸小于桩孔,能放置入桩孔内;对于通常的圆形的钢筋笼,就是指钢筋笼的直径小于桩孔的直径;钢筋笼通常采用钢筋做出一个圆筒状,形成筒状的钢筋笼,必要时设置横向、竖向的箍筋; 3、在钢筋笼的下端的外侧面,设置一个能承接从钢筋笼外侧落入桩孔内的泥土的积土止落装置,该装置随同钢筋笼进入桩孔并打开后,能封堵钢筋笼外侧壁与桩孔内壁之间的空隙,承接钢筋笼外侧往下落入桩孔内的松散土体和杂质;该装置自动(弹簧作用)或人工(手动或外力触发)张开,张开后封堵钢筋笼外侧与桩孔内壁之间的空隙,承接从钢筋笼外侧往下落入桩孔内的松散土体和杂质,并保持钢筋笼稳定;该积土止落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呈环状结构,其下端设置在钢筋笼上(与钢筋笼的钢筋牢固连接),上端可在一定范围内收折,在弹簧作用或人工作用下打开后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锥形台结构(锥台状结构);该积土止落装置能承接从钢筋笼的外侧往下(往桩孔底部)掉落的松散泥土、渣滓等,使其堆积在积土止落装置上,防止泥土、渣滓等落入桩孔底部; 具体的积土止落装置,参见本 申请人:前述的专利,以及本 申请人:已经申请并公开的积土止落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说明。4、将带有积土止落装置的钢筋笼放置入桩孔内,并打开积土止落装置;钢筋笼的位置严格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准确放置,可以通过调整钢筋笼的具体位置来对挖掘桩孔时产生的位置偏差(如桩孔轴线的偏差)进行一定范围的微调。5、在钢筋笼的外侧,设置一个外保护管,外保护管的下端放置在积土止落装置上;即外保护管的内径大于钢筋笼的外径,钢筋笼位于外保护管的内侧; 为了更进一步使外保护管与钢筋笼同心布置,在钢筋笼的外侧沿周向设置若干个防偏挡块,防偏挡块的外径,与外保护管的内径相配合设置,通常小于外保护管的内径一个设定值,如0.5-10厘米,这样既能方便设置外保护管,同时也能自动防止外保护管的偏心。本专利技术的外保护管,可以采用现有的波纹管、塑料管、下水管道等。6、清除孔底和一定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塌孔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旋挖机械设备,按照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桩孔的挖掘;(2)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钢筋笼的尺寸小于桩孔,能放置入桩孔内;???(3)在钢筋笼下端的外侧面,设置一个积土止落装置,该装置随同钢筋笼进入桩孔并打开后,能封堵钢筋笼外侧壁与桩孔内壁之间的空隙,承接从钢筋笼外侧往下落入桩孔内的松散土体和杂质;(4)将带有积土止落装置的钢筋笼放置入桩孔内,并打开积土止落装置;(5)在钢筋笼的外侧,设置一个外保护管,外保护管的下端放置在积土止落装置上;外保护管的内径大于钢筋笼的外径,钢筋笼位于外保护管的内侧;(6)清除孔底和一定高度范围的孔壁沉渣,以达到工艺要求;(7)按照工艺设计要求,通过钢筋笼内腔向桩孔底端浇筑混凝土;经干燥、养护后,混凝土与钢筋笼内的钢筋形成一个强度符合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桩基的灌注桩;将外保护管外侧与桩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或者,先将外保护管外侧与桩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再向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得到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桩基的灌注桩;或者,向钢筋笼内浇注混凝土的同时,将带有钢筋的桩壳外侧与桩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得到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桩基的灌注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塌孔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旋挖机械设备,按照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桩孔的挖掘; (2)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钢筋笼的尺寸小于桩孔,能放置入桩孔内; (3)在钢筋笼下端的外侧面,设置一个积土止落装置,该装置随同钢筋笼进入桩孔并打开后,能封堵钢筋笼外侧壁与桩孔内壁之间的空隙,承接从钢筋笼外侧往下落入桩孔内的松散土体和杂质; (4)将带有积土止落装置的钢筋笼放置入桩孔内,并打开积土止落装置; (5)在钢筋笼的外侧,设置一个外保护管,外保护管的下端放置在积土止落装置上;外保护管的内径大于钢筋笼的外径,钢筋笼位于外保护管的内侧; (6)清除孔底和一定高度范围的孔壁沉渣,以达到工艺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能魏奇科李青枫汪建宋春芳狄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