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基础钻具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包括自动步履式车,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上的动力配电操作室、三门头滑轮、主转扬机和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卧头滑件,及与卧头滑件连接的动力传动箱体,及与动力传动箱体连接的钻杆,及设置在钻杆上的钻杆叶片,及设置在钻杆叶片端部的圆柱形钻套,及设置在钻杆端部的合金钻头,及分别设置在支架上且与圆柱形钻套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解决了现有长螺旋钻机效率低、且整体结构不稳定性及预应力达不到生产施工要求的问题,能快速、高质量的使桩身、桩帽混凝土能一体化成型,节约了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基础钻具应用
,具体涉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能快速、高质量的使桩身、桩帽混凝土能一体化成型。
技术介绍
长螺旋钻机,其包括液压步履桩架和钻进系统两部分。桩架采用液压步履式底盘,自动化程度高,可自行行走及360度回转,设有四条液压支腿及一条行走油缸以辅助行走及回转同时增加施工时的整机稳定性,可整机进行转运。立柱为可折叠式箱型立柱,法兰连接方式,立柱采用两块高厚度蒙板并且用大型折弯机折弯技术,经两道焊缝焊接而成同时立柱内部每隔60cm加焊四根加强筋固定,增加立柱抗扭抗弯性。立柱由两条变幅液压油缸控制其起降。钻进系统包括动力头与钻具,动力头的输出轴与螺旋钻具为中空式,桩机采用长螺旋成孔,可通过钻杆中心管将混凝土或泥浆进行泵送混凝土CFG桩施工。现有结构设计长螺旋钻机,其虽然能够完成传统要求的桩身、桩帽混凝土成型生产施工要求,但是不能实现桩身、桩帽混凝土一体化成型的生产施工要求即当前的生产施工为分开完成耗时效率低、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预应力达不到生产施工要求,同时现有施工作业中混泥土原材料消耗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解决现有长螺旋钻机效率低且整体结构不稳定及预应力达不到生产施工要求的问题,其设计合理、满足施工标准要求,能快速、高质量的使桩身、桩帽混凝土能一体化成型,节约了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包括自动步履式车,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上的动力配电操作室、三门头滑轮,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上且位于动力配电操作室、三门头滑轮之间的主转扬机,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且位于三门头滑轮外侧的支架,及两端分别连接支架的机架支撑杆,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卧头滑件,及与卧头滑件连接的动力传动箱体,及与动力传动箱体连接的钻杆,及设置在钻杆上的钻杆叶片,及设置在钻杆叶片端部的圆柱形钻套,其中,圆柱形钻套的一侧与支架活动连接,及设置在钻杆端部的合金钻头,及分别设置在支架上且与圆柱形钻套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板。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支架为筒体式支架结构。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动力传动箱体为双电机动力传动箱体且功率为55KW。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钻杆叶片、圆柱形钻套的直径分别为500mm、10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控制施工作业安全且施工质量稳定;2、解决了现有长螺旋钻机效率低、且整体结构不稳定性及预应力达不到生产施工要求的问题,其设计合理、满足施工标准要求,能快速、高质量的使桩身、桩帽混凝土能一体化成型,节约了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本一体化装置已实用在深茂铁路的建设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钻杆叶片、圆柱形钻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的施工流程作业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自动步履式车、2-动力配电操作室、3-主转扬机、4-三门头滑轮、5-支架、6-机架支撑杆、7-卧头滑件、8-动力传动箱体、9-钻杆、10-钻杆叶片、11-圆柱形钻套、12-合金钻头、13-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包括自动步履式车1,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上的动力配电操作室2、三门头滑轮4,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上且位于动力配电操作室2、三门头滑轮4之间的主转扬机3,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且位于三门头滑轮4外侧的支架5,及两端分别连接支架5的机架支撑杆6,及设置在支架5上的卧头滑件7,及与卧头滑件7连接的动力传动箱体8,及与动力传动箱体8连接的钻杆9,及设置在钻杆9上的钻杆叶片10,及设置在钻杆叶片10端部的圆柱形钻套11,其中,圆柱形钻套11的一侧与支架5活动连接(圆柱形钻套和支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滑板、滑槽,图中未标出),及设置在钻杆9端部的合金钻头12,及分别设置在支架5上且与圆柱形钻套11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板13,其中,限位板13对圆柱形钻套11进行定位,在保证一体化钻孔灌注作业的同时提高升/降控制时的安全性。进一步优选的,支架5为筒体式支架结构,其定位支撑牢靠稳定且便于安装拆卸、维护;动力传动箱体8为双电机动力传动箱体和动力传动箱体8的功率为55KW,用于对钻杆9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保证能驱动多个不同直径尺寸的钻杆9进行高效的施工作业;钻杆叶片10、圆柱形钻套11的直径分别为500mm、1000mm,其中,施工作业时圆柱形钻套11用于对钻杆叶片1定位作业,有效的保证钻杆叶片10在施工作业中不倾斜,使得钻孔满足施工要求。实施例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钻孔灌注施工时合金钻头12钻进时,钻头部位安装扩大头钻具(图中未标出扩大头钻具),(桩直径可以80cm,也可以1m,随施工现场桩帽直径而定),扩大头钻具一般深为60cm,扩大头部分进入土层60cm后,能自动脱离钻杆,扩大头钻具停留在60cm深土层位置,使钻杆继续钻进到设计桩长位置,提升灌混凝土,钻杆上提到顶部60cm位置,再带上扩大头钻具一起往上提,并使扩大头钻具的1m直径一起灌满混凝土,使其达到桩身、桩帽混凝土能一体化成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步履式车(1),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上的动力配电操作室(2)、三门头滑轮(4),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上且位于动力配电操作室(2)、三门头滑轮(4)之间的主转扬机(3),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且位于三门头滑轮(4)外侧的支架(5),及两端分别连接支架(5)的机架支撑杆(6),及设置在支架(5)上的卧头滑件(7),及与卧头滑件(7)连接的动力传动箱体(8),及与动力传动箱体(8)连接的钻杆(9),及设置在钻杆(9)上的钻杆叶片(10),及设置在钻杆叶片(10)端部的圆柱形钻套(11),其中,圆柱形钻套(11)的一侧与支架(5)活动连接,及设置在钻杆(9)端部的合金钻头(12),及分别设置在支架(5)上且与圆柱形钻套(11)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板(13);所述支架(5)为筒体式支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桩顶桩帽一体化施工的螺旋钻孔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步履式车(1),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上的动力配电操作室(2)、三门头滑轮(4),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上且位于动力配电操作室(2)、三门头滑轮(4)之间的主转扬机(3),及设置在自动步履式车(1)且位于三门头滑轮(4)外侧的支架(5),及两端分别连接支架(5)的机架支撑杆(6),及设置在支架(5)上的卧头滑件(7),及与卧头滑件(7)连接的动力传动箱体(8),及与动力传动箱体(8)连接的钻杆(9),及设置在钻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其新,徐涵,杨姣,孙鸿林,梁龙标,沈宇浈,江涛,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昌鑫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