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22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包括有面件、母件、公件以及底件;该面件的表面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安装槽;该母件包括有环形主体和弹弓圈;该环形主体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容置空间;该弹弓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弹弓圈具有一扣孔;通过采用环形主体,环形主体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利用第一卡爪穿过布料后插入第一安装槽中折弯固定,并配合采用爪件,爪件之环形片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利用第二卡爪穿过另一布料插入第二安装槽中折弯固定,产品安装后,各布料可透过扣孔和第二通孔外露,有利于保持布料原本的美感,更加美观大方。

Four button structure of ring claw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
本技术涉及钮扣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
技术介绍
四合扣是钮扣的一种,俗称按扣、弹簧扣、车缝钮。目前的四合扣普遍依靠S型弹簧结合,从上到下分为ABCD四个部件:AB件称为母扣,宽边上可刻花纹,中间有个孔,边上有两根平行的弹簧;CD件称为公扣,中间突出一个圆点,圆点按入母扣的孔中后被弹簧夹紧,产生开合力,固定衣物。由于目前的四合扣公扣和母扣都为实心平面圆,使得四合扣安装后将布料遮盖住,四合扣位置处无布料外露,影响布料原本的美感。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四合扣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四合扣安装后将布料遮盖住而影响美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包括有面件、母件、公件以及底件;该面件的表面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安装槽;该母件包括有环形主体和弹弓圈;该环形主体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容置空间,环形主体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该多个第一卡爪插入第一安装槽中折弯固定;该弹弓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弹弓圈具有一扣孔,该扣孔与容置空间的上端开口上下正对;该公件与扣孔配合卡扣,公件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二安装槽;该底件包括有环形片,该环形片具有一第二通孔,环形片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该多个第二卡爪插入第二安装槽中折弯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件包括有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该第一内壳的中心具有一第一通孔,前述第一安装槽形成在第一内壳的周缘;该第一外壳包住第一内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面为平面,第一外壳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一收口结构,该第一收口结构压抵在第一内壳的顶部周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主体包括环形介子底和环形介子面,该环形介子底上由上往下依次形成有托直边、托平台和托台阶形腔,前述多个第一卡爪于托台阶形腔的底部周缘一体延伸,该环形介子面包住环形介子底的直边和托平台而形成前述容置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介子面的底部周缘形成有第二收口结构,该第二收口结构压抵在托平台的底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件包括有第二内壳和第二外壳,该第二内壳顶面为平面,前述第二安装槽形成在第二内壳的周缘;该第二外壳包住第二内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外壳的底面为平面,第二外壳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三收口结构,该第三收口结构压抵在第二内壳的顶部周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环形主体,环形主体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利用第一卡爪穿过布料后插入第一安装槽中折弯固定,并配合采用爪件,爪件之环形片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利用第二卡爪穿过另一布料插入第二安装槽中折弯固定,产品安装后,各布料可透过扣孔和第二通孔外露,有利于保持布料原本的美感,更加美观大方。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母件面件另一方向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面件11、第一内壳12、第一外壳101、第一安装槽102、第一通孔103、第一收口结构20、母件21、环形主体211、环形介子底212、环形介子面22、弹弓圈221、扣孔201、容置空间202、第一卡爪203、托直边204、托平台205、托台阶形腔206、第二收口结构30、公件31、第二内壳32、第二外壳301、第二安装槽302、第三收口结构40、底件41、环形片401、第二通孔402、第二卡爪。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面件10、母件20、公件30以及底件40。该面件10的表面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安装槽101,该面件10包括有第一内壳11和第一外壳12,该第一内壳11的中心具有一第一通孔102,前述第一安装槽101形成在第一内壳11的周缘;该第一外壳12包住第一内壳11,第一外壳12的底面为平面,第一外壳12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一收口结构103,该第一收口结构103压抵在第一内壳11的顶部周缘。该母件20包括有环形主体21和弹弓圈22;该环形主体21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容置空间201,环形主体21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202,该多个第一卡爪202插入第一安装槽101中折弯固定,该环形主体21包括环形介子底211和环形介子面212,该环形介子底211上由上往下依次形成有托直边203、托平台204和托台阶形腔205,前述多个第一卡爪202于托台阶形腔205的底部周缘一体延伸,该环形介子面212包住环形介子底211的托直边203和托平台204而形成前述容置空间201,环形介子面212的底部周缘形成有第二收口结构206,该第二收口结构206压抵在托平台204的底部;该弹弓圈22设置于容置空间201内,弹弓圈22具有一扣孔221,该扣孔221与容置空间201的上端开口上下正对。该公件30与扣孔221配合卡扣,公件30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01,该公件30包括有第二内壳31和第二外壳32,该第二内壳31顶面为平面,前述第二安装槽301形成在第二内壳31的周缘;该第二外壳32包住第二内壳31,第二外壳32的底面为平面,第二外壳32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三收口结构302,该第三收口结构302压抵在第二内壳31的顶部周缘。该爪件40包括有环形片41,该环形片41具有一第二通孔401,环形片41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402,该多个第二卡爪402插入第二安装槽301中折弯固定。详述本技术组装过程如下:安装时,将第一布料置于面件10和母件20之间,使多个第一卡爪202穿过第一布料插入第一安装槽101中折弯固定,从而第一布料夹紧固定在面件10和母件20之间;将第二布料置于公件30和底件40之间,使多个第二卡爪402穿过第二布料插入第二安装槽301中折弯固定,从而使第二布料夹紧固定在公件30和底件40之间;如此完成安装。使用时,公件30压入扣孔221中,使得公件30与弹弓圈22配合卡扣固定;如果再打开,则用力拉公件30,使得公件30从扣孔221中拔出即可。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采用环形主体,环形主体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利用第一卡爪穿过布料后插入第一安装槽中折弯固定,并配合采用爪件,爪件之环形片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利用第二卡爪穿过另一布料插入第二安装槽中折弯固定,产品安装后,各布料可透过扣孔和第二通孔外露,有利于保持布料原本的美感,更加美观大方。以上所述,仅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面件、母件、公件以及底件;该面件的表面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安装槽;该母件包括有环形主体和弹弓圈;该环形主体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容置空间,环形主体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该多个第一卡爪插入第一安装槽中折弯固定;该弹弓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弹弓圈具有一扣孔,该扣孔与容置空间的上端开口上下正对;该公件与扣孔配合卡扣,公件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二安装槽;该底件包括有环形片,该环形片具有一第二通孔,环形片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该多个第二卡爪插入第二安装槽中折弯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面件、母件、公件以及底件;该面件的表面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安装槽;该母件包括有环形主体和弹弓圈;该环形主体上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容置空间,环形主体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一卡爪,该多个第一卡爪插入第一安装槽中折弯固定;该弹弓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弹弓圈具有一扣孔,该扣孔与容置空间的上端开口上下正对;该公件与扣孔配合卡扣,公件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二安装槽;该底件包括有环形片,该环形片具有一第二通孔,环形片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有多个第二卡爪,该多个第二卡爪插入第二安装槽中折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件包括有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该第一内壳的中心具有一第一通孔,前述第一安装槽形成在第一内壳的周缘;该第一外壳包住第一内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爪托四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面为平面,第一外壳的顶部周缘形成有第一收口结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镇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颖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