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及免缝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04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及免缝扣件,其中,所述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包括胶圈本体,所述胶圈本体前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凹坑,所述若干第一凹坑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一凹坑的中心设有第一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前侧于相邻第一凹坑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有第二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后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坑,所述若干第二凹坑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二凹坑的中心向前设有第三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后侧于相邻第二凹坑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有第四凸部。所述免缝扣件,包括有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圈和/或第二固定圈与面料之间夹设有所述胶圈。圈。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及免缝扣件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及免缝扣件。

技术介绍

[0002]纽扣是服装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纽扣不仅能把衣服连接起来,使其严密保温,还可使人仪表整齐。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纽扣还对服装的造型设计起到点缀作用。
[0003]目前,常用的纽扣有两种:一种是缝合式纽扣,通过人工或者机器用针线穿过扣孔,进而将纽扣固定在衣物上;另一种是免缝式纽扣,通过子母扣进行连接,或者,通过纽底与纽脚配合使用,使得纽扣固定于衣物上。由此可见,纽扣与衣物的连接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4]现有的免缝式纽扣使用便捷,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在使用时,大多数免缝式纽扣的子扣或者纽脚容易发生转动,甚至脱落;二、在衣物进行清洗时,纽扣与衣物之间会发生直接摩擦,会造成纽扣磨损,甚至造成纽扣刮花、衣物面料上出现纽扣的锈迹。
[000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及免缝扣件,其正面与后面均设置有凹凸结构,使用不分正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同时,其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工艺,弹性好,利于增大与面料间的摩擦力,全面提升免缝纽扣防转性能,压布更紧实。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包括胶圈本体,所述胶圈本体前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凹坑,所述若干第一凹坑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一凹坑的中心设有第一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前侧于相邻第一凹坑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有第二凸部;
[0009]所述胶圈本体后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坑,所述若干第二凹坑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二凹坑的中心向前设有第三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后侧于相邻第二凹坑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有第四凸部。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坑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相邻依次交替排列设计,使得:所述胶圈本体正面为葵花状结构。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坑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为相邻依次交替排列设计,使得:所述胶圈本体后面为葵花状结构。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圈本体的第一凹坑背侧正对所述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背侧正对所述第二凹坑;并且,所述第一凹坑内设置的第一凸部的中心正对第二止挡部第四凸部的正中心,所述第二凹坑内内设置的第三凸部中心正对所述所述第一止
挡部第二凸部的正中心。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部凸设有至少一个圆锥体结构;所述第二凸部凸设有至少三个圆锥体结构。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凸部凸设有至少一个圆锥体结构;所述第四凸部凸设有至少三个圆锥体结构。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圈本体中间设置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周侧设置有止挡边。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圈本体呈圆环状结构,所述胶圈采用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成一体式结构。
[0017]一种免缝扣件,包括有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设置有卡腔,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有卡柱,所述卡柱穿过面料,并与伸入卡腔连接固定,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卡合在面料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圈和/或第二固定圈与面料之间夹设有胶圈,所述胶圈为所述的双面凹凸弹性胶圈。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其正面与后面均设置有凹凸结构,解决了免缝式纽扣的子扣或者纽脚容易发生转动的问题,同时,也避免纽扣与衣物之间会发生直接摩擦;使用时可以不区分正反面,结构简单,可以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工艺,易于生产。
[0019]其次是,双面凹凸弹性胶圈设置有呈葵花状结构相邻依次交替排列的凹坑与止挡部,其增大双面凹凸弹性胶圈与面料间的摩擦力,增大纽扣防转性能,纽扣压布更紧实的同时,减少纽扣与面料之间直接的相互摩擦、减少纽扣磨损现象的发生。
[00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正面透视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8]附图标识说明:
[0029]10、胶圈本体
ꢀꢀꢀꢀꢀꢀꢀꢀꢀꢀꢀꢀꢀꢀꢀꢀꢀ
11、第一凹坑
[0030]12、第一凸部
ꢀꢀꢀꢀꢀꢀꢀꢀꢀꢀꢀꢀꢀꢀꢀꢀꢀ
13、第二凸部
[0031]14、第二凹坑
ꢀꢀꢀꢀꢀꢀꢀꢀꢀꢀꢀꢀꢀꢀꢀꢀꢀ
15、第三凸部
[0032]16、第四凸部
ꢀꢀꢀꢀꢀꢀꢀꢀꢀꢀꢀꢀꢀꢀꢀꢀꢀ
17、圆形通孔
[0033]18、止挡边
ꢀꢀꢀꢀꢀꢀꢀꢀꢀꢀꢀꢀꢀꢀꢀꢀꢀꢀꢀ
20、子扣
[0034]21、第一固定圈
ꢀꢀꢀꢀꢀꢀꢀꢀꢀꢀꢀꢀꢀꢀꢀ
22、第二固定圈
[0035]30、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6]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37]一种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包括胶圈本体10,其中:
[0038]图1所示,所述胶圈本体10呈圆环状结构,所述胶圈本体10采用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成一体式结构,弹性较好。所述胶圈本体10中间设置圆形通孔17,所述圆形通孔17周侧设置有止挡边18。
[0039]图2所示,其展示了双面凹凸弹性胶圈的正视图。所述胶圈本体10前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凹坑11,所述若干第一凹坑11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一凹坑11的中心向前凸设至少有一个圆锥体结构,为第一凸部12。所述胶圈本体10前侧于相邻第一凹坑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至少凸设有三个圆锥体结构,为第二凸部13。所述第一凹坑11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相邻依次交替排列设计。图2所示,所述胶圈本体10正面为葵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圈本体10上设置有五个第一凹坑11,并且,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有三个第二凸部13。
[0040]图3所示,其展示了双面凹凸弹性胶圈的后视图。所述胶圈本体10后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坑14,所述若干第二凹坑14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二凹坑14的中心向前凸设至少有一个圆锥体结构,为第三凸部15。所述胶圈本体10后侧于相邻第二凹坑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包括胶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本体前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凹坑,所述若干第一凹坑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一凹坑的中心设有第一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前侧于相邻第一凹坑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有第二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后侧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坑,所述若干第二凹坑呈辐射状布置;所述第二凹坑的中心向前设有第三凸部;所述胶圈本体后侧于相邻第二凹坑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有第四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相邻依次交替排列设计,使得:所述胶圈本体正面为葵花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坑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为相邻依次交替排列设计,使得:所述胶圈本体后面为葵花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凹凸弹性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本体的第一凹坑背侧正对所述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背侧正对所述第二凹坑;并且,所述第一凹坑内设置的第一凸部的中心正对所述第二止挡部第四凸部的正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镇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颖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