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茶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外壁上开设有循环孔,所述循环孔的内部焊接有V形板,所述内胆的底部安装有电机,且内胆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的底部,该炒茶机在炒茶时,使得筒体倾斜30°,再旋动内胆,通过内胆上的外推板、内挡板及循环孔之间的配合,使得茶叶实现筒体‑内胆或内胆‑筒体之间的运动方式,由于茶叶在内胆与筒体之间相互交替运动,通过延长茶叶在筒体内腔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水蒸气的逸散,通过茶叶与筒体和内胆的分别接触,大大增加了茶叶的受热次数,使得茶叶的炒茶效率得以快速提高。
A kind of tea fry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茶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炒茶机。
技术介绍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同时具有保健功效,而茶叶从采摘到生产加工含有一系列的工序,其中有一道工序为炒茶,目前有人炒和机炒两种,其原理是通过对茶叶的加热,烘干茶叶本身的水分,有利于去湿和储藏,对于机炒,炒茶机有很多种类,对于一种滚筒炒茶机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些许不足之处。目前的炒茶机是通过内部的内胆转动,使得茶叶得以受热和翻炒,由于内胆多为螺旋形,使得一簇簇茶叶汇聚为团状,并处于螺旋槽内进行翻动,由于茶叶不易分散,导致受热效率较低,且也比较浪费炒茶时间,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茶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炒茶机内胆多为螺旋形,茶叶翻炒时为团状,翻炒时不易分散和流动,导致受热效率较低,影响加工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安装有电加热组件,且筒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外壁上开设有循环孔,该循环孔可以为内胆内的茶叶和内胆外的茶叶提供交换的通道,所述循环孔的内部焊接有V形板,所述内胆的底部安装有电机,该电机的型号为Y90S-2,且内胆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的底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靠近电加热组件的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筒体的一侧上安装有步进电机,且转动轴固定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的内部,所述筒体的一侧上安装有接茶盘,该接茶盘上的筲箕可以承接翻炒后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静置冷却,所述接茶盘的底端通过合页与机座旋转连接,且接茶盘的内部安装有筲箕,所述机座的顶端靠近筒体的位置处安装有风罩,该风罩整体扁平状,内部为气流通道,方便遮挡筒体的开口,并从风罩中向筒体注入气流,所述风罩通过合页与机座旋转连接,且风罩靠近筒体的一侧上安装有风管,所述风管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风管等间距安装在风罩的一侧上,所述风管的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且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导风槽,所述风罩远离筒体的一侧上安装有气泵,该气泵是从一个封闭空间排除空气或从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一般内部为转子,通过转子转动,产生负压,将空气压缩并排出,起到产生气流的作用,所述筒体远离风罩的一侧上安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盒的表面上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上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显示屏、电机、步进电机、气泵和控制器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通过电源插座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V形板包括外推板和内挡板,所述外推板固定在内胆的内侧,且内挡板固定在内胆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导风槽的开口方向与风罩的边沿处相对应,且导风槽为楔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风罩的直径数值等于筒体开口处的直径数值,且风罩的边沿处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均匀分布在风罩的边沿处。优选的,所述接茶盘的两侧上分别对称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通过转动销与机座的侧壁旋转连接,且挡块为圆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炒茶机:1.该炒茶机在炒茶时,使得筒体倾斜30°,再旋动内胆,通过内胆上的外推板、内挡板及循环孔之间的配合,使得茶叶实现筒体-内胆或内胆-筒体之间的运动方式,由于茶叶在内胆与筒体之间相互交替运动,通过延长茶叶在筒体内腔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水蒸气的逸散,通过茶叶与筒体和内胆的分别接触,大大增加了茶叶的受热次数,使得茶叶的炒茶效率得以快速提高。2.该炒茶机的机座上安装有风罩,通过启动气泵,在风罩内产生气流,使得气流从导风槽中排出,先冲击到筒体内壁,产生热风并带到筒体内,使得内胆的温度与筒体内壁的温度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筒体内的预热效果和保温效果;在炒茶结束时,也可以通过气流对内部茶叶进行散热,降低茶叶温度再并卸料,避免工人不慎烫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体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内胆实体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筒体实体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内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接茶盘实体效果图。图中:1、机座,2、筒体,3、内胆,4、控制盒,5、显示屏,6、控制开关,7、风罩,8、风管,9、气流通道,10、导风槽,11、立柱,12、气泵,13、接茶盘,14、挡块,15、V形板,1501、外推板,1502、内挡板,16、循环孔,17、电机,18、步进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包括机座1,机座1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筒体2,筒体2的外壁上安装有电加热组件,且筒体2的内部安装有内胆3,内胆3的外壁上开设有循环孔16,该循环孔16可以为内胆3内的茶叶和内胆3外的茶叶提供交换的通道,循环孔16的内部焊接有V形板15,内胆3的底部安装有电机17,该电机17的型号为Y90S-2,且内胆3固定在电机17的输出端上,电机17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2的底部,筒体2的外壁上靠近电加热组件的位置处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筒体2的一侧上安装有步进电机18,且转动轴固定在步进电机18的输出端上,步进电机18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1的内部,筒体2的一侧上安装有接茶盘13,该接茶盘13上的筲箕可以承接翻炒后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静置冷却,接茶盘13的底端通过合页与机座1旋转连接,且接茶盘13的内部安装有筲箕,机座1的顶端靠近筒体2的位置处安装有风罩7,该风罩7整体扁平状,内部为气流通道,方便遮挡筒体2的开口,并从风罩7中向筒体2注入气流,风罩7通过合页与机座1旋转连接,且风罩7靠近筒体2的一侧上安装有风管8,风管8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风管8等间距安装在风罩7的一侧上,风管8的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9,且风管8的侧壁上开设有导风槽10,风罩7远离筒体2的一侧上安装有气泵12,该气泵12是从一个封闭空间排除空气或从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一般内部为转子,通过转子转动,产生负压,将空气压缩并排出,起到产生气流的作用,筒体2远离风罩7的一侧上安装有控制盒4,控制盒4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盒4的表面上安装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一侧上安装有控制开关6,显示屏5、电机17、步进电机18、气泵12和控制器均与控制开关6电性连接,控制开关6通过电源插座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V形板15包括外推板1501和内挡板1502,外推板1501固定在内胆3的内侧,且内挡板1502固定在内胆3的外侧,该筒体2内的空间由内胆3分割为两个空间,在内胆3转动时,对处于筒体2内侧的茶叶和处于内胆3内侧的茶叶分别进行翻炒,处于筒体2内侧的茶叶会被外推板1501推动转动,在V形板15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茶机,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筒体(2),所述筒体(2)的外壁上安装有电加热组件,且筒体(2)的内部安装有内胆(3),所述内胆(3)的外壁上开设有循环孔(16),所述循环孔(16)的内部焊接有V形板(15),所述机座(1)的顶端靠近筒体(2)的位置处安装有风罩(7),所述风罩(7)通过合页与机座(1)旋转连接,且风罩(7)靠近筒体(2)的一侧上安装有风管(8),所述风管(8)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风管(8)等间距安装在风罩(7)的一侧上,所述风管(8)的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9),且风管(8)的侧壁上开设有导风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茶机,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筒体(2),所述筒体(2)的外壁上安装有电加热组件,且筒体(2)的内部安装有内胆(3),所述内胆(3)的外壁上开设有循环孔(16),所述循环孔(16)的内部焊接有V形板(15),所述机座(1)的顶端靠近筒体(2)的位置处安装有风罩(7),所述风罩(7)通过合页与机座(1)旋转连接,且风罩(7)靠近筒体(2)的一侧上安装有风管(8),所述风管(8)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风管(8)等间距安装在风罩(7)的一侧上,所述风管(8)的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9),且风管(8)的侧壁上开设有导风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板(15)包括外推板(1501)和内挡板(1502),所述外推板(1501)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来平,汪先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盛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