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
本技术涉及烘焙机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
技术介绍
焙茶是茶叶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泡好茶在于的不仅是茶叶底要好,更重要的是焙茶手法,现焙茶方法有两种:一、传统古老的焙茶方法是采用木碳来烘焙,做出来的茶叶有浓浓的碳火味,干燥度够存方时间长。其缺点是,烘焙时间较长,需要手动翻茶来接触新鲜空气,即费人力。效率又极低,且难以控制温度的匀均度,所需的木碳量又及大。二、现有的焙茶机多运用电热元件为发热体,具有方便、卫生、可控、效率高等特点。但其缺点,以传统工艺相比较,利用电子元件发热体所烘焙出来的茶叶存储周期明显比专统工艺用木烘焙出来的茶叶要短,且也丢失了碳火香味。烘焙出来的茶叶效果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包括:烘焙机本体,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胆,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烘焙机本体(41),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胆,所述烘焙机本体(41)的右侧上部设置有烘箱层(23),所述烘焙机本体(41)的右侧下部设置有向所述烘箱层(23)供热的供温层(28),所述烘焙机本体(41)的左侧设置有电子安装层(35),所述烘焙机本体(41)内且位于所述烘箱层(23)和所述供温层(28)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排风层(1),所述排风层(1)内设置有风鼓机构;/n所述烘箱层(23)内由上至下设置多个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平置筛网(24),所述烘箱层(23)的顶部设置有烘箱排气孔(22),所述烘箱层(23)的下部设置有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焙机本体(41),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胆,所述烘焙机本体(41)的右侧上部设置有烘箱层(23),所述烘焙机本体(41)的右侧下部设置有向所述烘箱层(23)供热的供温层(28),所述烘焙机本体(41)的左侧设置有电子安装层(35),所述烘焙机本体(41)内且位于所述烘箱层(23)和所述供温层(28)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排风层(1),所述排风层(1)内设置有风鼓机构;
所述烘箱层(23)内由上至下设置多个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平置筛网(24),所述烘箱层(23)的顶部设置有烘箱排气孔(22),所述烘箱层(23)的下部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供温层(28)内设置有炭炉(27)、炭盖(11)和炭盖传动装置,所述炭盖(11)顶部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炭盖(11)与所述炭盖传动装置连接以调节所述炭盖(11)与所述炭炉(27)之间的间隙,所述供温层(28)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内设置有进风风叶(29);
所述电子安装层(35)设置有控制主板(36),所述控制主板(36)与所述温度探头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36)用于控制所述炭盖传动装置、所述风鼓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电两用型烘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鼓机构包括排风电机(4)、风鼓本体(6)、排风管(14)、排风传动轴(2)以及排风切换门(3),所述风鼓本体(6)的风鼓电机(7)位于所述排风层(1)内,所述风鼓本体(6)内具有风轮(18),其上端设置有出风口(20),所述排风管(14)的下端与所述风鼓本体(6)侧壁连通,所述排风切换门(3)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0),所述排风电机(4)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怀远,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丰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