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01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包括阀体、抗液冲组件,抗液冲组件装配在阀体内;阀体的一端设有进液端,阀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液端;进液端开设有进液腔体,抗液冲组件包括铰接在进液腔体顶部的上液流板,进液腔体的底部铰接有与上液流板配合的下液流板;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轻质弹簧连接;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与进液腔体的内腔壁间隔设置;阀体的顶部装配有密封盖,阀体内装配有阀瓣组件,阀瓣组件包括阀瓣、阀杆,阀杆的一端铰接在阀瓣上,阀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栓环。采用上述装置设计,有效将流体的冲刷力缓冲,不容易损伤阀瓣变形,引发阀体密封性降低。同时,能够适量控制流体排放速度。

A kind of anti liquid impact check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
本技术涉及止回阀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
技术介绍
止回阀,其主要用于控制管道水流排放,通常止回阀与输送液体的动力泵配合使用。泵体将水流泵至止回阀处,打开止回阀水流通过,然而,由于,作业需求,实际作业中,动力泵往往具有较大的动力,造成到达止回阀部位的液体具有较大的液压,打开止回阀的瞬间,高压力的液流极容易高负荷冲击阀体,尤其是阀体内的阀瓣,进而造成阀瓣的密封性受到影响,如在高负荷冲击下,阀瓣与阀体之间松动,造成水流在阀体关闭状态仍旧能够通过阀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包括阀体、抗液冲组件,所述抗液冲组件装配在阀体内;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进液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液端;所述进液端开设有进液腔体,所述抗液冲组件包括铰接在进液腔体顶部的上液流板,所述进液腔体的底部铰接有与上液流板配合的下液流板;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轻质弹簧连接;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与进液腔体的内腔壁间隔设置;所述阀体的顶部装配有密封盖,所述阀体内装配有阀瓣组件,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阀杆,所述阀杆的一端铰接在阀瓣上,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栓环;所述阀瓣将进液端与出液端密封隔档。优选地,进液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的侧壁与进液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r>优选地,所述上液流板的底部与下液流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轻质弹簧连接,所述轻质弹簧间隔设置,所述轻质弹簧之间形成流道。优选地,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的板体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液通道。优选地,所述阀瓣的底部与阀体之间装配有O形圈。优选地,所述阀瓣将阀体内分隔成下腔体和上腔体,所述下腔体连通进液端,所述上腔体连通出液端。优选地,所述阀杆的底部通过万向节铰接在阀瓣的顶部,所述阀瓣的侧壁与阀体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阀杆与密封盖螺纹连接,所述栓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栓环。优选地,所述密封盖上装配有与阀杆配合的螺纹连接件,所述阀杆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件。优选地,所述进液端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法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设计的优点在于:通过上液流板、下液流板、轻质弹簧、排液通道设计,形成缓冲层,流体被上液流板、下液流板缓冲掉冲刷力,作用到阀瓣上的冲击力变小,不容易损伤阀瓣变形。同时,不影响流体的排放。当流体逐渐稳定时,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逐渐靠近成垂直状态。采用上述装置设计还能够实现根据流体的压力大小,调节流速,具体是当流体压力大时,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朝右运动的幅度大,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之间的开合度大,流体能够快速通过,反之,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之间的开合度变小,流体通过流速变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抗液冲型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液流板、下液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包括阀体1、抗液冲组件15,抗液冲组件15装配在阀体1内,抗液冲组件15能够抗击瞬间水流产生较大冲压力,进而保护阀瓣不收到过大的冲压力冲击。阀体1的左端设有进液端11(具体为进液管道),阀体1的右端设有出液端12(具体为出液管道);同时,进液端11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法兰13。进液端11内具有进液腔体,抗液冲组件15包括通过铰链154铰接在进液腔体顶部的上液流板151,进液腔体的底部通过铰链154铰接有与上液流板151配合的下液流板152(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在上液流板151的底部与下液流板152的顶部之间通过若干个轻质弹簧153连接,相邻两个轻质弹簧153之间间隔设置,形成能够让流体通过流道。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为长方体,材质为橡胶)与进液腔体的内腔壁间隔设置(进液腔体的截面形状为与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对应的长方形,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的侧壁与进液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通过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与进液腔体的内腔壁间隔设置实现当瞬间流体冲击到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上,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上能够自由运动。同时,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的板体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液通道155,排液通道155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液体冲刷到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时,从排液通道155流出。阀体1的顶部装配有密封盖,阀体1内装配有阀瓣组件14,通过阀瓣组件14控制流体的流动。阀瓣组件14包括阀瓣141、阀杆142,阀杆142的底部通过万向节1421铰接在阀瓣141上(阀瓣141的侧壁与阀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阀杆142转动牵拉阀瓣141朝上运动过程中,阀瓣141侧壁贴紧在阀体1的内壁,不会转动偏位),阀杆142的顶部贯穿密封盖(密封盖上装配有与阀杆142配合的螺纹连接件144,阀杆14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件144中,通过螺纹驱动,促使阀杆142牵引阀瓣141朝上运动,同时,采用螺纹连接件144螺纹连接不会漏水),阀杆1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栓环143。阀瓣141将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密封隔档,具体是,阀瓣141将阀体1内分隔成下腔体a和上腔体b(位于下腔体a的上方),下腔体a连通进液端11,上腔体b连通出液端12(出液端12与进液端11高度不同,能够止回流体)。同时,阀瓣141的底部与阀体1之间装配有O形圈1411。工作原理过程:首先,转动阀杆142顶部的栓环143,阀杆142携带阀瓣141朝上运动至高出出液端12与上腔体b的连通部位(因阀瓣141的侧壁与阀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阀杆142转动牵拉阀瓣141朝上运动过程中,阀瓣141侧壁贴紧在阀体1的内壁,不会转动偏位),此时,高压流体进入到进液端11,并冲刷到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的板体上,此时,在流体冲刺力作用下,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朝左运动,此时轻质弹簧153发生弯折,流体从轻质弹簧153之间的流道、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上的排液通道155、以及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与进液腔体之间的流道通过。由于,流体冲刷到上液流板151与下液流板152上,弹簧发生弯折,因此,冲刷力根据被损耗抵消,同时,轻质弹簧153根据冲刷力大小,发生弹性复位,即当冲刷力减小时,上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抗液冲组件,所述抗液冲组件装配在阀体内;/n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进液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液端;/n所述进液端开设有进液腔体,所述抗液冲组件包括铰接在进液腔体顶部的上液流板,所述进液腔体的底部铰接有与上液流板配合的下液流板;/n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轻质弹簧连接;/n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与进液腔体的内腔壁间隔设置;/n所述阀体的顶部装配有密封盖,所述阀体内装配有阀瓣组件,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阀杆,所述阀杆的一端铰接在阀瓣上,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栓环;/n所述阀瓣将进液端与出液端密封隔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液冲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抗液冲组件,所述抗液冲组件装配在阀体内;
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进液端,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液端;
所述进液端开设有进液腔体,所述抗液冲组件包括铰接在进液腔体顶部的上液流板,所述进液腔体的底部铰接有与上液流板配合的下液流板;
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轻质弹簧连接;
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与进液腔体的内腔壁间隔设置;
所述阀体的顶部装配有密封盖,所述阀体内装配有阀瓣组件,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阀杆,所述阀杆的一端铰接在阀瓣上,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栓环;
所述阀瓣将进液端与出液端密封隔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液冲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上液流板与下液流板的侧壁与进液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液冲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流板的底部与下液流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轻质弹簧连接,所述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华祥王彪任晓辉陈光凯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爱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