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母舰载机惯性物理转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航母舰载机降落
,尤其是涉及一种航母舰载机惯性物理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航空母舰下水,主要是通过阻拦索实现飞机着舰的,同时002A型要用电磁涡轮阻拦系统,但这些阻拦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受“你要跑,我要拉住你”这么一种操作控制模式,其局限性很大,危险性也很高,如2003年9月11日,美国华盛顿号(CVN73)阻拦索在飞机着舰时断裂,使着舰F18战斗机坠毁,2名飞行员跳伞逃生,而断裂的阻拦索却导致7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另据报道,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赴叙利亚作战一个月内,就曾发生过两次飞机拉断阻拦索的事故,因此,寻找一种能使飞机在有限的距离内停下来,也不用加大油门做二次起飞准备,还能避免阻拦索断裂造成的人员伤亡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母舰载机惯性物理转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阻拦索使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停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r>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母舰载机惯性物理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为飞机提供着陆地的航母本体(100),传送带(103)以及滚筒(102),其中:/n所述航母本体(100)的舰面上有两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的条形槽(101),两组所述条形槽(101)之间的距离与飞机后轮距对应,所述滚筒(102)置于两组所述条形槽(101)内部,且所述滚筒(102)置于所述条形槽(101)的两端,两端的所述滚筒(102)对应设置,所述滚筒(102)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条形槽(101)的纵向延伸方向一致,且与所述飞机的滑动方向相反;/n所述传送带(103)位于所述条形槽(101)的槽口处且覆盖所述条形槽(1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母舰载机惯性物理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为飞机提供着陆地的航母本体(100),传送带(103)以及滚筒(102),其中:
所述航母本体(100)的舰面上有两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的条形槽(101),两组所述条形槽(101)之间的距离与飞机后轮距对应,所述滚筒(102)置于两组所述条形槽(101)内部,且所述滚筒(102)置于所述条形槽(101)的两端,两端的所述滚筒(102)对应设置,所述滚筒(102)的滚动方向与所述条形槽(101)的纵向延伸方向一致,且与所述飞机的滑动方向相反;
所述传送带(103)位于所述条形槽(101)的槽口处且覆盖所述条形槽(101)的槽口,所述传送带(103)沿着所述条形槽(101)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传送带(103)环绕于所述条形槽(101)中对应设置的所述滚筒(102)上,所述传送带(103)与所述滚筒(102)滑动连接,所述滚筒(102)朝着飞机滑行的方向滚动带动所述传送带(103)朝着与飞机滑行相反的方向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母舰载机惯性物理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02)包括外侧滚筒(102a)和内侧滚筒(102b),所述传送带(103)包括外侧传送带(103a)和内侧传送带(103b),所述外侧滚筒(102a)和所述外侧传送带(103a)对应,所述外侧传送带(103a)环绕于所述外侧滚筒(102a)上,所述内侧滚筒(102b)和所述内侧传送带(103b)对应,所述内侧传送带(103b)环绕于所述内侧滚筒(102b)上,且位于所述外侧传送带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