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速飞行模型减速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速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速飞行模型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快速发展,需开展大量的地面高超声速模型自由飞试验。模型上通常安装有测量、记录飞行过程中位姿、表面温度、压力等数据的采集系统,然而采集系统无法实时传递采集到的大量数据,需要将模型回收后读取飞行过程中的数据。目前,开展了大量的关于超高速模型回收的研究工作,如采用高压气体、尘雾、发泡塑料、珠岩粉、橡皮泥等材料,通过组合减速回收的方式可实现速度低于3.0km/s的模型回收。然而随着模型飞行速度的提高(大于3.0km/s),模型减速时承受载荷过大,回收模型的技术难度显著增大。因此,根据模型回收过程中存在高过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超高速模型的减速装置,降低模型的飞行速度后,使模型穿透减速装置后结构完整,模型上存储数据的关键部件功能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超高速飞行模型减速装置,可有效降低模型撞击减速装置过程中承受的反向冲击力,避免撞击过程中产生的火光造成减速装置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速飞行模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多个减速单元,且多个所述减速单元在飞行模型的飞行方向上间隔设置;/n每个所述减速单元包括支撑部(2)和纤维布(1),所述支撑部(2)为具有模型过孔的框状结构,所述纤维布(1)固定在所述支撑部(2)上,且覆盖所述模型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超高速飞行模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减速单元,且多个所述减速单元在飞行模型的飞行方向上间隔设置;
每个所述减速单元包括支撑部(2)和纤维布(1),所述支撑部(2)为具有模型过孔的框状结构,所述纤维布(1)固定在所述支撑部(2)上,且覆盖所述模型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飞行模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支撑部(2)的四角处开有第一通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间的距离为L2;
每个所述纤维布(1)的四角处开有第二通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间的距离为L1;
螺栓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纤维布(1)固定在所述支撑部(2)上。
技术研发人员:柯发伟,黄洁,文雪忠,邹胜宇,李鑫,李晶,蒋伟,柳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