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学劳专利>正文

多功能节煤采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23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节煤采暖炉,在炉壳上端设盖有锅圈和封火盖的炉盖、下端设有炉底,在炉壳内下部设炉箅、装有灰斗的炉灰室,在炉壳内炉箅上设炉瓦底盘、炉瓦,热水箱和烤箱,炉瓦上设旋流聚火装置,换热水套套装在炉瓦和旋流聚火装置外,在炉壳内壁与换热水套和炉灰室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在炉壳外壁设热水管、与炉灰室相联通的强制给风口,它可为使用者烹饪、采暖、使用热水、烘烤食品提供热量,具有功能多、节煤、热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固体燃料的家用炉或灶
,具体涉及到附有热水装置的明火炉。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烹饪采暖炉具,功能较少,只能供烹饪和采暖用,不能烘烤,也不能为使用者提供生活用热水。炉壳内的炉膛用泥手工制成,炉膛很容易烧坏,给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在炉膛上方没有设置旋流聚火装置,烹饪时,炉膛内的高温燃气不能正对着锅底,而是向四周扩散,影响到烹饪温度,桑普炉采用在炉膛上方安装有V形翅片,能起到一定的聚火作用,但高温燃气不能快速旋转流动,烹饪时的温度仍然较低。专利号为98233038.3、专利技术名称为《旋流式双水套水暖炉》的中国专利,在炉膛的上方设置有内水套,在内水套与外水套之间设置有导流叶片,由于导流叶片的数量较少,高温燃气的流速仍然较低,影响到烹饪温度。上述几种烹饪采暖炉的炉灰室外围均没有设保温层,热量损失较大,炉灰室的温度过低,在烹饪供热采暖时,冷空气进入炉灰室,不能得到预热,进入炉膛内,不利于煤的燃烧,在封火时,炉膛内燃煤很容易被熄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炉具的缺点,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功能多、用途全、热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的多功能节煤采暖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炉壳的上端设盖有锅圈和封火盖的炉盖、下端设有炉底,在炉壳内下部设有炉篦、装有灰斗的炉灰室,在炉壳内炉篦上设有炉瓦底盘,炉瓦底盘上设置有炉瓦、热水箱和烤箱,炉瓦上端设有旋流聚火装置,换热水套套装在炉瓦和旋流聚火装置的外围,在炉壳内壁与换热水套和炉灰室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在炉壳的侧壁设置有热水管、与炉篦相联接的转动炉篦手柄、与炉灰室相联通的强制给风口,在炉盖上设置有排烟口以及与热水箱相联通的加水口。本技术的炉瓦有下炉瓦和设置在下炉瓦上的上炉瓦,上炉瓦的上端内径小于下端内径,下炉瓦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本技术的换热水套侧面开有为热水箱和烤箱传递热量的缺口。本技术的旋流聚火装置为在聚火筒的顶端联接设置有上火孔的聚火圈,在聚火筒的外侧联接有双旋流片。本技术的双旋流片有12~28个,所说的上火孔有12~28个与双旋流片相对应。本技术的双旋流片包括旋流片和对流旋流片,旋流片与对流旋流片的夹角为30°~60°,旋流片和对流旋流片与水平面的正向或反向夹角为30°~60°。本技术设置在炉瓦底盘上的炉瓦可以是炉膛。本技术与市场上销售的采暖炉具相比,具有功能多、用途全、热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可在城市或农村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1的正剖视图。图6是图1中换热水套8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图1中旋流聚火装置13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B-B剖视图。图12是图9的仰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图1~5中,本技术由炉壳1、炉盖2、炉底3、大锅圈9、中锅圈10、小锅圈11、封火盖12、固定炉篦6、转动炉篦7、炉灰室18、灰斗19、上炉瓦14、下炉瓦20、保温层15、换热水套8、热水箱21、烤箱17、旋流聚火装置13、炉瓦底盘16、热水管4、转动炉篦手柄5联接构成。在炉壳1的上端安装有炉盖2,炉盖2上加工有排烟口2′和加水口3′,在炉盖2的中心位置盖有大锅圈9、中锅圈10、小锅圈11、封火盖12,在炉壳1的底端安装有炉底3。在炉壳1内下部安装有固定炉篦6和转动炉篦7,转动炉篦手柄5通过联接件与转动炉篦7相联接。固定炉篦6上安装有炉瓦底盘16,在炉瓦底盘16上放置有下炉瓦20,在下炉瓦20上放置有上炉瓦14,本实施例的上炉瓦14和下炉瓦20的外形尺寸相同,为圆柱形,上炉瓦14的上端内径与下炉瓦20的下端内径相同,上炉瓦14的下端内径与下炉瓦20的上端内径相同,上炉瓦14的上端内径小于上炉瓦14的下端内径。在上炉瓦14的上端放置有旋流聚火装置13,在上炉瓦14、下炉瓦20、旋流聚火装置13的外围套装有换热水套8,下炉瓦20下的左侧放置有热水箱21、右侧放置有烤箱17。热水箱21为使用者提供生活用热水,热水箱21与炉盖2上的加水口3′和炉壳1前侧的热水管4相联通,烤箱17可用于蒸米饭或烤制食品。在固定炉篦6与炉底3之间安装有炉灰室18,炉灰室18内放置有灰斗19,在炉灰室18外围、换热水套8的外围安装有保温层15。炉灰室18外围的保温层15,减小了炉灰室18的热量散发,使经炉灰室18进入下炉瓦20内的空气进行预热,有利于下炉瓦20内煤的燃烧,在封火时,由于炉灰室的温度较高,使下炉瓦20内的燃煤不容易被熄灭。在炉壳1的右侧还有与炉灰室18相联通的强制通风口1′,强制通风口1′上可安装鼓风机,在烹饪和采暖需要大火时,可向上炉瓦14和下炉瓦20内提供足够的空气。图6~8给出了本技术的换热水套8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8中,在换热水套8的后侧上安装有出水管8-1,将通过导管与室内暖气片的进水管相联通,换热水套8的后侧下安装有回水管8-2,将通过导管与室内暖气片的回水管相联通。在换热水套8的左右两侧下部各有一个矩形缺口4′,左侧的矩形缺口4′正好对着热水箱21,右侧的矩形缺口4′正好对着烤箱17,矩形缺口4′使热水箱21和烤箱17能吸收下炉瓦20散发出的热量。图9~12给出了本技术的旋流聚火装置13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9~12中,在聚火筒13-2的顶端焊接有聚火圈13-1,聚火圈13-1上加工有18个上火孔5′,在聚火筒13-2的外壁焊接有18个双旋流片,每个双旋流片的上端与聚火圈13-1的下表面焊接、且与一个上火孔5′相对应。本实施例的双旋流片是由旋流片13-3和对流旋流片13-4焊接成,旋流片13-3与对流旋流片13-4的夹角为45°,旋流片13-3和对流旋流片13-4与水平面的正向或反向夹角为45°。本技术采用这种结构的旋流聚火装置13,使上炉瓦14和下炉瓦20内煤燃烧后所产生的高温燃气流旋转快速流动。设计人给出了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旋流聚火装置13的聚火圈13-1上加工有12个上火孔5′,聚火筒13-2的外壁焊接有12个双旋流片,旋流片13-3与对流旋流片13-4的夹角为30°,旋流片13-3和对流旋流片13-4与水平面的正向或反向的夹角为30°。设计人给出了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旋流聚火装置13的聚火圈13-1上加工有28个上火孔5′,聚火筒13-2的外壁焊接有28个双旋流片,旋流片13-3与对流旋流片13-4的夹角为60°,旋流片13-3和对流旋流片13-4与水平面的正向或反向的夹角为60°。根据上述原理还可设计出另外一种具体结构的多功能节煤采暖炉。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节煤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壳的上端设盖有锅圈和封火盖的炉盖、下端设有炉底,在炉壳内下部设有炉篦、装有灰斗的炉灰室,在炉壳内炉篦上设有炉瓦底盘,炉瓦底盘上设置有炉瓦、热水箱和烤箱,炉瓦上端设有旋流聚火装置,换热水套套装在炉瓦和旋流聚火装置的外围,在炉壳内壁与换热水套和炉灰室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在炉壳的侧壁设置有热水管、与炉篦相联接的转动炉篦手柄、与炉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节煤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壳[1]的上端设盖有锅圈和封火盖[12]的炉盖[2]、下端设有炉底[3],在炉壳[1]内下部设有炉篦、装有灰斗[19]的炉灰室[18],在炉壳[1]内炉篦上设有炉瓦底盘[16],炉瓦底盘[16]上设置有炉瓦、热水箱[21]和烤箱[17],炉瓦上端设有旋流聚火装置[13],换热水套[8]套装在炉瓦和旋流聚火装置[13]的外围,在炉壳[1]内壁与换热水套[8]和炉灰室[18]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5],在炉壳[1]的侧壁设置有热水管[4]、与炉篦相联接的转动炉篦手柄[5]、与炉灰室[18]相联通的强制给风口[1′],在炉盖[2]上设置有排烟口[2′]以及与热水箱[21]相联通的加水口[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学劳董鹏
申请(专利权)人:董学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