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光著专利>正文

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1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包括烟道3和下烟道5,其特征在于一个内衬保温层6的矩形截面的炉体1,其内具有一个矩形截面的炉壁7,炉体的前面是一个绞接在炉体侧壁上的可以开闭的炉门2,在炉壁的内底部有一个煤车11,炉壁的上端是一个近似拱形的聚火罩9,在炉壁7和保温层6之间有一个与炉门2上的进风口8联通的二次风道22和三次风道23。(*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民用的燃煤炉具,特别涉及城乡居民冬季取暖、做饭及其他生活需要的以燃烧型煤为主的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已有技术的民用型煤炉具,如蜂窝煤炉,只能满足一般的做饭、烧水等简单的居民生活之需。不能用于取暖(土暖气)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广大城乡居民使用的新型的多功能民用型煤炉。本技术的目的是按照以下的描述实现的,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包括排烟的烟道和与炉体联通的下烟道,其特征在于一个内衬保温层的矩形截面的炉体,其内具有一个矩形截面的炉壁,在炉体的前面是一个绞接在炉体侧壁上的可以开闭的炉门,在炉壁的内底部有一个煤车,该煤车的底部是炉盘,炉壁的上端是一个近似球拱形的聚火罩,在炉壁和保温层之间有一个与炉门上的进风口联通的二次风道和三次风道。该多功能民用型煤炉的另一个特征是在炉体的上面有一个具有出水管和回水管并由该两水管联通水冷壁内的水管组的水套,该水套的上端的烟囱与烟道套接联通并由一组摆向支架通过摆向轴绞接在烟道的外壁的支架上。该多功能民用型煤炉还有一个特征是炉门的内侧周边有一凸台与炉体上的密封条配合。上述的结构即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其优点是,当在煤车上装上一定量的型煤并点燃,即可实现做饭、取暖、洗澡等居民一般的生活需要。并且,采用二次和三次风,使型煤的燃烧更加充分,节约能源,降低大气污染。经检测,排烟在林格曼零级,排烟含尘量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00的指标,一般在50~80之间。 以下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一的侧视图,在图1中的Ⅰ标志部分是门和炉体的密封配合部位的旋转剖视图。在附图中的各零部件的序号的名称为1炉体,2炉门,3烟道,4烟囱,5下烟道,6保温层,7炉壁,8进风口,9聚火罩,10密封条,11煤车,12手轮,13水套,14摆向支架,15转向活接头,16出水口,17回水口,18摆向轴,19水冷壁,20水管组,21隔板,22二次风道,23三次风道。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中的结构,炉体1内腔截面是一个矩形,四周有一层保温层6,在保温层的更内部是一个矩形截面的炉壁7,炉体的前面是一个绞接在炉体侧壁上的可以开闭的炉门2。在炉壁的内底部有一个煤车11,该煤车的底即是炉盘,煤车上装型煤,在本例中的煤车上可以装每块重一公斤的方形型煤16块。炉壁的上端是一个近似球拱形的聚火罩9,下烟道5的位置基本与聚火罩的上口相平齐,经保温层7与烟道3联通。在炉壁7和保温层6之间有一个与炉门2上的进风口8联通的二次风道22和三次风道23。在炉体1的上面是一个具有出水管16和回水管17联通水冷壁19与其内的水管组20的水套13。该水套的上端的烟囱4与烟道3套接联通并由一组摆向支架14通过摆向轴18绞接在烟道3的外壁的支架上。水冷壁19内有一个隔板21,将其分隔成上下联通的两部分,水管组20与水冷壁19贯通联接,水管组的各个管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以利于烟道气的正常排放和对其加热。出水管和回水管一端与水冷壁联通,另一端通过转向活接头15与取暖的暖气系统联接,或者与高位的热水箱相通,以供冬季取暖或者洗澡淋浴使用。炉门2的内侧周边有一凸台与炉体1内侧周边上的密封条10配合。在附图中炉门2的封闭固定是由手轮12实现的,手轮上带有螺纹与炉体上的螺纹配合,转动手轮即可以把炉门松开、打开,或者将其关闭、拧紧,实现密封。当炉门打开时,炉体的炉膛即全部暴露出来,在煤车上装入16块每块重一公斤的标准的方形(或圆形)的型煤,然后,将煤车11推入至炉体内,用明火将最上面的任一块型煤点燃,(该型煤的最上一层有一薄层的易燃点火层),确认点燃后,将炉门关闭,炉子即转入正常燃烧状态。16块一公斤的型煤可以燃烧约12小时。当12小时后,如需要更换新型煤,可以将炉门打开,把已燃尽的乏煤取出,将新煤重新装入,重复上述的过程即可。当把进风口8关闭(封火),该炉的燃烧时间可以超过12小时,方便实用,需要指出的是该炉子需要燃烧型煤,对于未经过加工的块状或粉末状的煤不适用。水套13在图示的位置时,适合于取暖或洗澡,当需要做饭时,可将水套13向左或向右转动约90度,将锅放在炉口上,即可做饭或烧水。当不需要做饭也不需要取暖或洗澡时,可将炉体的上口盖一炉盖板,将进风口8关闭,此时,炉子内处于基本无氧状态,燃烧极为缓慢,烟道气从下烟道5进入烟道3内排出。水套13的水冷壁19内有一个隔板21,将水冷壁19的内腔分隔成上下联通的两部分。隔板在水冷套内约占其三分之二的截面积,位置一般在水冷套的中间位置或略靠下面。炉体的保温层6和炉壁7及炉门2内的保温层可以采用同样的保温耐火材料,例如高铝耐火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如炉体和炉壁采用高铝耐火土,炉门内采用轻质耐火材料,以减轻炉门的重量,使开启更灵活。炉体内的密封条10可以使用石棉绳等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包括烟道3和下烟道5,其特征在于一个内衬保温层6的矩形截面的炉体1,其内具有一个矩形截面的炉壁7,炉体的前面是一个绞接在炉体侧壁上的可以开闭的炉门2,在炉壁的内底部有一个煤车11,炉壁的上端是一个近似拱形的聚火罩9,在炉壁7和保温层6之间有一个与炉门2上的进风口8联通的二次风道22和三次风道2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其特征是在炉体1的上面有一个具有出水管16和回水管17联通水冷壁19内的水管组20的水套13,该水套的上端的烟囱4与烟道3套接联通并由一组摆向支架14通过摆向轴18绞接在烟道3的外壁的支架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民用型煤炉,特征是所说的炉门2的内侧周边有一凸台与炉体上的密封条10配合。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民用型煤炉,包括烟道3和下烟道5,其特征在于一个内衬保温层6的矩形截面的炉体1,其内具有一个矩形截面的炉壁7,炉体的前面是一个铰接在炉体侧壁上的可以开闭的炉门2,在炉壁的内部底部有一个煤车11,炉壁的上端是一个近似拱形的聚火罩9,在炉壁7和保温层6之间有一个与炉门2上的进风口8联通的二次风道22和三次风道23。在炉体1的上面有一个由一组摆向支架14通过摆向轴18铰接在烟道3的外壁的支架上。文档编号F24B9/04GK2215675SQ94235720公开日1995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祝维正, 刘光著, 杨远村 申请人:刘光著, 祝维正, 杨远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维正刘光著杨远村
申请(专利权)人:刘光著祝维正杨远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