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946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之间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贯穿竖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单轴电机,所述单轴电机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便于转向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起来更加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移动底座大都只能进行前后移动,不能够进行转向,使得机器人行走起来特别不方便,降低了移动底座的使用,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A mobile bearing base for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底座,现有的机器人移动底座大都只能进行前后移动,不能够进行转向,使得机器人行走起来特别不方便,降低了移动底座的使用,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具备便于转向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起来更加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移动底座大都只能进行前后移动,不能够进行转向,使得机器人行走起来特别不方便,降低了移动底座的使用,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之间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贯穿竖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单轴电机,所述单轴电机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通过支块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转轴贯穿支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优选的,所述框体内腔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和处理器,所述蓄电池与处理器双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单轴电机和双轴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两侧、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避障传感器、蜂鸣器和信号收发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避障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蜂鸣器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信号收发器双向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两侧、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缓冲板靠近导向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缓冲板的一侧延伸至导向孔的内腔。优选的,所述竖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竖杆的表面,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竖杆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底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底板、框体、竖板、转杆、第一滚轮、单轴电机、第一锥齿轮、竖杆、第二锥齿轮、连接板、支板、双轴电机、第二滚轮、蓄电池、处理器、避障传感器和蜂鸣器进行配合,具备便于转向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起来更加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移动底座大都只能进行前后移动,不能够进行转向,使得机器人行走起来特别不方便,降低了移动底座的使用,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双轴电机和第二滚轮,能够带动第二滚轮行走,给移动底座提供驱动力,通过设置避障传感器,用来检测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信息反馈给处理器,通过设置弹簧和缓冲板,能够对框体进行缓冲保护,通过设置导向孔和导向杆,能够对缓冲板进行平衡支撑,避免缓冲板上下晃动,通过设置轴承,能够对竖杆进行支撑,便于竖杆的旋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系统原理图。图中:1底板、2框体、3竖板、4转杆、5第一滚轮、6单轴电机、7第一锥齿轮、8竖杆、9第二锥齿轮、10连接板、11支板、12双轴电机、13第二滚轮、14蓄电池、15处理器、16弹簧、17缓冲板、18避障传感器、19蜂鸣器、20信号收发器、21导向孔、22导向杆、23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底板1、框体2、竖板3、转杆4、第一滚轮5、单轴电机6、第一锥齿轮7、竖杆8、第二锥齿轮9、连接板10、支板11、双轴电机12、第二滚轮13、蓄电池14、处理器15、弹簧16、缓冲板17、避障传感器18、蜂鸣器19、信号收发器20、导向孔21、导向杆22和轴承2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2,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3,两个竖板3之间活动连接有转杆4,转杆4的两端均贯穿竖板3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单轴电机6,单轴电机6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底板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竖杆8,竖杆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7与第二锥齿轮9啮合,竖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11,连接板10的底部通过支块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2,双轴电机12的转轴贯穿支板1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13,框体2内腔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4和处理器15,蓄电池14与处理器15双向电连接,处理器15的输出端分别与单轴电机6和双轴电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框体2的两侧、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6,弹簧16远离框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7,缓冲板17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避障传感器18、蜂鸣器19和信号收发器20,处理器15的输入端与避障传感器18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器15的输出端与蜂鸣器19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15与信号收发器20双向电连接,框体2的两侧、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孔21,缓冲板17靠近导向孔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2,导向杆22远离缓冲板17的一侧延伸至导向孔21的内腔,竖杆8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轴承23,轴承23套设在竖杆8的表面,轴承23的内环与竖杆8固定连接,轴承23的外环与底板1固定连接,通过双轴电机12和第二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2),所述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3),两个竖板(3)之间活动连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两端均贯穿竖板(3)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单轴电机(6),所述单轴电机(6)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底板(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竖杆(8),所述竖杆(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7)与第二锥齿轮(9)啮合,所述竖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11),所述连接板(10)的底部通过支块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2),所述双轴电机(12)的转轴贯穿支板(1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2),所述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3),两个竖板(3)之间活动连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两端均贯穿竖板(3)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单轴电机(6),所述单轴电机(6)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底板(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竖杆(8),所述竖杆(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7)与第二锥齿轮(9)啮合,所述竖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11),所述连接板(10)的底部通过支块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2),所述双轴电机(12)的转轴贯穿支板(1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承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内腔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4)和处理器(15),所述蓄电池(14)与处理器(15)双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5)的输出端分别与单轴电机(6)和双轴电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黄广超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尼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