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70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弹簧;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二折弯板向上顶,所述第二折弯板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相配合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以及第三折弯板,所述第三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正上方,且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三折弯板可压着所述第二折弯板一起向下运动。采用上述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极其巧妙,使用方便快捷,能快捷高效的完成引脚折弯工作,省时省力。

A bending tool for diode p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
技术介绍
二极管,(英语:Diode),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许多的使用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而变容二极管(VaricapDiode)则用来当作电子式的可调电容器。大部分二极管所具备的电流方向性我们通常称之为“整流(Rectifying)”功能。二极管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称为顺向偏压),反向时阻断(称为逆向偏压)。因此,二极管可以想成电子版的逆止阀。在很多应用中,需要将二极管的引脚弯折成特定的形状才能适用,而且传统的一些引脚折弯工具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弹簧;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二折弯板向上顶,所述第二折弯板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相配合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以及第三折弯板,所述第三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正上方,且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三折弯板可压着所述第二折弯板一起向下运动。<br>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板上设有若干引脚槽,所述第二折弯板上设有与所述引脚槽相配合的管体槽,所述引脚槽和所述管体槽用于放置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底端还设有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板的底端还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弯板上设有与所述管体槽相配合的配合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弯板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升降装置,使所述第三折弯板可以上下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安装座,所述升降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架的顶端,所述升降安装座的底端设有一限位管;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升降安装座的顶端转动连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顶端与所述压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安装座的两侧;顶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顶端与所述连接件底端转动连接,底端穿过所述限位管与所述第三折弯板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杆呈“L”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和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顶杆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弹簧;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二折弯板向上顶,所述第二折弯板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相配合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以及第三折弯板,所述第三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正上方,且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三折弯板可压着所述第二折弯板一起向下运动。采用上述设计,使得本技术结构极其巧妙,使用方便快捷,能快捷高效的完成引脚折弯工作,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的装配图及其虚线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一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升降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顶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安装架;11、限位杆;20、第一折弯板;21、引脚槽;30、第二折弯板;31、管体槽;32、凸体;40、第三折弯板;50、升降安装座;51、限位管;60、压杆;70、连接件;80、顶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包括: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上套设弹簧;第一折弯板20,所述第一折弯板20与所述安装架10固定连接;第二折弯板30,所述第二折弯板30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11穿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二折弯板30向上顶,所述第二折弯板30与所述第一折弯板20相配合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折弯板20;以及第三折弯板40,所述第三折弯板40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30的正上方,且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11穿过,所述第三折弯板40可压着所述第二折弯板30一起向下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板20上设有若干引脚槽21,所述第二折弯板30上设有与所述引脚槽21相配合的管体槽31,所述引脚槽21和所述管体槽31用于放置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板20的底端还设有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板30的底端还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体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弯板40上设有与所述管体槽31相配合的配合槽。具体的,二极管包括二极管本体和引脚,二极管本体和引脚的一部分放置在第二折弯板30上,引脚的另一部分放置在第一折弯板20上。第三折弯板40和第二折弯板30一样的宽,都在向下运动时与第一折弯板20的侧壁是相接触的,但是在引脚槽21与管体槽31之间还有一个通槽,这个通槽设置在第一折弯板20的侧壁上,在第三折弯板40压着第二折弯板30向下运动时,二极管本体和引脚的一部分随着第二折弯板30一起向下运动,而引脚的另一部分则在随着二极管本体向下运动时被弯折,此时弯折后的引脚位于该通槽处。当然也可以选择将第二折弯板30与第一折弯板20相接触,第三折弯板40比第二折弯板30窄一些,当第三折弯板40压着第二折弯板30向下运动时,第三折弯板40将二极管本体完全覆盖,同时压住位于第二折弯板30上的引脚的一部分,第三折弯板40与第一折弯板20之间有空隙,所以向下时,会将没压住的引脚部分弯折,弯折后的部分引脚位于第三折弯板40和第一折弯板20之间的空隙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弯板40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升降装置,使所述第三折弯板40可以上下运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包括:/n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弹簧;/n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n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二折弯板向上顶,所述第二折弯板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相配合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以及/n第三折弯板,所述第三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正上方,且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三折弯板可压着所述第二折弯板一起向下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弹簧;
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二折弯板向上顶,所述第二折弯板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相配合且不高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以及
第三折弯板,所述第三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的正上方,且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三折弯板可压着所述第二折弯板一起向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上设有若干引脚槽,所述第二折弯板上设有与所述引脚槽相配合的管体槽,所述引脚槽和所述管体槽用于放置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底端还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极管引脚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板的底端还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晟盈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