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391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粳、籼稻通用型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包括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镁、二水氯化钙、硫酸锰、七水硫酸锌、硼酸、碘化钾、五水硫酸铜、二水钼酸钠、六水氯化钴、甘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肌醇、七水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的通用型组织培养基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及激素的优化组合,使粳、籼稻均可实现愈伤诱导及再生出苗;2、通过农杆菌介导,粳、籼稻均可实现稳定转化。

A method of ric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同时适用于粳稻和籼稻的遗传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在我国人工种植历史至少7000年,在长期进化和人工驯化下分化为籼稻、粳稻两个亚种,长期以来我国以籼稻种植为主,粳稻占比不足30%,因此在水稻遗传转化研究方面籼稻被更多的关注。但鉴于粳稻米质与口感俱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城乡居民的稻米消费出现由籼转粳的趋势。据2016年水稻分品种成本受益数据显示,粳稻每亩净利润是中籼稻的1.5倍、晚籼稻的2.9倍,亩产亦与中籼稻匹敌,因此无论从产量、品质、经济价值衡量,还是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考虑,粳、籼稻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双向推进。对于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中,普遍认为粳稻较籼稻更易组建高效、稳定的转化体系,而籼稻较难组培、难转化,因此转化系统的组建以粳、籼品种为界。但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若能开发出一个可兼顾粳稻、籼稻两个品种的遗传转化体系,同时满足粳稻、籼稻两个品种的遗传转化需求,无疑可降低开发成本、为技术研究、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遗传转化的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包括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镁、二水氯化钙、硫酸锰、七水硫酸锌、硼酸、碘化钾、五水硫酸铜、二水钼酸钠、六水氯化钴、甘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肌醇、七水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遗传转化的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包括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镁、二水氯化钙、硫酸锰、七水硫酸锌、硼酸、碘化钾、五水硫酸铜、二水钼酸钠、六水氯化钴、甘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肌醇、七水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升所述培养基包括所述硝酸钾2300-2850mg、所述硫酸铵380-490mg、所述磷酸二氢钾210-420mg、所述七水硫酸镁175-447.5mg、所述二水氯化钙270-550mg、所述硫酸锰15-30mg、所述七水硫酸锌6-12mg、所述硼酸5-15mg、所述碘化钾4-8mg、所述五水硫酸铜0.025-0.05mg、所述二水钼酸钠0.25-0.5mg、所述六水氯化钴0.025-0.5mg、所述甘氨酸1.2-2.5mg、所述维生素B11-1.2mg、所述维生素B60.5-1mg、所述烟酸0.5-1mg、所述肌醇0-100mg、所述七水硫酸亚铁28-55mg和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74.5mg;
或,所述硝酸钾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300-2850mg/L;
所述硫酸铵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80-490mg/L;
所述磷酸二氢钾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10-420mg/L;
所述七水硫酸镁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75-447.5mg/L;
所述二水氯化钙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70-550mg/L;
所述硫酸锰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5-30mg/L;
所述硫酸锌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6-12mg/L;
所述硼酸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15mg/L;
所述碘化钾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4-8mg/L;
所述五水硫酸铜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25-0.05mg/L;
所述二水钼酸钠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25-0.5mg/L;
所述六水氯化钴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25-0.05mg/L;
所述甘氨酸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2-2.5mg/L;
所述维生素B1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1.2mg/L;
所述维生素B6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5-1mg/L;
所述烟酸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5-1mg/L;
所述肌醇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00mg/L;
所述七水硫酸亚铁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8-55mg/L;
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所述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7-74.5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继代培养基;所述继代培养基为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养基与蔗糖或麦芽糖、山梨醇、水解酪蛋白、谷氨酰胺、脯氨酸和2,4-D混匀得到的;
或,所述蔗糖或麦芽糖在所述继代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0-30g/L;
所述山梨醇在所述继代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0-20g/L;
所述水解酪蛋白在所述继代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00-800mg/L;
所述谷氨酰胺在所述继代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00-800mg/L;
所述脯氨酸在所述继代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00-800mg/L;
所述2,4-D在所述继代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5-2mg/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将所述继代培养基与植物凝胶混匀得到的;
所述植物凝胶在所述诱导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5-4g/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共培养培养基;
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为将所述诱导培养基与乙酰丁香酮混匀得到的;
或,所述乙酰丁香酮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00-200uM;
或,所述培养基为恢复培养基;所述恢复培养基为将所述诱导培养基与特美汀混匀得到的;
或,所述特美汀在所述恢复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00-300mg/L;
或,所述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所述筛选培养基为将所述诱导培养基与特美汀和筛选剂混匀得到的;
或,所述特美汀在所述筛选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00-300mg/L;
或,所述筛选剂在所述筛选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5-65mg/L;
或,所述筛选剂为潮霉素;
或,所述培养基为再生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莹贺晓庆宋金岭杨进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