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锯末为燃料的常压水暖炉,其炉体、烟囱下部半米均为双层中空结构,在炉内高温区设有下水板和在次高温区设有上水板,在炉内中心部位设有升温管,其中中空部分都互相连通,与炉外循环水系统连接,使用时充满水,吸收了大量热能,水温迅速上升,也防止了热量的散失。在炉子下部设有可控给氧管,通过调整可控给氧管的位置来控制空气进入量,在炉口插入聚火筒后,能用于做饭烧水。(*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燃烧粉末燃料的燃烧设备。煤炭,因为它含有多种有用成分,人们称之为乌金。目前我国用于采暖的燃料煤数量很大,这些矿物燃料储量是固定的,用掉一点就少一点,为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地使用煤炭,并且积极寻求替代燃料。在林区或木材加工区,存在大量的锯末,那里堆积如山,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有时作为垃圾被处理,污染了环境。能否将锯末作为采暖的燃料,使之充分利用,节约煤炭,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燃料省,采暖成本低的以锯末作为燃料的常压水暖炉。本技术的锯末常压水暖炉技术方案是在一般水暖炉,即具有炉体、炉盖、烟囱、炉外水循环系统包括出水管、散热器、回水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炉体上部高温区设置下水板,次高温区设置上水板,上、下水板与炉体连接,上、下水板、炉体、烟囱下部半米均为双层中空结构,即内、外壁之间具有空腔,中空部分均相互连通。上、下水板间均布有2-6个水板连通管,使上、下水板的中空部分连通。上、下水板的中央为火孔。本技术的锯末常压水暖炉,其上、下水板间的水板连通管为3个。此外,在燃料室内设置升温水管,升温水管与炉外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及补水管连接,从炉体下部水平方向进入炉内,并在炉体中心部位附近垂直上升,直至与下水板连接相通。再则,在炉体下部设有可控给氧管,在炉壁下部开一个比可控给氧管直径稍大的圆孔,可控给氧管安装在该圆孔中,为松配合滑动连接,长度为炉子深度的1/4-1/3,在可控给氧管的外端,用端面板焊死,在可控给氧管的管壁上围绕圆周均布2-6个进气孔,进气孔至端面的距离不等,每个孔的直径为2厘米。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一昼夜只需向燃料室装满两次锯末,因此装填燃料时的升降温次数少,温度波动小,而且锯末燃烧速度慢,温度变化平稳,所以恒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炉内燃料装填密实,炉灰不易飞扬,消烟除尘效果好;由于采用了上、下水板及双层中空结构和升温水管,能充分利用热能,热损失少;用料省,锯末价廉,取暖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锯末常压水暖炉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锯末常压水暖炉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锯末常压水暖炉的聚火筒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锯末常压水暖炉包括炉体1、炉盖5、烟囱6、及炉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出水管7、散热设备9、循环水回水管10。炉体1、烟囱6下部半米均为双中空结构,中空部分互相连通,并与外部的水循环系统相连,使用时循环水在中空结构内流通,吸收了炉内向外发散的热量。在炉体上部高温区设有下水板2,在上面的次高温区设有上水板3,两者也是双层中空结构,并与炉体1连通。在上、下水板2、3间有2-6根,最佳结构是3根水板连接管4,将上、下水板连接起来,中空部分连通,并通过炉体与循环水系统相通。上、下水板2、3吸收了高温区和次高温区的热量,使水温迅速上升。炉中还有一根升温水管16,升温水管16下端与炉外的循环水回水管10和补水管11相连,上端与炉内的下水板2相连通,工作时管内也充满了水,它吸收了炉子中部的热量。在炉体下部设有可控给氧管12,它安装在炉体下部的孔中,孔与可控给氧管为松配合滑动连接。可控给氧管在孔中可推进、拉出。在可控给氧管的外端部用端面板13焊死,在管壁上围绕圆周均布2-6个,最佳是3个进气孔14,三个进气孔14与端面板距离不等。燃烧时将可控给氧管拉出,炉外空气从三个进气孔进入炉内。如需小火或封火,可将可控给氧管推进去,随着管子逐渐往里推,处在炉外的进气孔逐渐减少,由3孔减为2孔,再减为1孔,可控给氧管全部推入炉内后炉外气体就不能进入炉内,使炉子成为封火状态。给炉子装填锯末时,先把一根直径为3-8厘米的铁管从炉口插入,立于炉体的中心位置附近,在装可控给氧管的孔中也水平插入一根相同直径的铁管,两根铁管在炉中以直角相接然后装入锯末,并砸实,再将两根铁管抽出,就形成了垂直相交的孔道,使进入的气体沿着孔道进入炉内。采暖点火时只需点燃一张纸,将它从可控给氧管的孔中推入炉子中部垂直孔道中,锯末很易被点燃,从下部逐渐向上燃烧,火焰顺着砸出的孔向上,下层燃料逐渐烧成灰烬,掉入清灰口17,燃料室由下往下变空。由于砸实后的锯末自身的结合力和与炉壁的阻力,末燃的锯末不会向下散落,仍能支撑在炉中,直到燃尽为止。掉入清灰口17的灰烬定时向外排出。如需做饭烧水,将炉盖5和内盖20打开,插入聚火筒19,火焰就直接向上,加热锅底。整个炉体由下部的炉腿21支撑。权利要求1.一种锯末常压水暖炉,包括炉体、炉盖、烟囱、炉外水循环系统,其特征为在炉体上部高温区设有下水板,次高温区设有上水板,上、上水板与炉体连接,炉体、上、下水板、烟囱下部半米均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部分均相互连通,上、下水板间均布有2-6个水板连接管,上、下水板中央为火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末常压水暖炉,其特征为所述上、下水板间的水板连接管为3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锯末常压水暖炉,其特征为在炉体燃料室内设置有升温水管,升温水管与炉外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及补水管相连,从炉体下部进入炉内,在炉体中心部位附近垂直上升,与下水板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锯末常压水暖炉,其特征为在炉体下部设有可控给氧管,在炉壁下部开一个比可控给氧管直径稍大的圆孔,可控给氧管安装在圆孔中,两者为松配合滑动连接,长度为炉子深度的1/4-1/3,在可控给氧管的外端,用端面板焊死,在可控给氧管的管壁上围绕圆周均布2-6个进气孔,进气孔至端面的距离不等,每个孔的直径为2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锯末常压水暖炉,其特征为在炉体下部设有可控给氧管,在炉壁下部开一个比可控给氧管直径稍大的圆孔,可控给氧管安装在圆孔中,两者为松配合滑动连接,长度为炉子深度的1/4-1/3,在可控给氧管的外端,用端面板焊孔,在可控给氧管的管壁上围绕圆围均布2-6个进气孔,进气孔至端面的距离不等,每个孔的直径为2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锯末为燃料的常压水暖炉,其炉体、烟囱下部半米均为双层中空结构,在炉内高温区设有下水板和在次高温区设有上水板,在炉内中心部位设有升温管,其中中空部分都互相连通,与炉外循环水系统连接,使用时充满水,吸收了大量热能,水温迅速上升,也防止了热量的散失。在炉子下部设有可控给氧管,通过调整可控给氧管的位置来控制空气进入量,在炉口插入聚火筒后,能用于做饭烧水。文档编号F24B9/00GK2304827SQ97218528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长海, 吴国路 申请人:吴国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锯末常压水暖炉,包括炉体、炉盖、烟囱、炉外水循环系统,其特征为在炉体上部高温区设有下水板,次高温区设有上水板,上、上水板与炉体连接,炉体、上、下水板、烟囱下部半米均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部分均相互连通,上、下水板间均布有2-6个水板连接管,上、下水板中央为火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海,吴国路,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