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枣庄学院专利>正文

双向轨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2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轨道车,属于移动输送机械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厢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和后移动轮对,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厢的下部两侧,移动轮对两轮子的轮轴上分别设置转向连接轴杆,两转向连接轴杆的末端与转向连接杆的两端铰接,转向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动杆的一端,摆动转动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固定于车厢的底部,摆动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设有导向轮,导向轮置于轨道内。通过车厢前后位置的导向杆及导向轮来控制沿轨道行进,实现无人驾驶的自动控制,双向轨道车还具备驾驶操作的功能,可以离开轨道,驾驶到厂区内的任意可以通过的地方,实现货物运送。

Two way rai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轨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轨道车,属于移动输送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厂区车间及库房内短途运输的方式各式各样,例如人力车,电动车,发动机动力车等。其运输操控简单,能够在普通的地面上行驶,也能够在要求的位置上使用,实现货物物料的运输。但是局限于工厂的狭小空间,各种运输设备对操作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熟练的操控技术才能够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此外,在工厂嘈杂的环境下,操控人员的精力容易被分散,长时间的操作也容易疲劳,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此外,这也将导致人工成本的提高,直接制约了一些工厂的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现有的能够减少人力操控的小型运输设备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轨道车,解决现有运输设备对操作员高度依赖及操控技术要求高、操控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不按照规定位置移动使用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向轨道车,包括车厢,车厢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和后移动轮对,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厢的下部两侧,前移动轮对和后移动轮对两轮子的轮轴上分别设置转向连接轴杆,两转向连接轴杆的末端与转向连接杆的两端铰接,转向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动杆的一端,摆动转动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固定于车厢的底部,摆动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设有导向轮,导向轮置于轨道内,轨道引导导向轮移动,前移动轮对连接的导向杆处于车厢前方,后移动轮对连接的导向杆处于车厢后方。作为优选,车厢的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移动轮对为内置电机的电动轮。作为优选,车厢的后方设有转向把手,转向把手的中间为转向轴,转向轴铰接于车厢的后侧面上,转向轴的下端设有摆动杆,摆动杆的前端铰接于摆动转向杆。作为优选,车厢的后方侧面上设有折叠座位,折叠座位可以平放或向上折叠,折叠座位两侧靠近车厢底部设有突出于车厢后方侧面的脚踏板,一侧脚踏处设有刹车,刹车控制移动轮对的刹车。作为优选,车厢的前方与后方侧面上分别设有防撞杆,方撞杆内侧与车厢外壁之间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套在缓冲杆上,缓冲杆长度短于缓冲弹簧长度,缓冲杆固定于车厢上。作为优选,车厢的前方与后方侧面上设有摄像头,摄像头用于监控扫描车厢前方和后方。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的轮轴竖向设置,所述轨道为处于地面之下的轨道槽或处于地面之上的内有凹槽的导轨。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与摆动转向杆铰接,铰轴方向为水平,车厢的下侧面前方或后方边缘中间位置设有带内凹槽的固定卡锁,导向杆绕摆动转向杆端部向车厢下方转动至固定卡锁位置时能嵌入内凹槽中固定,导向杆及导向轮从轨道中收回,车厢可在普通地面移动。作为优选,所述车厢的后方摆动转向杆的下侧面还设有移动卡锁,移动卡锁同样设置内凹槽,移动卡锁处于车厢后方的固定卡锁的外侧,移动卡锁的内凹槽最低位置低于固定卡锁,车厢后方的导向杆转动至同时内嵌在移动卡锁和固定卡锁的内凹槽时,后移动轮对的转向将锁死不能转向。通过车厢前后位置的导向杆及导向轮来控制沿轨道行进,轨道车运载货物沿着车间内、外的轨道实现无人驾驶的全自动行走,往复行走于车间、厂区,期间不需要人为控制方向。双向轨道车还具备驾驶操作的功能,可以离开轨道,驾驶到厂区内的任意可以通过的地方,实现货物运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间位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车厢,2、前移动轮对,3、后移动轮对,4、转向连接轴杆,5、转向连接杆,6、摆动转向杆,7、固定轴,8、导向杆,9、导向轮,10、蓄电池,11、转向把手,12、转向轴,13摆动杆,14、折叠座位,15、脚踏板,16、刹车,17、防撞杆,18、缓冲弹簧,19、缓冲杆,20、固定卡锁,21、移动卡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双向轨道车,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每对移动轮包含有两个轮子,两轮分别设置在车厢1的下部两侧形成轮对。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的轮轴上分别连接转向连接轴杆4的一端,两转向连接轴杆4的另一端与转向连接杆5的两端之间铰接,转向连接杆5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向杆的一端,摆动转向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于车厢1的底部,摆动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下端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设置于轨道内,轨道限制导向轮9使其沿轨道方向移动。所述导向轮9的轮轴竖向设置,所述轨道为处于地面之下的轨道槽或处于地面之上的内有凹槽的导轨。前移动轮对2所连的摆动转向杆朝向车厢前方,前移动轮对2前侧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前方。后移动轮对3所连的摆动转向杆朝向车厢后方。后移动轮对3后方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后方。前后两组导向轮对保证移动轮及车厢始终处于沿轨道方向移动。车厢1的底部设有蓄电池10,前移动轮对与后移动轮对的轮子为内置电机的电动轮。车厢1的后方设有转向把手11,转向把手11的中间为转向轴12,转向轴12铰接于车厢1的后侧面上,转向轴12的下端设有摆动杆13,摆动杆13的前端铰接于摆动转向杆上的转向槽内。车厢1的后方侧面上设有折叠座位14,折叠座位14可以平放或向上折叠。折叠座位14两侧且靠近车厢1底部处设有突出于车厢1后方侧面的脚踏板15,一侧脚踏处设有刹车16,刹车16控制移动轮对的刹车。车厢1的前方与后方侧面上分别设有防撞杆17,方撞杆内侧与车厢1外壁之间设有缓冲弹簧18,缓冲弹簧18套在缓冲杆19上,缓冲杆19长度短于缓冲弹簧18长度,缓冲杆19固定于车厢1上。车厢1的前方与后方侧面上设有摄像头,摄像头用于监控扫描车厢1的前方和后方。车厢的前后在防撞杆与车厢壁之间设有防撞行程开关,缓冲弹簧被压缩至一定程度时,防撞杆碰触行程开关,与行程开关形成电路互联的轮子内部电机停转,实现防撞功能。所述导向杆8铰接于摆动转向杆6,铰接轴的方向为水平,车厢1的下侧面前方或后方边缘中间位置设有内凹槽的固定卡锁20,导向杆8绕摆动转向杆端部向车厢1下方转动至固定卡锁20位置时能嵌入内凹槽中固定,导向杆8及导向轮9从轨道中收回,车厢1可实现在普通地面上移动。车厢1后方摆动转向杆的下侧面还设有移动卡锁21,移动卡锁21同样设置有内凹槽,移动卡锁21处于车厢1后方的固定卡锁20的外侧,移动卡锁21的内凹槽最低位置低于固定卡锁20,车厢1后方的导向杆8转动至同时内嵌在移动卡锁21和固定卡锁20的内凹槽时,后移动轮对3的转向将锁死而不能再次转向。本装置的工作方式:将本装置的车厢以没有设有把手的方向作为前进方向,前方导向轮同时放置到设有导向槽的轨道内,后导向杆折叠嵌入移动卡锁及固定卡锁内,后移动轮对与车厢长度方向一致。轮子内电机启动带动车厢移动。轨道在弯曲位置时,前导向轮在轨道内沿轨道弯曲方向偏转,导向杆带动摆动转向杆绕固定轴摆动,摆动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轨道车,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厢(1)的下部两侧,其特征是,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的两轮子的轮轴上分别设置转向连接轴杆(4),两转向连接轴杆(4)的末端与转向连接杆(5)的两端之间铰接,转向连接杆(5)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向杆的一端,摆动转向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于车厢(1)的底部,摆动转向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下端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设置在轨道上,轨道限制导向轮(9)沿轨道方向移动,前移动轮对(2)连接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前方,后移动轮对(3)连接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轨道车,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厢(1)的下部两侧,其特征是,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的两轮子的轮轴上分别设置转向连接轴杆(4),两转向连接轴杆(4)的末端与转向连接杆(5)的两端之间铰接,转向连接杆(5)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向杆的一端,摆动转向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于车厢(1)的底部,摆动转向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下端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设置在轨道上,轨道限制导向轮(9)沿轨道方向移动,前移动轮对(2)连接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前方,后移动轮对(3)连接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轨道车,其特征是,车厢(1)的底部设有蓄电池(10),所述移动轮组为内置电机的电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轨道车,其特征是,车厢(1)的后方设有转向把手(11),转向把手(11)的中间为转向轴(12),转向轴(12)铰接于车厢(1)的后侧面上,转向轴(12)的下端设有摆动杆(13),摆动杆(13)的前端铰接于摆动转向杆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轨道车,其特征是,车厢(1)的后方侧面上设有折叠座位(14),折叠座位(14)可以平放或向上折叠,折叠座位(14)两侧且靠近车厢(1)底部处设有突出于车厢(1)后方侧面的脚踏板(15),一侧脚踏处设有刹车(16),刹车(16)控制移动轮对的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蕾孙正李威殷帅卢纪丽张业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