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筒壁成型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内筒壁成型机。
技术介绍
如洗衣机内筒壁这类薄壁圆筒形配件在制造过程中一般采用先压弯后扣缝的工艺顺序进行加工,即先将平面片才辊压出一定弧度,然后再将平面片材两端铆压成一体。这种成型方式的缺陷在于,片材弯曲成弧形以后,由于两端未进行连接,因此依然具有较大的柔性,在转移过程中,轻微的晃动就能使其变形,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也就不能实现其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转运,这导致现阶段此类零件的加工依然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型效率的内筒壁成型机。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内筒壁成型机,包括折边机构、翻转机构、扣缝机构以及整形机构,所述折边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弯折成V形卡口并将平面片材输送至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分别翻转180°并在扣缝机构处使该两端对接,所述扣缝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两端压接固定使片材连接为环形筒材,所述整形机构用于将环形筒材辊压成圆筒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折边机构(20)、翻转机构(30)、扣缝机构(40)以及整形机构(50),所述折边机构(20)用于将平面片材(1)的两端弯折成V形卡口并将平面片材(1)输送至翻转机构(30),所述翻转机构(30)用于将平面片材(11)的两端分别翻转180°并在扣缝机构(40)处使该两端对接,所述扣缝机构(40)用于将平面片材(1)两端压接固定使片材连接为环形筒材(2),所述整形机构(51)用于将环形筒材(2)辊压成圆筒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折边机构(20)、翻转机构(30)、扣缝机构(40)以及整形机构(50),所述折边机构(20)用于将平面片材(1)的两端弯折成V形卡口并将平面片材(1)输送至翻转机构(30),所述翻转机构(30)用于将平面片材(11)的两端分别翻转180°并在扣缝机构(40)处使该两端对接,所述扣缝机构(40)用于将平面片材(1)两端压接固定使片材连接为环形筒材(2),所述整形机构(51)用于将环形筒材(2)辊压成圆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机构(20)包括定位输送机构和成型辊组(22),所述定位输送机构包括分置于平面片材(1)两端的夹持单元(21),所述平面片材(1)两端的待折弯区域位于两夹持单元(21)的外侧,所述夹持单元(21)沿平面片材(1)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成型辊组(22)位于平面片材(1)两端待弯折区域的活动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片材(21)经成型辊组(22)折弯后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弯折方向相反,其中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上,且第二折弯部构成所述的V形卡口,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角为钝角;所述成型辊组(22)包括用于成型第一折弯部的第一辊组(222)以及用于成型第二折弯部的第二辊组(222),所述第一辊组(221)位于第二辊组(222)上游即第一辊组(221)先于第二辊组(222)与平面片材(1)接触,所述第二辊组(222)跟随第一折弯部的翻折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辊组(221)由至少一对圆台形对辊组成,所述第二辊组(222)由至少两对V形对辊组成,且各V形对辊的折角沿平面片材(1)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21)安装在沿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设置的滑台(211)上,所述滑台(211)与基座(10)滑动连接且基座(10)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台(211)滑动的电缸或气缸(6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30)设置在定位输送机构的行程末端,所述翻转机构(30)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夹持部(31),所述夹持部(31)沿平行于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的转轴转动设置,且夹持部(31)在垂直于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设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部(31)转动的回转驱动单元(32),以及用于驱动夹持部(31)在垂直于平面片材(1)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的平移驱动单元(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筒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1)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所述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的其中一端固接为一体,另一端为悬伸状,所述第一支撑臂(311)与第二支撑臂(312)之间设有一个活动臂(313),所述第一支撑臂(311)上与活动壁相对的一侧还设有一导辊(314),所述导辊(314)与第一支撑臂(311)转动连接,且导辊(314)的轴线与第一支撑臂(31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臂(313)与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平行设置,且活动臂(313)沿第一支撑臂(311)与第二支撑臂(312)的相对方向活动设置使活动臂(313)与导辊(314)形成夹紧动作,所述夹持部(31)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臂(313)沿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丰吾道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