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波束基站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当前,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已大规模商用,5G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移动通信用户数和业务量的日益增长与基站站址资源紧张的矛盾,始终贯穿于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的整个过程。而频谱资源和站点资源的稀缺,使得多波束基站天线在通信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波束基站天线是能产生多个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然而现有的多波束基站天线是通过增加振子的振子列,以使若干振子列辐射一个波束,因此有几个波束,就对应这几个这样的若干振子列,从而造成多波束基站天线的阵列的提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旨在减小其体积。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至少六列振子列单元以及信号馈入单元,每一振子列单元具有至少一列振子列,每一振子列具有若干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单元的各列振子列的至少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一起组成一波束组,各列振子列单元的相应波束组的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至少六列振子列单元以及信号馈入单元,每一振子列单元具有至少一列振子列,每一振子列具有若干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单元的各列振子列的至少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一起组成一波束组,各列振子列单元的相应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单元;/n其特征在于:/n信号馈入单元用于将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且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中间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至少六列振子列单元以及信号馈入单元,每一振子列单元具有至少一列振子列,每一振子列具有若干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单元的各列振子列的至少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一起组成一波束组,各列振子列单元的相应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单元;
其特征在于:
信号馈入单元用于将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且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中间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相同;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列具有八个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的八个双极化振子中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组,所述各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共形成四个波束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呈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馈入单元具有若干电桥电路和馈线,若干电桥电路分成两列,每一列的电桥电路的数量与波束单元的数量相等,两列的电桥电路通过馈线分别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连接,用于以向双极化振子馈入不同极化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电路具有具有基板、第一输入端IIN1、第二输入端IIN2和第三输入端IIN3、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
第一输入端IIN1、第二输入端IIN2和第三输入端IIN3设置在基板上,分别用于输入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
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设置在基板上且通过馈线分别依序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电路还包括: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带线单元,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带线单元,第二带线单元连接第二输入端IN2、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带线单元,第三带线单元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
设置在基板上的转接带线,转接带线具有第一转接带线、第二转接带线以及第三转接带线,第一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三输出端P3连接,第一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带线单元和第三带线单元连接,第二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四输出端P4连接,第二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第三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P1连接,第三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三带线单元连接;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耦合带线,第一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二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P2连接的一端之间;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耦合带线,第二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一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连接的一端之间;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耦合带线,第三耦合带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永,张呈斌,张康,向云峰,邓路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