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69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BD1桥堆整流后经C1滤波变成高压直流电路,R6 R7 R9 R10 R18 C2 D4组成吸收箝位电路,通过U1 IC芯片内置高频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开关管Q1导通截止,D1 D2 EC2 EC3组成二级IC芯片供电电路,可减小启动时间,R29 R30 R31为限流保护电阻,D5 EC4 EC5 EC6 C12组成次级整流滤波电路,R26 R22 SVR1组成输出电调电压电路,U4 U2 C8 R21等组成反馈电路,控制初级PWM占空比,以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F2为自动恢复保险丝,L1 L2 L3电感组成对交流小信号进行隔离,减小输出电流纹波,防干扰和抗干扰。

A power supply switch circuit of access control visual interc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门禁楼宇对讲系统已经从普通型对讲发展到可视化对讲和控制各种类型电子锁,而且可视化对讲的功能日益趋向智能化,对电源供电系统抗干扰等会要求更加苛刻严格,并且现有的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稳定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包括插头CN1,插头CN1的脚L分别连接保险丝F1的一端、电容CY7的一端,电容CY7的另一端连接插头CN1的脚PG,插头CN1的脚PG接地,保险丝F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CN1的脚N、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接地,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5、极性电容EC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极性电容EC2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EC3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极性电容EC3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3,芯片U1的脚1接地,芯片U1的脚6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G极、电阻R23的一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D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S极分别连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芯片U1的脚4,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Y3两端接地;芯片U1的脚2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光耦U2受光器的C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2受光器的E极,光耦U2受光器的E极接地,光耦U2发光器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U2发光器的负极、电容C8的一端、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阳极,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阴极接地,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VREF端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SVR1的一端,电位器SVR1的另一端和电位器SVR1的可调端接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7的一端、保险丝F2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极性电容EC6的正极、极性电容EC5的正极、极性电容EC4的正极、电阻R19的一端、同向并联二极管D5的负极,同向并联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电容CY5的一端、线圈L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极性电容EC6的负极、极性电容EC5的负极、极性电容EC4的负极,极性电容EC4的负极接地,电容CY5的另一端接地,线圈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插头CN4的脚2和脚4,插头CN4的脚1和脚3连接线圈L3的一端,线圈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6的一端、线圈L1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插头CN2的脚3,插头CN2的脚2接地,插头CN2的脚1分别连接线圈L1的另一端、保险丝F2的另一端。进一步地,芯片U1的型号为OB2362。进一步地,光耦U2的型号为817B。进一步地,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SLF7N65。进一步地,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型号为AZ4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可靠、稳定、抗干扰,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化的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包括插头CN1,插头CN1的脚L分别连接保险丝F1的一端、电容CY7的一端,电容CY7的另一端连接插头CN1的脚PG,插头CN1的脚PG接地,保险丝F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CN1的脚N、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接地,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CN1,插头CN1的脚L分别连接保险丝F1的一端、电容CY7的一端,电容CY7的另一端连接插头CN1的脚PG,插头CN1的脚PG接地,保险丝F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CN1的脚N、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n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接地,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5、极性电容EC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极性电容EC2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EC3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极性电容EC3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3,芯片U1的脚1接地,芯片U1的脚6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G极、电阻R23的一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D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S极分别连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芯片U1的脚4,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Y3两端接地;/n芯片U1的脚2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光耦U2受光器的C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2受光器的E极,光耦U2受光器的E极接地,光耦U2发光器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U2发光器的负极、电容C8的一端、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阳极,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阴极接地,三端可调电压基准芯片U4的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禁可视对讲电源供电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CN1,插头CN1的脚L分别连接保险丝F1的一端、电容CY7的一端,电容CY7的另一端连接插头CN1的脚PG,插头CN1的脚PG接地,保险丝F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CN1的脚N、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一端,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变压器LF2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LF2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
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接地,整流桥BD1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5、极性电容EC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极性电容EC2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EC3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极性电容EC3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3,芯片U1的脚1接地,芯片U1的脚6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G极、电阻R23的一端,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D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1的S极分别连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洲古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辉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