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45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包括支撑轴、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内隔套、外隔套、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垫圈、锁紧螺母,所述支撑轴的表面套装有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且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彼此之间固定有内隔套和外隔套,且内隔套贴合在支撑轴的表面,所述支撑轴靠近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的外侧表面套装有垫圈,所述支撑轴靠近垫圈的末端安装有锁紧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便携、省时省力、易操作,用手移动外隔套,以及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凭借经验结合,判定预紧力大小,通过改变外隔套高度,调整至合适的预紧力。

A tool for eliminating the preload of angular contact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工具
,具体为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
技术介绍
推力角接触轴承可承受径向和单向轴向负荷,通常成对使用,常用在回转精度较高转速较高的场合,为了提高轴承的刚度和回转精度,必须在装配时给轴承内外圈施加预载荷,使轴承内外圈产生相对位移,消除轴承的游隙,使滚动体与内外圈轨道产生初始的接触弹性变形,这种方法称为预紧。预紧后,滚道和滚动体之间接触面积增大,承载的滚动体数量增多,各滚动体受力较均匀,因此轴承刚度增大,使用寿命延长。但预紧力不宜过大,否则会使轴承磨损和发热增加,显著降低轴承使用寿命。调整预紧力方法如下:用两个长度不等的间隔套筒分别抵住轴承的内外圈上,为了获得一定的预紧力,事先必须测出轴承在给定预紧力作用下内外圈的相对偏移量(轴承厂家也会提供轴承的内部结构及相关尺寸,包括沟曲率、钢球曲率、材料性能等),据此确定间隔套筒的高度或内外圈高度的磨削量。国内很多场合都是靠经验来控制预紧力,这种方法:一是因为国内轴承精度的一致性比较差,二是对预紧力的控制方法不是很规范所致,三是测量预紧力机器价格昂贵。四,测量消除角推力接触轴承间隙的专业机器未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具备的可便携、省时省力、易操作优点,解决了消除角推力接触轴承间隙的专业机器未普及以及通过经验判断消除角推力接触轴承工序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包括支撑轴、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内隔套、外隔套、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垫圈、锁紧螺母,所述支撑轴的表面套装有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且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彼此之间固定有内隔套和外隔套,且内隔套贴合在支撑轴的表面,所述支撑轴靠近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的外侧表面套装有垫圈,所述支撑轴靠近垫圈的末端安装有锁紧螺母。优选的,所述外隔套的直径大小与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的直径大小一致。优选的,所述外隔套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右侧一体加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套筒。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左侧开设有圆形滑轨,且圆形滑轨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块,滑动的左侧与调节管栓接。优选的,所述调节管的表面的两侧均栓接有把手,且把手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可便携、省时省力、易操作,用手移动外隔套,以及所属
的人员凭借经验结合,判定预紧力大小,通过改变外隔套高度,调整至合适的预紧力;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后对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时进行预紧后,滚道和滚动体之间接触面积增大,承载的滚动体数量增多,各滚动体受力较均匀,因此轴承刚度增大,提高了推力角接触轴承的寿命和保证高精密运转下轴承运转的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隔套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支撑轴;2、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3、内隔套;4、外隔套;41、第一套筒;42、螺纹管;43、调节管;44、第二套筒;5、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6、垫圈;7、锁紧螺母;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技术方案: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包括支撑轴1、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内隔套3、外隔套4、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垫圈6、锁紧螺母7,所述支撑轴1的表面套装有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且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彼此之间固定有内隔套3和外隔套4,且内隔套3贴合在支撑轴1的表面,所述支撑轴1靠近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的外侧表面套装有垫圈6,所述支撑轴1靠近垫圈6的末端安装有锁紧螺母7。进一步的,所述外隔套4的直径大小与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的直径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外隔套4包括第一套筒41,所述第一套筒41的右侧一体加工有螺纹管42,所述螺纹管4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管43,所述调节管4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套筒4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筒44的左侧开设有圆形滑轨,且圆形滑轨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滑块,滑动的左侧与调节管43栓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管43的表面的两侧均栓接有把手8,且把手8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工作原理:测量时,先将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沿着支撑轴1轴承套装在轴底部,再套装内隔套3和外隔套4,最后将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沿着支撑轴1的套装在轴表面,接着再套装垫圈6,再锁上锁紧螺母7,用手移动外隔套4,结合所属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即可判定预紧力大小;通过改变外隔套4的高度,调整至合适的预紧力,通过转动把手8,使得把手8带动调节管43旋转,调节管43在与螺纹管42发生旋转过程在中,会在螺纹管42的表面平移,并带动第二套筒44移动,从而调节外隔套4的高度,无需将外隔套4取下进行更换,增加了工作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包括支撑轴(1)、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内隔套(3)、外隔套(4)、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垫圈(6)、锁紧螺母(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1)的表面套装有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且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彼此之间固定有内隔套(3)和外隔套(4),且内隔套(3)贴合在支撑轴(1)的表面,所述支撑轴(1)靠近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的外侧表面套装有垫圈(6),所述支撑轴(1)靠近垫圈(6)的末端安装有锁紧螺母(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包括支撑轴(1)、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内隔套(3)、外隔套(4)、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垫圈(6)、锁紧螺母(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1)的表面套装有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且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彼此之间固定有内隔套(3)和外隔套(4),且内隔套(3)贴合在支撑轴(1)的表面,所述支撑轴(1)靠近第二角接触轴承内隔套(5)的外侧表面套装有垫圈(6),所述支撑轴(1)靠近垫圈(6)的末端安装有锁紧螺母(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角接触轴预紧力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套(4)的直径大小与第一角接触轴承内隔套(2)和第二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恩梯恩裕隆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