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及其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27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及其挤压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S)轴承外钢圈内球面粘贴衬垫:将衬垫通过密封胶粘贴在轴承外钢圈的内球面处,得到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2S)密封胶预固化:将步骤1S中得到的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进行密封胶预固化,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控制预固化温度110‑140℃,预固化时间为1.5~2.5h;3S)轴承内钢圈浸泡脱模剂:将轴承内钢圈加热至90‑110℃,立即浸入脱模剂中1.5~2.5S,随即取出后得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力矩大小的精准控制,一次调整合格率高,且轴承无载启动力矩均匀。

A no load starting torque control method of self-lubricating joint bearing and its extru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及其挤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润滑关节轴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及其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无载启动力矩为重要指标之一。无载启动力矩是指轴承不承受载荷时,轴承内外圈从静止状态到相对转动的瞬间所需要克服的摩擦阻力矩。它综合反映了轴承内外圈球面的贴合度、预紧状况以及自润滑衬垫的摩擦性能。无载启动力本身就很小,极易受到外界操作条件的影响,例如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外圈一般比较薄,当挤压力控制不当时,极易产生变形,显著影响无载启动力矩的大小。而航空航天工业中某些关键装机部位用轴承要求轴承的无载启动力矩这一指标必须处于狭小精准的范围内。例如,轴承被标准力矩要求在0.08-0.5N.m之间,松力矩要求在0.005-0.06N.m之间。国内现有自润滑关节轴承制造技术中,通常所使用方法是“衬垫粘贴→预固化→合套挤压→固化→精加工→滚扎”,由于合套挤压后两者之间的紧固力较强,固化后轴承外钢圈与轴承内钢圈抱死,无载启动力矩较大;经滚扎机滚轧后外钢圈形变,两者之间的紧固力减小,无载启动力矩较固化后降低,总的来说,其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是由大到小进行调整的。但是这种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滚轧的压力是液压系统提供的,容易造成冲击载荷,轴承外圈局部受压以及受压不均匀,使得轴承外圈各点受力不均,轴承外钢圈内球面变成椭圆,从而造成无载启动力矩不均匀。(2)无载启动力矩的调整是由压力的大小及滚轧时间的长短共同决定的,对此关于压力,时间,无载启动力矩值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摸索,才能最终确定,每个产品的无载启动力矩值均会存一定的差异,批量生产的轴承其无载启动力矩数值大小不一,离散度高,波动度较大。(3)滚扎导致轴承产生内应力,当一次滚扎完成达到相应的无载启动力矩后,内应力慢慢释放,无载启动力矩会再次产生变化,需要进行再次滚扎,如此循环滚扎一般需要2-3次才能得到最终的无载启动力矩,一次滚扎的合格率小于30%,并且每次滚扎时间为30S以上,合格率小,滚轧时间长。(4)无载启动力矩这一参数只能控制在较大的范围内,而无法将其控制于较小的精准范围内,无载启动力矩不均匀、滚扎压力时间控制不易,无载启动力矩数值的精准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该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将无载启动力矩由小到大进行调整,可以将无载启动力矩准确的控制在高要求的狭小精准范围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装球缺口加工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S)轴承外钢圈内球面粘贴衬垫:将衬垫通过密封胶粘贴在轴承外钢圈的内球面处,得到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2S)密封胶预固化:将步骤1S中得到的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进行密封胶预固化,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控制预固化温度110-140℃,预固化时间为1.5~2.5h;3S)轴承内钢圈浸泡脱模剂:将轴承内钢圈加热至90-110℃,立即浸入脱模剂中1.5~2.5S,随即取出后得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4S)轴承外钢圈与轴承内钢圈合套挤压:将步骤2S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与步骤3S得到的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进行合套,得到合套后的轴承,其中合套过程中控制压力为180-220KN;5S)密封胶再固化:将步骤4S中合套后的轴承进行再固化,得到在再固化后的轴承,其中控制再固化温度160-180℃,再固化时间2.5~3.5h;6S)挤压调整无载启动力矩:将步骤5S中的再固化后的轴承进行冷却,对冷却后的轴承从上下端面向其中轴面进行对向挤压,使轴承外圈受到均匀的挤压力,得到调整无载启动力后的轴承。进一步,将步骤6S得到的轴承进行精加工。进一步,步骤6S中,控制挤压压力为35-60KN左右,保压时间4.5~5.5S,全流程控制在13.5~16.5S。进一步,所述脱模剂包括大金GW-250型脱模剂。进一步,所述衬垫包括PTFE织物衬垫。进一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S)轴承外钢圈内球面粘贴衬垫:剪裁衬垫使其与轴承外钢圈内球面相匹配,将剪裁后的衬垫通过密封胶粘贴在轴承外钢圈的内球面处,得到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2S)密封胶预固化:将步骤1S中得到的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进行预固化,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控制预固化温度110-140℃,预固化时间为2h。3S)轴承内钢圈浸泡脱模剂:将轴承内钢圈加热至100℃,立即浸入脱模剂中2S,随即取出后得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4S)轴承外钢圈与轴承内钢圈合套挤压:将步骤2S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与步骤3S得到的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进行合套,得到合套后的轴承,其中合套过程中控制挤压压力为180-220KN。5S)密封胶再固化:将步骤4S中合套后的轴承进行再固化,得到在再固化后的轴承,其中控制再固化温度160-180℃,再固化时间3h。6S)挤压调整无载启动力矩:将步骤5S中的再固化后的轴承进行冷却,对冷却后的轴承从上下端面向其中轴面进行对向挤压,使轴承外圈受到均匀的挤压力,得到调整无载启动力后的轴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中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上压模以及下置模,所述下置模中设置下芯轴,所述下芯轴与所述下置模形成容纳轴承的环形限位空间,所述轴承下部位于所述环形限位空间中,所述上压模中设置有与所述轴承上部相匹配的挤压槽。进一步,自然状态下,所述上压模与所述下置模之间的距离d>0。进一步,所述中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连接于所述下芯轴底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加入轴承内钢圈浸泡脱模剂这一工序,将轴承内钢圈浸抹脱模剂,脱模剂起润滑作用,使得后续密封胶再固化后,轴承内钢圈与轴承外钢圈仍是自由活动状态,两者不会抱死,即再固化后轴承无载启动力矩近乎为零。(2)加入挤压调整无载启动力矩这一工序,放弃传统的滚扎,采用挤压装置进行无载启动力矩调整,该挤压调整为周向包覆式的挤压使得轴承各处受力均匀,轴承形变均匀,则无载启动力均匀,一次合格率达到80%以上。(3)不存在局部受压及受压不均匀的情况,加工后无载启动力矩值一致性好,极大的改善了采用传统工艺下无载启动力矩值离散度高、不均匀的缺点,将无载启动力矩值由0.08-0.5N.m的范围压缩到0.08-0.25N.m的范围,减小了波动度。(3)整个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步骤环环相扣,依次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思想是将无载启动力矩由小向大进行调节,即在轴承外钢圈与轴承内钢圈合套挤压时使两者达到满足轴承所需规格的紧固度,在脱模剂的润滑作用下,固化后轴承内钢圈与轴承外钢圈仍能够自由活动,两者不会抱死,固化后轴承的无载启动力矩均匀且近乎为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n1S)轴承外钢圈内球面粘贴衬垫:将衬垫通过密封胶粘贴在轴承外钢圈的内球面处,得到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n2S)密封胶预固化:将步骤1S中得到的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进行密封胶预固化,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控制预固化温度110-140℃,预固化时间为1.5~2.5h;/n3S)轴承内钢圈浸泡脱模剂:将轴承内钢圈加热至90-110℃,立即浸入脱模剂中1.5~2.5S,随即取出后得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n4S)轴承外钢圈与轴承内钢圈合套挤压:将步骤2S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与步骤3S得到的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进行合套,得到合套后的轴承,其中合套过程中控制压力为180-220KN;/n5S)密封胶再固化:将步骤4S中合套后的轴承进行再固化,得到在再固化后的轴承,其中控制再固化温度160-180℃,再固化时间2.5~3.5h;/n6S)挤压调整无载启动力矩:将步骤5S中的再固化后的轴承进行冷却,对冷却后的轴承从上下端面向其中轴面进行对向挤压,使轴承外圈受到均匀的挤压力,得到调整无载启动力后的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S)轴承外钢圈内球面粘贴衬垫:将衬垫通过密封胶粘贴在轴承外钢圈的内球面处,得到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
2S)密封胶预固化:将步骤1S中得到的粘贴衬垫的轴承外钢圈进行密封胶预固化,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控制预固化温度110-140℃,预固化时间为1.5~2.5h;
3S)轴承内钢圈浸泡脱模剂:将轴承内钢圈加热至90-110℃,立即浸入脱模剂中1.5~2.5S,随即取出后得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
4S)轴承外钢圈与轴承内钢圈合套挤压:将步骤2S得到预固化后的轴承外钢圈与步骤3S得到的浸抹脱模剂的轴承内钢圈进行合套,得到合套后的轴承,其中合套过程中控制压力为180-220KN;
5S)密封胶再固化:将步骤4S中合套后的轴承进行再固化,得到在再固化后的轴承,其中控制再固化温度160-180℃,再固化时间2.5~3.5h;
6S)挤压调整无载启动力矩:将步骤5S中的再固化后的轴承进行冷却,对冷却后的轴承从上下端面向其中轴面进行对向挤压,使轴承外圈受到均匀的挤压力,得到调整无载启动力后的轴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7S)轴承精加工:将步骤6S得到的轴承进行精加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S中,控制挤压压力为35-60KN左右,保压时间4.5~5.5S,全流程控制在13.5~16.5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包括大金GW-250型脱模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包括PTFE织物衬垫。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无载启动力矩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晨琛刘烨欣胡传恒张同一孟鑫伍卫东郑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