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014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涉及模架体系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尖屋顶大坡度斜屋面浇筑混凝土难以控制混凝土的密实性问题。它包括底层模板和面层模板;底层模板通过满堂支撑排架固定,且与待浇筑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屋面具有相同坡度;面层模板平行设置于底层模板上方,二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且形成空腔,面层模板由下至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个浇筑槽。通过设置双层模板,分别为底层模板和面层模板,并在面层模板上预留浇筑槽,分段设置浇筑槽实现分层浇筑,从而很好地保证了现场尖顶坡屋面混凝土下料,同时使得混凝土振捣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Formwork system of concrete structure of tower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
本技术涉及模架体系
,特别涉及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
技术介绍
根据现有资料,国内坡屋面的模板体系主要形式为:一是对既陡又高的坡屋面采用钢结构形式建立框架支模形式;二是对坡度较小或坡度虽大但高度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坡屋面采用单、双面支模方法。传统的双面支模方法是采用限位螺杆固定双面模板,底层模板下采用木枋作为背楞,背楞下采用钢管支撑,面层板上采用木枋作为横向龙骨,木枋上再用钢管扣紧、压紧。然而,对于既陡又高的混凝土结构坡屋面,现有的工艺技术就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保证施工屋面梁板混凝土时能较好地控制其密实性,同时能很好避免后期渗漏风险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尖屋顶大坡度斜屋面浇筑混凝土难以控制混凝土的密实性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使得既陡又高的混凝土尖顶坡屋面结构施工时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密实性,同时能很好避免后期屋面混凝土结构板渗漏风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包括底层模板和面层模板;所述底层模板通过满堂支撑排架固定,所述底层模板与待浇筑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屋面具有相同坡度;所述面层模板平行设置于所述底层模板上方,二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且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厚度与大坡度斜屋面的厚度一致,所述面层模板由下至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个浇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一、本技术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通过设置双层模板,分别为底层模板和面层模板,并在面层模板上预留浇筑槽,分段设置浇筑槽实现分层浇筑,从而很好地保证了现场尖顶坡屋面混凝土下料,同时使得混凝土振捣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整个混凝土结构尖屋顶坡屋面在施工完成后,其成型质量较好,能够避免整个混凝土结构尖屋顶坡屋面施工完成后出现冷缝、爆模等现象。二、本技术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加工制作方便,能够较好地处理混凝土的下料、振捣、模板后封闭的稳定性以及确保每段混凝土的施工不出现冷缝,有效保证了混凝土结构尖屋顶大坡度斜面板的结构安全和防水性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借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所述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与所述底层模板垂直设置。通过将布置的间距控制在600~800mm左右,不仅能有效保证混凝土尖屋顶的结构厚度,还能延长渗水路线,增加对渗透水的阻力。进一步地,还包括木楔块,所述木楔块的长边与所述底层模板钉接连接,所述木楔块的短边与满堂支撑排架的立杆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当底层模板设置的横向木枋与竖向木枋即横向龙骨和竖向龙骨因坡度较大,导致接触面较小、间隙较大情况时须用木楔块塞紧,并用铁钉钉紧,从而增强了整个尖顶坡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性,也不会因屋面坡度较大,竖向钢管支撑与横向龙骨的不完全接触或接触面较小而导致底层模板局部受力不均,从而避免底层模板出现漏浆现象。进一步地,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所述满堂支撑排架采用钢管搭设。例如选取Ф48mm×3.6mm钢管,满堂支撑排架由立杆和纵横扫地杆组合搭设而成。当然,纵横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道剪刀撑。通过设置横向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加强了满堂支撑排架的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一定间距为1000mm~1200mm。通过控制浇筑槽的竖向间距,这样既能较好地处理混凝土的下料、振捣、模板后封闭的稳定性以及确保每层混凝土的施工不出现冷缝。进一步地,为了控制浇筑段混凝土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向下流淌的流速和单位流量,所述浇筑槽的宽度为400mm~500mm。进一步地,面层模板上间隔设置横向龙骨,所述横向龙骨的间距≤200mm,所述横向龙骨采用40mm×90mm木枋制作而成。面层模板的布置间距可依据预制的面层模板模数级而定,横向龙骨与面层模板间采用铁钉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的节点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中满堂支撑排架与模板连接示意图。图中:10-底层模板,11-横向龙骨,12-竖向龙骨;20-面层模板;31-立杆;41-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42-止水片;5-木楔块;6-满堂支撑排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技术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的结构组成。本实施例中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面大于45°。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包括底层模板10和面层模板20;底层模板10通过满堂支撑排架6固定,底层模板10与待浇筑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屋面具有相同坡度;面层模板20平行设置于底层模板10上方,二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且形成空腔,空腔的厚度与大坡度斜屋面的厚度一致,面层模板20由下至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个浇筑槽(未图示)。具体来说,本技术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通过设置双层模板,分别为底层模板10和面层模板20,并在面层模板20上预留浇筑槽,分段设置浇筑槽实现分层浇筑,从而很好地保证了现场尖顶坡屋面混凝土下料,同时使得混凝土振捣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整个混凝土结构尖屋顶坡屋面在施工完成后,其成型质量较好,能够避免整个混凝土结构尖屋顶坡屋面施工完成后出现冷缝、爆模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紧固组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41,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41与底层模板垂直设置。通过将浇筑槽布置的间距控制在600~800mm左右,不仅能有效保证混凝土尖屋顶的结构厚度,还能延长渗水路线,增加对渗透水的阻力。也就是说,以浇筑槽为界,将整个混凝土结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屋面分为若干浇筑段,每个浇筑段的顶端均为浇筑槽,在浇筑施工时,通过对应浇筑段的浇筑槽上口进行下料浇筑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还包括木楔块5,木楔块5的长边与底层模板10钉接连接,木楔块5的短边与满堂支撑排架6的立杆3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当底层模板10设置的横向木枋与竖向木枋即横向龙骨11和竖向龙骨12因坡度较大,导致接触面较小、间隙较大情况时须用木楔块5塞紧,并用铁钉钉紧,从而增强了整个尖顶坡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性,也不会因屋面坡度较大,竖向钢管支撑与横向龙骨11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模板和面层模板;/n所述底层模板通过满堂支撑排架固定,所述底层模板与待浇筑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屋面具有相同坡度;/n所述面层模板平行设置于所述底层模板上方,二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且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厚度与大坡度斜屋面的厚度一致,所述面层模板由下至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个浇筑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模板和面层模板;
所述底层模板通过满堂支撑排架固定,所述底层模板与待浇筑的尖屋顶的大坡度斜屋面具有相同坡度;
所述面层模板平行设置于所述底层模板上方,二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连接且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厚度与大坡度斜屋面的厚度一致,所述面层模板由下至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个浇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所述内置式限位止水螺栓与所述底层模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楼混凝土结构尖屋顶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木楔块,所述木楔块的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海孙林荣张锋谭明丰马鸿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