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748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包括:模板、方木、槽钢、钢筋支架、L型拉杆、垫片、螺丝、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叠合楼板预制层,所述模板位于叠合楼板底端,所述槽钢安装于模板下方,所述方木位于模板以及槽钢之间,所述钢筋支架底端与于叠合楼板预制层上壁面相连接,所述L型拉杆弯曲端安装于钢筋支架上,所述L型拉杆竖直端贯穿于模板以及槽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新颖,连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不需要架设立柱,通过工具式的吊架,并利用板身自身和钢筋,对模板加以固定,可迅速完成砼的浇筑,拆模后,吊架模板均可重复使用,经济又方便。

A kind of formwork with bottom of laminated board cast-in-place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随着中央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以预制砼构件装配式建筑最为典型,在装配式构件中,叠合板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构件,叠合板安装时,需要设置板缝,这样有利于结构受力且经济,但是现有的板缝由于缝隙过小,不易对其进行浇筑,并且模板连接时不牢固,容易出现变形以及漏浆的问题,因此板缝的后浇板带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解决了现有的板缝由于缝隙过小,不易对其进行浇筑,并且模板连接时不牢固,容易出现变形以及漏浆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主要包括:模板、方木、槽钢、钢筋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主要包括:模板(1)、方木(2)、槽钢(3)、钢筋支架(4)、L型拉杆(5)、垫片(6)、螺丝(7)、第一套管(8)、第二套管(9)以及叠合楼板预制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位于叠合楼板底端,所述槽钢(3)安装于模板(1)下方,所述方木(2)位于模板(1)以及槽钢(3)之间,所述钢筋支架(4)安装于叠合楼板预制层(10)上,所述钢筋支架(4)底端与于叠合楼板预制层(10)上壁面相连接,所述L型拉杆(5)弯曲端安装于钢筋支架(4)上,所述L型拉杆(5)竖直端贯穿于模板(1)以及槽钢(3),所述垫片(6)套装于L型拉杆(5)竖直端,并与槽钢(3)下壁面相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主要包括:模板(1)、方木(2)、槽钢(3)、钢筋支架(4)、L型拉杆(5)、垫片(6)、螺丝(7)、第一套管(8)、第二套管(9)以及叠合楼板预制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位于叠合楼板底端,所述槽钢(3)安装于模板(1)下方,所述方木(2)位于模板(1)以及槽钢(3)之间,所述钢筋支架(4)安装于叠合楼板预制层(10)上,所述钢筋支架(4)底端与于叠合楼板预制层(10)上壁面相连接,所述L型拉杆(5)弯曲端安装于钢筋支架(4)上,所述L型拉杆(5)竖直端贯穿于模板(1)以及槽钢(3),所述垫片(6)套装于L型拉杆(5)竖直端,并与槽钢(3)下壁面相贴合,所述螺丝(7)套装于L型拉杆(5)竖直端,并与垫片(6)相贴合,所述第一套管(8)套装于L型拉杆(5)竖直端,所述第二套管(9)套装于钢筋支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底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4)与L型拉杆(5)连接处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承载板(11)、固定板(12)以及限位柱(13);
所述承载板(11)安装于钢筋支架(4)以及L型拉杆(5)连接处,并位于连接处下壁面上,所述固定板(12)位于承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侯志峰张东寇晓彬刘亚东高贤禹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