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54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支护模板,两个支护模板对称设置,所述支护模板包括若干个子模板,所述子模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若干所述子模板与相邻的子模板间设置有连接构件,两相对的所述子模板间连接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加方便楼板后浇带模板的支设,且方便模板的回收利用,节约施工成本的效果。

A supporting structure used for post cast strip of floor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楼板后浇带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支设模板,即在后浇带宽度两侧安装模板将两侧的混凝土隔开。目前对于楼板的后浇带施工,板面通常捆扎有两层钢筋,传统模板的支设与钢筋的捆扎同步进行,至少在下层钢筋捆扎完成后就必须支设后浇带模板,现有模板通常一体设置,模板上开设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支设模板时,将模板下方的卡槽卡于钢筋,同时绑扎上层钢筋时,将上层钢筋嵌入模板上方的卡槽内,在施加一些辅助固定措施。公告号为CN2076729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后浇带支护模板,该专利的技术要点是:浇筑支撑架的顶端的两个第一钢板上设有两个支撑模板,两个支撑模板分别通过连接杆上的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固定,同时连接杆上的紧固结构固定于限位结构,使两个支撑模板固定更加牢固,使两个支撑模板与第一钢板垂直设置,便于在浇筑过程中后浇带的预留,方便了后浇带的后期浇筑,同时第二限位套与连接杆滑动连接便于预留不同的后浇筑带。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模板拆卸时,需要将模板敲下,该专利中模板跨度过长,敲下后模板难以取出,且由于模板跨度长敲击时对模板的施力不均,模板敲落后损毁较大,难以再继续利用,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更加方便楼板后浇带模板的支设,且方便模板的回收利用,节约施工成本。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支护模板,两个支护模板对称设置,所述支护模板包括若干个子模板,所述子模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若干所述子模板与相邻的子模板间设置有连接构件,两相对的所述子模板间连接有支撑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模时对单个子模板逐一敲落,单个子模板的跨度较小,单个子模板在敲落时的受力更加均匀,子模板敲落后损伤较少,可回收再次利用,并且通过设置支撑机构使两端的子模板在浇筑的时候不易被水泥浆推动形成位移,从而提高了浇筑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若干插接块和连接件,若干所述插接块设置于子模板靠近支撑机构的端面并且向支撑机构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插接块对称设置于子模板靠近相邻的子模板的两侧,所述插接块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以及分别与两根插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两根所述插杆分别与两相邻的子模板上的插接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插入至插接孔内使两相邻的子模板相对固定,当需要分离子模板时只需把连接件取出便可实现子模板的逐一拆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部件和用于调节两个支撑部件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两个支撑部件分别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子模板,两个支撑部件中的其中一个支撑部件设有导向杆,另一个支撑部件设有与导向杆滑动配合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使两个支撑部件的距离可调,使支撑机构能适用不同宽度的后浇带,提高了支护模板的灵活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若干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并通过支撑柱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子模板抵接,所述的通孔以及导向杆分别设置于两组对应的第一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柱,在保证支撑部件的强度的前提下又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支撑部件的整体重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套设于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并穿过另一第一支撑板,且调节螺母与第一支撑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母,由于调节螺母与第一支撑板抵接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固定板固定连接,当向外旋动调节螺母时,第一支撑板被调节螺母推向外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模板靠近支撑机构的端面设置有燕尾块,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燕尾块滑移配合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和燕尾块配合使子模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安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模板靠近支撑机构的端面向支撑机构延伸有若干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均匀对称设置于子模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敲落子模板时,在子模板外侧对应加强块的位置敲击,加强块对敲击部位进行加厚,提高了子模板某些位置的强度,避免子模板因敲击而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拆模时,单个子模板在敲落时的受力更加均匀,子模板敲落后损伤较少,可回收再次利用,支撑机构使两端的子模板在浇筑的时候不易被水泥浆推动形成位移,从而提高了浇筑质量;2.支撑部件的距离可调整使支护结构能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后浇带;3.加强块使子模板的某些位置强度变高,更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护模板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护模板;2、子模板;21、卡槽;22、燕尾块;23、加强块;3、连接构件;31、插接块;311、插接孔;32、连接件;321、插杆;322、连接杆;4、支撑机构;41、支撑部件;411、第一支撑板;412、第二支撑板;413、支撑柱;414、燕尾槽;42、调节组件;421、调节螺杆;422、调节螺母;423、导向杆;42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护模板1,支护模板1由若干个子模板2构成,子模板2的两端设置有四个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21,卡槽21呈“U”型,四个卡槽21分别在子模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参照图1和图2,子模板2靠近相对的子模板2的端面上向内延伸有插接块31,插接块31设置有四个分别在子模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插接块31上开设有插接孔311,插接孔311垂直于子模板2的排列方向贯穿插接块31。参照图1和图2,子模板2内侧的端面上向内延伸有加强块23,加强块23有四个设置于子模板2靠近相对的子模板2的端面上,四个加强块23分别在子模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加强块23的水平截面和竖直截面的形状设置为矩形。参照图1和图2,两相邻的子模板2间设置有连接件32,连接件32包括两个插杆321以及分别与两个插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22,插杆321和连接杆322的截面呈矩形,两个插杆321与插接孔311插接配合。参照图1和图2,子模板2内侧的端面连接有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部件41和设置于两个支撑部件41之间的调节组件42,支撑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支护模板(1),两个支护模板(1)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模板(1)包括若干个子模板(2),所述子模板(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21),若干所述子模板(2)与相邻的子模板(2)间设置有连接构件(3),两相对的所述子模板(2)间连接有支撑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支护模板(1),两个支护模板(1)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模板(1)包括若干个子模板(2),所述子模板(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21),若干所述子模板(2)与相邻的子模板(2)间设置有连接构件(3),两相对的所述子模板(2)间连接有支撑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3)包括若干插接块(31)和连接件(32),若干所述插接块(31)设置于子模板(2)靠近支撑机构(4)的端面并且向支撑机构(4)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插接块(31)对称设置于子模板(2)靠近相邻的子模板(2)的两侧,所述插接块(31)上设置有插接孔(311),所述连接件(3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321)以及分别与两根插杆(32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22),两根所述插杆(321)分别与两相邻的子模板(2)上的插接孔(311)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后浇带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部件(41)和用于调节两个支撑部件(41)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42)两个支撑部件(41)分别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子模板(2),两个支撑部件(41)中的其中一个支撑部件(41)设有导向杆(423),另一个支撑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辉程礼明洪安德黄林花江爱涛蒋建新林仁萍
申请(专利权)人:皓耀时代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