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和洗涤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41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和洗涤塔,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包括内漏斗(1)、外漏斗(2)和螺旋输送机构(3),内漏斗(1)套设于外漏斗(2)内,内漏斗(1)与外漏斗(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外漏斗(2)含有外斗体(4)和内挡环(5),外斗体(4)与内挡环(5)之间形成环形集水槽(7),螺旋输送机构(3)含有内外套设的螺旋输送杆(11)和外筒体(12),环形集水槽(7)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内漏斗(1)的内部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和洗涤塔能够对成分复杂的煤气进行处理,完成煤气的除尘和回收,对于减少此类煤气对空气的严重污染、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A double funnel collecting device and a wash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和洗涤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还涉及一种含有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的洗涤塔。
技术介绍
高炉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根据检修和处理事故的需要中断炼铁生产,安排计划性休风,例如处理损坏的冷却壁,此时需要降料面打水;有时会因其他原因中断炼铁生产,进行非计划休风。在休风时高炉停止鼓风、停止喷吹燃料,高炉内原有的原燃料反应不充分,再加上因降料面打水等操作,此时排出的煤气成分复杂,具有湿度大、温度高(150℃-300℃)、粉尘多(40g/Nm3-100g/Nm3)、易爆炸等特点,不符合回收要求。对于这部分煤气,不适宜用高炉生产流程中的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国内外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只能打开炉顶放散阀进行大放散处理,把含有大量粉尘污染物的大放散煤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高炉煤气除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和洗涤塔,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和洗涤塔能够对成分复杂的煤气进行处理,完成煤气的除尘和回收,对于减少此类煤气对空气的严重污染、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包括内漏斗、外漏斗和螺旋输送机构,内漏斗套设于外漏斗内,内漏斗与外漏斗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漏斗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外漏斗含有外斗体和内挡环,内挡环套设于外斗体的下端内,外斗体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外斗体的下端与内挡环的下端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密封连接,外斗体与内挡环之间形成环形集水槽,环形连接板内设有排污通孔,螺旋输送机构位于内漏斗和外漏斗的下方,螺旋输送机构含有内外套设的螺旋输送杆和外筒体,环形集水槽通过排污通孔与外筒体的内部连通,内漏斗的内部与外筒体的内部连通。内漏斗和外漏斗均为直立状态,内漏斗的轴线、外斗体的轴线、环形连接板的轴线和内挡环的轴线重合。内漏斗的上端高于外漏斗的上端,内漏斗的下端与外漏斗的下端齐平,内漏斗的上下两端和外斗体的上下两端均为开放状态。外斗体的上端外径大于内漏斗的上端外径。外斗体的下端与内挡环的下端齐平,内挡环与内漏斗之间存在设定距离。沿远离排污通孔的环形连接板的周向,环形连接板的上表面逐渐升高。外筒体呈水平状态,外筒体的外径小于内挡环的内径。外筒体的轴线与内漏斗的轴线垂直并相交。内漏斗、外漏斗和螺旋输送机构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外筒体的一端为开放状态,外筒体的另一端外连接有电机,该电机能够驱动螺旋输送杆自转。一种洗涤塔,含有壳体和上述的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内漏斗和外漏斗均位于壳体内,外筒体的一端位于壳体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2、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固液混合物实现完全收集,不会对收集装置下方的生产工艺和相关设备产生任何影响。3、本专利技术既能保证含尘气体的顺畅流动,又能实现对固液混合物的收集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4、本专利技术不但适用于新建工程,而且可应用于已有工程的洗涤塔改造。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双层漏斗收集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外漏斗和螺旋输送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环形连接板的上表面有坡度时的示意图。1、内漏斗;2、外漏斗;3、螺旋输送机构;4、外斗体;5、内挡环;6、排污通孔;7、环形集水槽;8、环形连接板;9、固液混合物;10、含尘气体;11、螺旋输送杆;12、外筒体;1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包括内漏斗1、外漏斗2和螺旋输送机构3,内漏斗1套设于外漏斗2内,内漏斗1与外漏斗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漏斗1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圆锥筒形结构,外漏斗2含有外斗体4和内挡环5,内挡环5套设于外斗体4的下端内,外斗体4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圆锥筒形结构,外斗体4的下端与内挡环5的下端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8密封连接,外斗体4与内挡环5之间形成环形集水槽7,环形连接板8内设有排污通孔6,螺旋输送机构3位于内漏斗1和外漏斗2的下方,螺旋输送机构3与内漏斗1和外漏斗2均连接,螺旋输送机构3含有内外套设的螺旋输送杆11和外筒体12,环形集水槽7通过排污通孔6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内漏斗1的内部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漏斗1和外漏斗2均为直立状态,内漏斗1的轴线、外斗体4的轴线、环形连接板8的轴线和内挡环5的轴线重合。外漏斗2为一体式结构,外斗体4、内挡环5和环形连接板8焊接为一体。内漏斗1的上端高于外漏斗2的上端,内漏斗1的下端与外漏斗2的下端齐平,内漏斗1的上下两端和外斗体4的上下两端均为开放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内漏斗1的锥度与外斗体4的锥度相同,内漏斗1的壁厚与外斗体4的壁厚相同,外斗体4的上端外径大于内漏斗1的上端外径。外斗体4的下端与内挡环5的下端齐平,外斗体4的下端与环形连接板8的下端齐平,内挡环5与内漏斗1之间存在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沿远离排污通孔6的环形连接板8的周向,环形连接板8的上表面逐渐升高,即环形连接板8的上表面含有坡度,这种坡度设置有利于喷淋水携带粉尘形成的固液混合物9的顺利排出。环形连接板8的上表面坡度的大小根据气体的粉尘含量设定,粉尘含量大时要求环形连接板8的上表面坡度较大,便于固液混合物9的顺利排出,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筒体12和螺旋输送杆11均呈水平状态,外筒体12的轴线与螺旋输送杆11的轴线重合,内漏斗1的下端和外漏斗2的下端均与外筒体12连接,外筒体12的外径小于内挡环5的内径。优选外筒体12的外径为内挡环5的内径的10%-20%,以便于气体可以顺利地绕过外筒体12向上通过内挡环5的下端进入所述环形通道,以及继续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外筒体12的轴线与内漏斗1的轴线垂直并相交。外漏斗2的下端均与外筒体12有两个连接部位,排污通孔6位于该连接部位。螺旋输送杆11含有内传动杆和外螺旋片,螺旋输送杆11与外筒体12之间的间隙可以为1mm-5mm。外筒体12的一端为开放状态,外筒体12的另一端外连接有电机,该电机能够驱动螺旋输送杆11以螺旋输送杆11的轴线为轴转动。环形连接板8在外筒体12的轴线两侧的部分互为镜像,内挡环5的下端内径和所述环形通道的大小根据含尘气体流量确定,保证含尘气体的顺畅流动。在使用时,由于含尘气体遇水产生的溶液具有腐蚀性,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的所有结构全部采用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或采用普通钢板喷涂防锈漆。即内漏斗1、外漏斗2和螺旋输送机构3采用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或采用普通钢板喷涂防锈漆。下面介绍一种洗涤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包括内漏斗(1)、外漏斗(2)和螺旋输送机构(3),内漏斗(1)套设于外漏斗(2)内,内漏斗(1)与外漏斗(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漏斗(1)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外漏斗(2)含有外斗体(4)和内挡环(5),内挡环(5)套设于外斗体(4)的下端内,外斗体(4)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外斗体(4)的下端与内挡环(5)的下端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8)密封连接,外斗体(4)与内挡环(5)之间形成环形集水槽(7),环形连接板(8)内设有排污通孔(6),螺旋输送机构(3)位于内漏斗(1)和外漏斗(2)的下方,螺旋输送机构(3)含有内外套设的螺旋输送杆(11)和外筒体(12),环形集水槽(7)通过排污通孔(6)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内漏斗(1)的内部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包括内漏斗(1)、外漏斗(2)和螺旋输送机构(3),内漏斗(1)套设于外漏斗(2)内,内漏斗(1)与外漏斗(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漏斗(1)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外漏斗(2)含有外斗体(4)和内挡环(5),内挡环(5)套设于外斗体(4)的下端内,外斗体(4)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外斗体(4)的下端与内挡环(5)的下端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8)密封连接,外斗体(4)与内挡环(5)之间形成环形集水槽(7),环形连接板(8)内设有排污通孔(6),螺旋输送机构(3)位于内漏斗(1)和外漏斗(2)的下方,螺旋输送机构(3)含有内外套设的螺旋输送杆(11)和外筒体(12),环形集水槽(7)通过排污通孔(6)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内漏斗(1)的内部与外筒体(12)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漏斗(1)和外漏斗(2)均为直立状态,内漏斗(1)的轴线、外斗体(4)的轴线、环形连接板(8)的轴线和内挡环(5)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漏斗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漏斗(1)的上端高于外漏斗(2)的上端,内漏斗(1)的下端与外漏斗(2)的下端齐平,内漏斗(1)的上下两端和外斗体(4)的上下两端均为开放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得刚段国建陈秀娟全强孟凯彪宿立伟冯燕波靳征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