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050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前部铰接有四个箱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手动进样阀,所述手动进样阀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流动相组件,所述流动相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高压泵,所述高压泵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所述高压泵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在混合好的流动相经传输到导入到色谱柱内时,用户控制多个加热圈的工作,使加热圈产生热量,并快速对管体进行加热,管体外壁受热均匀,进而使管体内色谱柱受热均匀,保证了大豆样品正常分离。

A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
本技术涉及柱色谱法的
,具体为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
技术介绍
豆磷脂是从生产大豆油的油脚中提取的产物,是由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所组成的酯,能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大豆磷脂的组成成分复杂,主要含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酸及其他磷脂,为浅黄至棕色的黏稠液体或白色至浅棕色的固体粉末;用户在提取大豆中的豆磷脂时,一般采用柱色谱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流动相在导入色谱柱内时,一般采用加热板的方式对流动相和色谱柱进行加热,而该方式的加热方式较慢,并且受热不均匀,导致影响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流动相在导入色谱柱内时,一般采用加热板的方式对流动相和色谱柱进行加热,而该方式的加热方式较慢,并且受热不均匀,导致影响测量结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前部铰接有四个箱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手动进样阀,所述手动进样阀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流动相组件,所述流动相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高压泵,所述高压泵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所述高压泵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色谱柱,所述色谱柱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内部;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上表面,所述检测器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桶,所述加热桶固定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所述加热桶的内侧壁焊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加热圈,所述加热圈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加热圈为环形状,所述加热圈贴附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流动相组件包括托盘、容量瓶、把手和滑轨,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对称螺栓固定有所述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滑动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的前表面固定有所述把手,所述托盘的顶部安装有规则排列的所述容量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托盘的前方,所述缺口上设置有束管组件,所述束管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缺口上粘接有规则排列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靠近所述缺口粘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底部粘接有第二限位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均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混合好的流动相经传输到导入到色谱柱内时,用户控制多个加热圈的工作,使加热圈产生热量,并快速对管体进行加热,管体外壁受热均匀,进而使管体内色谱柱受热均匀,保证了大豆样品正常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内部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加热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杆体与第二限位部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外壳组件;11、外壳体;12、箱门;13、第一隔板;131、缺口;14、第二隔板;15、第三隔板;20、手动进样阀;30、流动相组件;31、托盘;32、容量瓶;33、把手;34、滑轨;40、束管组件;41、第一限位部;42、杆体;43、第二限位部;50、高压泵;60、混合箱;70、色谱柱;80、加热组件;81、加热桶;82、温度探头;83、管体;84、加热圈;85、凹槽;90、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包括:外壳组件10,所述外壳组件10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的前部铰接有四个箱门12,所述外壳体11的内侧壁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手动进样阀20,所述手动进样阀2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一侧;流动相组件30,所述流动相组件30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13的顶部;高压泵50,所述高压泵50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所述高压泵50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混合箱60,所述混合箱60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加热组件80,所述加热组件80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15的顶部;色谱柱70,所述色谱柱70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80的内部;检测器90,所述检测器9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内部上表面,所述检测器90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加热组件80包括加热桶81,所述加热桶81固定于所述第三隔板15的顶部,所述加热桶81的内侧壁焊接有管体83,所述管体83的外侧壁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加热圈84,所述加热圈84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加热圈84为环形状,所述加热圈84贴附所述管体83的外侧壁;在混合好的流动相经传输到导入到色谱柱70内时,用户控制多个加热圈84的工作,使加热圈84产生热量,并快速对管体83进行加热,管体83外壁受热均匀,进而使管体83内色谱柱70受热均匀,保证了大豆样品正常分离。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加热桶81上开设有凹槽85,所述凹槽85设置有温度探头82,所述温度探头82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由温度探头82的设置,便于测量管体83上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设备中,用户观察终端设备得知管体83温度,终端设备未在说明书附图中体现。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流动相组件30包括托盘31、容量瓶32、把手33和滑轨34,所述第一隔板13的顶部对称螺栓固定有所述滑轨34,两个所述滑轨34之间滑动有所述托盘31,所述托盘31的前表面固定有所述把手33,所述托盘31的顶部安装有规则排列的所述容量瓶32;用户在将多个容量瓶32导出时,通过抽拉托盘31,使托盘31在滑轨34上滑动,从而将整个托盘31导出,便于更换容量瓶32。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组件(10),所述外壳组件(10)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的前部铰接有四个箱门(12),所述外壳体(11)的内侧壁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n手动进样阀(20),所述手动进样阀(2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一侧;/n流动相组件(30),所述流动相组件(30)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13)的顶部;/n高压泵(50),所述高压泵(50)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所述高压泵(50)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n混合箱(60),所述混合箱(60)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n加热组件(80),所述加热组件(80)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15)的顶部;/n色谱柱(70),所述色谱柱(70)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80)的内部;/n检测器(90),所述检测器(9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内部上表面,所述检测器(90)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件(10),所述外壳组件(10)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的前部铰接有四个箱门(12),所述外壳体(11)的内侧壁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
手动进样阀(20),所述手动进样阀(2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一侧;
流动相组件(30),所述流动相组件(30)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13)的顶部;
高压泵(50),所述高压泵(50)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所述高压泵(50)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
混合箱(60),所述混合箱(60)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14)的顶部;
加热组件(80),所述加热组件(80)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15)的顶部;
色谱柱(70),所述色谱柱(70)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80)的内部;
检测器(90),所述检测器(9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内部上表面,所述检测器(90)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液相色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80)包括加热桶(81),所述加热桶(81)固定于所述第三隔板(15)的顶部,所述加热桶(81)的内侧壁焊接有管体(83),所述管体(83)的外侧壁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加热圈(84),所述加热圈(84)的电性输入端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加热圈(84)为环形状,所述加热圈(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紫新李敏强耿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曼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