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59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将现有的W火焰锅炉前后炉拱上的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乏气管断开,取消通往燃烧室的乏气风管;利用原有的一次风乏气的喷口和位置,将二次风总量的5%~30%以与竖直方向成0°~60°的角度和10~50m/s的速度向下射入燃烧室。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装置,是在煤粉燃烧器的原一次风乏气喷口位置,插入二次风风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消除现有W火焰锅炉送风方式的不合理性;2)可以提高煤粉气流火焰的稳定性,增加火焰行程,强化燃烧后期氧量的补充与混合,降低飞灰含碳量等;3)充分利用原有的燃烧系统结构,十分适用于对现有W火焰锅炉的技术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和装置,属于w型火焰锅炉燃烧
技术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无烟煤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探明储量近1200 亿吨。但由于无烟煤的挥发份含量较低,挥发份析出温度高,致使煤粉气流着 火困难,燃烧不稳定,不易燃尽,造成锅炉运行中机械不完全燃烧增加,锅炉 效率较低。为提高燃烧无烟煤等低反应能力煤种锅炉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了美国FW公司FW-W型火焰锅炉燃烧技术。同 时国内东方锅炉厂通过引进和消化美国FW公司技术,设计出多台FW-W型火焰 锅炉并开始投入市场,如上安电厂3、 4号机组、山西阳泉电厂l、 2号机组。FW-W型火焰锅炉的结构与常规燃煤锅炉不同,它包括锅炉体下部的燃烧 室、锅炉体上部的燃尽室和煤粉燃烧器;所述燃烧室的深度比燃尽室大,且燃 烧室前面突出部分的顶部构成炉拱,所述煤粉燃烧器装设在炉拱上,下喷的煤 粉气流着火后向下伸展,在燃烧室的中下部折转向上,沿燃烧室中轴线上升, 从而形成W型火焰,未完全燃烧产物随烟气流上升进入燃尽室继续燃烧。东方锅炉厂和美国FW公司的FW-W型火焰锅炉都采用旋风分离式煤粉浓 淡燃烧器,该燃烧器错列布置在前后墙的两个拱上。 一次风煤粉气流同时切向 进入两个并列的旋风分离式燃烧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量煤粉颗粒被甩到 分离器外壁,从而提高了燃烧器喷口下射主煤粉气流的煤粉浓度,有利于着火。 含粉较少的乏气在旋风分离器中心部分被引出,旋风分离器中心管引出的乏气在拱上靠近炉膛中心部位送入炉膛。炉拱部送入少量的二次风,用以冷却喷口 和提供燃烧初期的需氧量,大量的二次风从前后墙分三级水平均匀送入,以实 现无烟煤的分级供氧和燃烧。附图1为FW-W型火焰锅炉的燃烧系统结构示意图。沿炉膛宽度方向上排列 有多个燃烧器,在图1中只画了前墙的其中一支燃烧器,前后墙为对称布置。 在附图1中,1,为燃尽室,2,为乏气引出管,3,为乏气调节挡板,4,为FW 旋风分离器,5'为一次风风粉管,6'为油点火器,7'为二次风挡板,8'为 环形二次风箱,9'为前墙F层二次风,10'为前墙E层二次风,IT为前墙D 层二次风,12'为拱上C层环形二次风喷口, 13'为拱上B层环形二次风喷口, 14,为主煤粉气流喷口, 15'为拱上A层环形二次风喷口, 16'为一次风乏气 喷口, 17'为炉拱,18'为水冷壁,19'为燃烧室。但在实际运行中,尤其是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下,东方锅炉厂和美国FW公 司的FW-W型火焰锅炉燃烧技术暴露出煤粉气流火焰稳定性差,炉膛出口氧量 偏低,飞灰含碳量高,燃烧经济性差等的问题。FW-W型火焰锅炉在高负荷下的燃烧经济性较差,究其原因与送风方式不合 理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按照FW的设计思想和运行原则,拱上只有一定比例的 少量二次风,燃烧系统所需的绝大部分二次风从炉拱下部前后墙水平分层送入 燃烧室,其中约65。/。左右的二次风从F层喷口送入。可是,前后墙水平分层送入 的二次风全部在煤粉气流的背火侧,同时相应的炉拱上部的送风很少,造成煤 粉气流的向火侧补氧条件较差,导致空气和煤粉气流在着火后期的混合较差, 最终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和煤粉的燃尽,因此,该送风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 性。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煤粉颗粒较粗,为了保持燃烧的稳定性,炉拱上的二 次风基本上不投,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煤粉气流向火侧的补氧条件变得更差, 这表明FW所设计的拱上二次风加入位置是不合适的,送风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 出。从大量的运行实践表明,在高负荷下,开启乏气风并不能改善燃烧状况,相反燃烧状况往往恶化,因此目前基本上所有的FW-W型火焰锅炉在运行中都将 乏气风关闭,乏气喷口处于无用状态。这种现象与FW公司提供的设计思想和运行指导原则相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点造成的1、 风幕效应。乏气风含有一定量的煤粉浓度,能够强烈的阻挡高温烟气对 一次风煤粉气流的辐射传热,大大降低了主煤粉气流的吸热量。2、 煤粉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不理想。根据FW的设计思路,乏气风的大小 应对应着一次风主气流的煤粉浓度的高低和风速的大小。由于煤粉旋风分离器 分离效果不理想,细的煤粉颗粒分离不下来,随着乏气进入炉膛;煤粉颗粒的 细度和浓度是煤粉气流着火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乏气风量的加大,主气流的煤 粉颗粒的平均细度变得更粗、浓度降低,这更加恶化了主气流的着火和稳燃条 件。3、 一次风射流行程不够。乏气风加大, 一次风主气流速降低,气流刚性降 低,主气流的穿透深度和行程不够长,造成主气流吸收炉膛辐射热和巻吸高温 热烟气的量不够,从而造成煤粉气流着火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 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将现有的W火焰锅炉前后炉拱上的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乏气管断开,取消 通往燃烧室的乏气风;利用原有的一次风乏气的喷口和位置,将二次风总量的5 % 30%以与竖直方向成0° 60°的角度和10 50m/s的速度向下射入燃烧室。本专利技术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现有W火焰 锅炉的一次风乏气置换为二次风,可以消除原有送风方式的不合理性。主要原 因如下1) 增加煤粉气流的向火侧的二次风量的补充,可以改善向火侧补氧条件, 强化向火侧的氧量的混合与燃烧强度。2) 减少煤粉气流的背火侧的二次风的量,可以降低煤粉气流在着火早期混 入的空气量,提高着火区域的温度水平,增强煤粉气流对高温烟气的巻吸混合, 达到着火提前而且稳定煤粉气流火焰的作用。3) 取消乏气风,虽然增加了主燃烧器煤粉喷口的气流速度,降低了煤粉浓 度,但也相应地增加了主煤粉气流中细粉的含量,这对降低着火所需能量,提 早着火十分有利。4) 取消乏气风,相应地增加了主燃烧器煤粉喷口的煤粉气流火焰的刚度, 增加了气流的穿透深度,延长了煤粉火焰的行程,提高了煤粉颗粒在炉内的停 留时间,提高了煤粉颗粒的燃尽程度,对降低飞灰含碳量十分有利。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装置, 它包括锅炉体下部的燃烧室、锅炉体上部的燃尽室和煤粉燃烧器,所述燃烧室 的深度比燃尽室大,燃烧室前面突出部分的顶部构成炉拱,所述煤粉燃烧器设 置在炉拱上;在所述煤粉燃烧器的原一次风乏气喷口位置,插入二次风风管, 该风管内引入的是W型火焰锅炉的一部分二次风。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煤粉燃烧器是旋风分离式煤粉浓淡燃烧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次风风管上设有阀门,用以调节二次风 的进风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次风风管的前端向炉膛中心线方向倾斜,与竖直方向成0° 60°的角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次风风管与炉拱之间设有密封法兰。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W火焰锅炉在运行中都将乏气风关闭,乏气喷口处于 无用状态。因此,利用现有的一次风乏气的喷口和位置送入二次风,可以避免 由于重新开孔造成的对水冷壁结构的破坏。在一次风乏气喷口内新插入一根二 次风管,并且风管的前端向炉膛中心方向倾斜,可以起到控制和调节加入的二 次风风量、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现有的W火焰锅炉前后炉拱上的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乏气管断开,取消通往燃烧室的乏气风管;利用原有的一次风乏气的喷口和位置,将二次风总量的5%~30%以与竖直方向成0°~60°的角度和10~50m/s的速度向下射入燃烧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岩梅蒋宏利蒋淑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