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16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32
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上筒体、换热段和下筒体,所述换热段由至少两组换热板组件由上而下拼接而成,所述换热板组件包括两端的管板以及设置在管板之间若干数量并且依次排列的金属板。该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通过优化换热板组件结构,在相邻两块金属板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作为分隔垫板,整体换热效果显著,利用此设备换热后回收的热空气用于纳米碳酸钙的预烘干,整体可节约能耗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Low temperature waste heat recovery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设备
,具体涉及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无机粉体(如纳米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等)的生产过程中均有烘干工艺,烘干过程均采用常压烘干,排出气体为高湿度热气体(湿度大于70℃,温度在80-95℃),具有一定的潜热,由于此气体气体含有微量粉尘,现在大多数为直接排放,浪费很大的热量,一直没有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上筒体、换热段和下筒体,所述换热段由至少两组换热板组件由上而下拼接而成,所述换热板组件包括两端的管板以及设置在管板之间若干数量并且依次排列的金属板,相邻两块所述金属板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优选的,所述换热段由三组换热板组件焊接连接组成,最上端的所述换热板组件一侧由大小头包裹,所述大小头另一端焊接连接热气出口,最上端的所述换热板组件另一侧和中间的所述换热板组件一侧由第一管道包裹,中间的所述换热板组件的另一侧和最下端的所述换热板组件一侧由第二管道包裹。优选的,所述管板上设有对称的4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均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有金属板后延伸至另一端的管板,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上筒体顶部设有进气口,一侧设有检查口。优选的,所述下筒体一侧设有出气口,另一侧末端设有出水口。优选的,所述上筒体、换热段和下筒体之间均通过法兰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均为长条状,所述横向高分子材料紧贴在相邻两块金属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纵向高分子材料紧贴在相邻两块金属板的左右两端。优选的,所述金属板为铝板。优选的,所述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均为工程材料。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通过优化换热板组件结构,在相邻两块金属板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作为分隔垫板,整体换热效果显著,利用此设备换热后回收的热空气用于纳米碳酸钙的预烘干,整体可节约能耗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的换热板组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的横向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的纵向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的管板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括上筒体1、换热段和下筒体3,换热段由至少两组换热板组件2由上而下拼接而成,换热板组件2包括两端的管板27以及设置在管板27之间若干数量并且依次排列的金属板26,相邻两块金属板26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25和纵向高分子材料24。进一步的,换热段由三组换热板组件2焊接连接组成,最上端的换热板组件2一侧由大小头22包裹,大小头22另一端焊接连接热气出口221,最上端的换热板组件2另一侧和中间的换热板组件2一侧由第一管道21包裹,中间的换热板组件2的另一侧和最下端的换热板组件2一侧由第二管道23包裹。进一步的,管板27上设有对称的4个安装孔271,安装孔271上均设有螺栓28,螺栓28贯穿所有金属板26后延伸至另一端的管板27,并通过螺母29进行固定。进一步的,上筒体1顶部设有进气口11,一侧设有检查口12。进一步的,下筒体3一侧设有出气口31,另一侧末端设有出水口32。进一步的,上筒体1、换热段和下筒体3之间均通过法兰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横向高分子材料25和纵向高分子材料24均为长条状,横向高分子材料25紧贴在相邻两块金属板25的上下两端,纵向高分子材料24紧贴在相邻两块金属板25的左右两端。进一步的,金属板26为铝板。进一步的,横向高分子材料25和纵向高分子材料24均为工程材料。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原理:使用时,带湿气的余热气体(湿度大于70℃,温度在80-95℃)由顶部的进气口11进入,经过换热段和下筒体3后由出气口31排出,金属板26为铝板作为传热介质,其具有导热效果好,耐腐蚀,质轻,价廉等优点,优化换热板组件2结构,在相邻两块金属板26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25和纵向高分子材料24作为分隔垫板,优选的,横向高分子材料25和纵向高分子材料24均为工程材料,整体换热效果显著,整个换热器本体为立式结构,带湿气的余热气体由上往下流动,冷凝水由出水口32排出,冷凝水在金属板26由上往下流动的同时自动冲洗微量附着在金属板26上的粉尘等残留物体,使得金属板26表面保持清洁,能够长期使用并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冷空气由下往上走,从最下端的裸露在外侧的换热板组件2进入,分别经过第二管道23、中间的换热板组件2、第一管道21、最上端的换热板组件2后由大小头22和热气出口221流出,排出的热空气温度大于60°,在上筒体1一侧设有检查口12,遇到设备异常时可以通过检查口进行检查,此设备换热后回收的热空气用于纳米碳酸钙的预烘干,整体可节约能耗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优化换热板组件2结构,在相邻两块金属板26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25和纵向高分子材料24作为分隔垫板,整体换热效果显著,利用此设备换热后回收的热空气用于纳米碳酸钙的预烘干,整体可节约能耗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上筒体、换热段和下筒体,所述换热段由至少两组换热板组件由上而下拼接而成,所述换热板组件包括两端的管板以及设置在管板之间若干数量并且依次排列的金属板,相邻两块所述金属板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上筒体、换热段和下筒体,所述换热段由至少两组换热板组件由上而下拼接而成,所述换热板组件包括两端的管板以及设置在管板之间若干数量并且依次排列的金属板,相邻两块所述金属板之间依次交替填充横向高分子材料和纵向高分子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由三组换热板组件焊接连接组成,最上端的所述换热板组件一侧由大小头包裹,所述大小头另一端焊接连接热气出口,最上端的所述换热板组件另一侧和中间的所述换热板组件一侧由第一管道包裹,中间的所述换热板组件的另一侧和最下端的所述换热板组件一侧由第二管道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上设有对称的4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均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有金属板后延伸至另一端的管板,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艳丰方笑霞祝雪芬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五星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