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940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由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由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一轴实施驻车制动,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二轴实施驻车制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驻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控制设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驻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驻车制动系统(AutomatedParkingBrake:APB)的普及,为了降低成本和设计难度,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辆取消了P档锁止机构,而改为采用自动驻车制动系统。现有的自动驻车制动系统通常包括控制单元和安装在后轴上的驻车制动器。例如,驻车制动器通常包括制动盘、驻车制动钳和驻车制动电机及减速机构等,而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可以集成在电子稳定性系统(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中。控制单元通过控制驻车制动器而在车辆停止时实现车辆的驻车制动和在车辆起步时释放驻车制动。根据关于机动车辆制动性能的规定(例如,ECER13H或GB21670‐2008):当电控传输内部、除供电线路外的电控单元外部线路发生损坏或控制装置失效时,仍能从驾驶位置进行驻车制动并使满载车辆在8%的上、下坡道保持静止。然而,由于很多车辆没有P档锁止机构而仅依靠自动驻车系统来实现驻车制动,所以,当出控制单元故障、电源故障、线束故障或驻车制动电机及减速机构故障等现象时,自动驻车制动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且没有额外的措施来保证驻车制动,从而导致车辆失去驻车制动能力而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车辆处于斜坡位置时容易出现危险。因此,需要一种更安全的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驻车的安全性。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由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由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一轴实施驻车制动,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二轴实施驻车制动。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是所述车辆的后轴,且所述第二轴是所述车辆的前轴。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集成在所述车辆的电子稳定性系统中,且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集成在所述车辆的电子制动助力器中。可选地,所述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提供。可选地,所述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同时提供。可选地,所述驻车制动系统被配置成:当出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相关联的故障时,则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提供驻车制动力。可选地,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提供的驻车制动力不足时,则通过提高额定开断电流或通过由所述车辆的行车制动器叠加的液压压力来提供较大的驻车制动力。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在当前电源网络故障时由冗余电源网络供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驻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驻车制动信号,控制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提供正常驻车制动性能;判断是否出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相关联的故障。当出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相关联的故障时,则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提供驻车制动力;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提供的驻车制动力是否足以保持所述车辆静止;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提供的驻车制动力不足时,则通过提高额定开断电流或通过由所述车辆的行车制动器叠加的液压压力来提供较大的驻车制动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能够实现上述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车辆的两个轴实施驻车制动,提供了冗余的驻车制动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驻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益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包括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和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以及第一控制单元10和第二控制单元20,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由第一控制单元10控制,而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由第二控制单元20控制,其中,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被配置成对车辆的第一轴30实施驻车制动,且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被配置成对车辆的第二轴40实施驻车制动。在图1中,第一轴30可以是车辆的后轴,且第二轴40可以是车辆的前轴。在图1中,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可分别包括制动盘17、18,驻车制动钳13、14和驻车制动电机及减速机构15、16,相应地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可分别包括制动盘27、28,驻车制动钳23、24和驻车制动电机及减速机构25、26。应指出的是,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第一驻车制动器和两个第二驻车制动器,但本专利技术的驻车制动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驻车制动器和一个或多个第二驻车制动器。应指出的是,目前车辆的前轴仅装有利用液压制动的行车制动器,而后轴装有具备行车制动功能和驻车制动功能的复合式制动器。因此,在图1所示的驻车制动系统中,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可以采用现有的后轴制动器的形式,即行车制动器和驻车制动器集成的形式,而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可以是加装的仅具备驻车制动功能的驻车制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控制单元10可以是车辆的电子稳定性系统(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中的模块,第二控制单元20可以是车辆的电子制动助力器中的模块。当然,本专利技术人还设想到第一控制单元10和第二控制单元20也可以是独立的控制单元。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驻车制动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车辆的两个轴上的驻车制动器,所以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可以由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来提供,可选地,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也可以由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和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同时提供。在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由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提供时,例如,ESP控制后轴的驻车制动器实现正常驻车制动功能,则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不做任何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包括:/n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由第一控制单元(10)控制;/n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由第二控制单元(20)控制;/n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一轴(30)实施驻车制动,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二轴(40)实施驻车制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由第一控制单元(10)控制;
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由第二控制单元(20)控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一轴(30)实施驻车制动,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被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第二轴(40)实施驻车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30)是所述车辆的后轴,且所述第二轴(40)是所述车辆的前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0)集成在所述车辆的电子稳定性系统中,且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0)集成在所述车辆的电子制动助力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提供,或所述车辆的正常驻车制动性能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同时提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制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系统(100)被配置成:当出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驻车制动器(11、12)相关联的故障时,则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驻车制动器(21、22)提供驻车制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F·M·贝赫尔莱谷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