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36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充电槽组件包括:壳体、两个充电板、连接组件和气压腔体。每个充电板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气压腔体,气压腔体设在保护壳上且限定出气压腔室,气压腔室具有气压控制口,移动件的第一端在气压腔室内可移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槽组件,当车辆在无需充电、快速越站的情况下,可以对气压腔室进行抽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个充电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充电刀从槽体内划过时与两个充电板不发生接触和碰撞,从而降低了车辆运行噪声。

Charging tank assembly and charging device of rail vehicl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利用集电靴与接触网接触的供电方式对车辆进行充电。交错布置的接触网结构繁琐复杂,影响城市的外观形象,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充电槽组件,所述充电槽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充电槽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具有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保护壳;两个充电板,所述两个充电板间隔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限定出槽体;连接组件,每个所述充电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相应的所述保护壳移动配合,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保护壳移动配合且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伸出所述保护壳,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充电板相连;气压腔体,每个所述充电板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气压腔体,所述气压腔体设在所述保护壳上且限定出气压腔室,所述气压腔室具有气压控制口,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在所述气压腔室内可移动。相较于采用接触网的取电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的结构简单,而且运行稳定、安全,有效避免了交错布置的接触网对城市外观形象的影响。而且通过设置气压腔体,当车辆在无需充电、快速越站的情况下,可以对气压腔室进行抽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个充电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槽体的宽度大于充电刀的宽度。此时,充电刀从槽体内划过时,与两个充电板不发生接触和碰撞,从而降低了车辆运行噪声,而且提高了车辆的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部和弹性件,所述固定部设在相应的所述保护壳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固定部移动配合且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固定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在所述保护壳或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止抵在所述充电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在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动件伸入到所述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开口,所述气压腔体设在所述开口处以封闭所述开口,所述气压腔体伸入到所述防护罩内的部分外套在所述固定部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压腔体的一部分与所述防护罩的外侧壁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压腔体和所述防护罩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压控制口处设有接头,气压控制设备与所述接头配合以对所述气压腔室进行抽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在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上,当所述移动件移动设定距离后,所述限位块止抵所述固定部以限制所述移动件的移动位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的朝向所述固定部的端面设有柔性缓冲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保护壳的外周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在所述固定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压腔体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气压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口具有打开或关闭所述气压腔室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充电板可转动地设在相应的所述移动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保护壳的朝向彼此的端面设有遮挡物,所述遮挡物位于所述充电板的上方,所述遮挡物为柔性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遮挡物和相应的所述保护壳插接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保护壳由多个子壳体沿所述充电板的长度方向拼接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充电板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段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刀,所述充电刀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电连接;充电槽组件,所述充电槽组件为上述所述的充电槽组件,所述充电刀伸入到所述槽体内以与两个所述充电板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通过充电刀与充电槽组件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可靠地对车辆进行充电。而且通过在充电槽组件上设置气压腔体,当车辆在无需充电、快速越站的情况下,可以对气压腔室进行抽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个充电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槽体的宽度大于充电刀的宽度。此时,充电刀从槽体内划过时,与两个充电板不发生接触和碰撞,从而降低了车辆运行噪声,而且提高了车辆的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刀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蓄能装置连接;和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本体部沿所述轨道车辆行驶方向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充电装置为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充电刀伸入所述槽体之前,通过所述气压控制口对所述气压腔室抽气,以使所述移动件在气压作用下带动相应的所述充电板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充电板的方向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充电刀伸入槽体之前,可以通过气压控制口对气压腔室抽气,以使移动件在气压作用下带动两个充电板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由此,可以避免在轨道车辆不充电的情况下,充电刀与充电板发生碰撞和摩擦,降低了轨道车辆的运行噪声,并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充电刀伸入所述槽体后,通过所述气压控制口对所述气压腔室充气,所述移动件在气压作用下带动相应的所述充电板朝向靠近另一个所述充电板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充电板与所述充电刀接触并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板与供电设备电连接;控制所述供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刀为所述轨道车辆充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测所述充电刀与所述壳体的端部的距离,当所述距离小于预设值时,通过所述气压控制口对所述气压腔室抽气。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A-A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圈示的C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的俯视图;图8中是图7中所示的B-B截面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圈示的D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槽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保护壳;/n两个充电板,所述两个充电板间隔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限定出槽体;/n连接组件,每个所述充电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相应的所述保护壳移动配合,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保护壳移动配合且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伸出所述保护壳,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充电板相连;/n气压腔体,每个所述充电板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气压腔体,所述气压腔体设在所述保护壳上且限定出气压腔室,所述气压腔室具有气压控制口,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在所述气压腔室内可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保护壳;
两个充电板,所述两个充电板间隔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限定出槽体;
连接组件,每个所述充电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相应的所述保护壳移动配合,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保护壳移动配合且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伸出所述保护壳,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充电板相连;
气压腔体,每个所述充电板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气压腔体,所述气压腔体设在所述保护壳上且限定出气压腔室,所述气压腔室具有气压控制口,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在所述气压腔室内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部和弹性件,所述固定部设在相应的所述保护壳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固定部移动配合且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固定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在所述保护壳或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止抵在所述充电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在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动件伸入到所述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开口,所述气压腔体设在所述开口处以封闭所述开口,所述气压腔体伸入到所述防护罩内的部分外套在所述固定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腔体的一部分与所述防护罩的外侧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腔体和所述防护罩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在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上,当所述移动件移动设定距离后,所述限位块止抵所述固定部以限制所述移动件的移动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朝向所述固定部的端面设有柔性缓冲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保护壳的外周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在所述固定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控制口处设有接头,气压控制设备与所述接头配合以对所述气压腔室进行抽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腔体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双袁清辉陈冲裘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