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29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利用简单构成对到投入成形机为止的粉粒体温度变化进行抑制,使后续成形机中难以发生成形不良。粉粒体供给装置(100)的贮留槽(10)在将树脂颗粒(9)维持在一定温度以上的状态下贮留。排出管(41)将贮留槽(10)的下侧的端部与成形机(90)的材料投入口(90a)连接,将树脂颗粒(9)依靠自重引导至材料投入口。料位传感器(57)对排出管(41)内堆积有树脂颗粒的区域上表面的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供给量调整机构(43)安装在排出管,对从贮留槽向材料投入口供给的树脂颗粒的量进行调整。控制部(60)基于料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供给量调整机构(43)进行控制,使树脂颗粒滞留在排出管内的滞留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内。

Powder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粒体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粒体供给装置。详细而言,涉及用于向后续的成形机供给作为材料的粉粒体的粉粒体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粉粒体供给装置,用于将作为材料的粉粒体(粉体以及/或者粒体。以下简称为“粉粒体”。)供给至后续的成形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种粉粒体供给装置。专利文献1的干燥装置(粉粒体供给装置)用于将供给至后续的成形机前的粉粒体加热干燥后,向成形机供给。专利文献1的干燥装置具备贮留槽、第1排气口、导入口、第1循环管、第1气流产生单元、加热部、排出管、第2排气口与第2循环管。在所述贮留槽中贮留有作为材料的粉粒体。所述第1排气口设置于所述贮留槽。所述导入口将气体向所述贮留槽内导入。所述第1循环管将所述第1排气口与所述导入口相连。所述第1气流产生单元产生在所述第1循环管内从所述第1排气口朝向所述导入口的气流。所述加热部对在所述第1循环管内流动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排出管将粉粒体从所述贮留槽向下方排出。所述第2排出口设置在所述排出口。所述第2循环管将所述第2排气口与设置在所述第1循环管的连接口相连。所述贮留槽内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排出管流向所述第2循环管。在专利文献1的干燥装置中,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贮留槽内的高温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排出管流向第2循环路径。因此,认为能够抑制排出管中的粉粒体的温度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第32083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在被供给至后续的成形机之前的粉粒体从贮留槽向排出管内供给后,在贮留于该排出管内期间的温度可能会变得不稳定。例如,在成形机的处理能力比粉粒体的滞留量小的情况下或在成形机停止时等,排出管内的粉粒体的热被比循环路径更靠近下部的排出管的外侧的空气夺取,粉粒体的温度可能会降低。若被供给至成形机前的粉粒体的温度在排出管内降低,则粉粒体会再次吸收水分等而导致材料可能会劣化,从而引起成形不良,存在改善的余地。除此之外,若投入成形机的粉粒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则可能会对成形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并不优选。此外,虽然也可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设置保温结构或温度调节机构,但这样一来设备成本会增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抑制粉粒体在投入成形机之前的温度发生变化,由此,在稳定的温度下将粉粒体投入至成形机而难以在后续的成形机中产生成形不良。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1方案提供了一种粉粒体供给装置,将粉粒体向后续的成形机供给,所述粉粒体供给装置具备:贮留槽、排出管、检测部、供给量调整机构以及控制部。所述贮留槽在将粉粒体维持在一定温度以上的状态下贮留粉粒体。所述排出管将所述贮留槽的下方侧的端部与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连接,依靠来自所述贮留槽的粉粒体的自重将该粉粒体向所述材料投入口引导。所述检测部对所述排出管内的堆积有粉粒体的区域的上表面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安装在所述排出管,对从所述贮留槽向所述材料投入口供给的粉粒体的量进行调整。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粉粒体滞留在所述排出管内的滞留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内。本申请的第2方案为,在第1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还具备对粉粒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本申请的第3方案为,在第2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贮留槽的内部的粉粒体进行加热。本申请的第4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3方案的任一方案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料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排出管的下方侧。本申请的第5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4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惰性气体被供给至所述贮留槽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排出管的内部空间。本申请的第6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5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将所述贮留槽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排出管的内部空间维持在比大气压高的压力。本申请的第7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6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对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滞留时间在1小时以内。本申请的第8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7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排出管部是在上下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内侧排出管与外侧排出管的多层结构。所述外侧排出管配置在所述内侧排出管的径向外侧。所述粉粒体通过所述内侧排出管的内部空间。本申请的第9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8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具有滑动挡板与驱动装置。所述滑动挡板能够在关闭所述排出管内的粉粒体的引导路径的关闭位置、与开放所述引导路径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滑动挡板滑动地移动。本申请的第10方案为,在第9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排出管具有凹部,该凹部从所述排出管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越朝向竖直上方侧该排出管距构成所述内周面的侧壁的距离越远。并且,在所述凹部内收容有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的所述滑动挡板。本申请的第11方案为,在第1方案~第10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粉粒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供给粉粒体后的一定时间以内、粉粒体的所述上表面的位置未到达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粉粒体的供给不良并对错误进行输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申请的第1方案~第11方案,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抑制粉粒体在投入成形机之前的温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在稳定的温度下将粉粒体投入至成形机,在后续的成形机中难以产生成形不良。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1方案,使粉粒体在排出管内的滞留时间为规定时间以内。因此,能够抑制在投入至成形机之前粉粒体的温度变得不稳定。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2方案,能够在将粉粒体供给至后续的成形机之前,以适当的温度将粉粒体的温度保持恒定。其结果为,能够将成形不良的发生抑制得较少。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3方案,能够在将粉粒体供给至后续的成形机之前,在贮留槽内将粉粒体加热干燥。因此,能够使成形不良更难以产生。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4方案,能够正确地检测出堆积有粉粒体的区域的上表面的位置到达排出管内的时机。因此,能够在将放热的粉粒体的量设为最小限度的同时保持成形所需的量。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5方案,能够降低粉粒体因氧化等而变质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成形不良更难以产生。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6方案,能够防止在将粉粒体供给至后续的成形机之前外部气体侵入贮留槽内或排出管内,从而能够降低粉粒体吸收来自外部气体的水分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成形不良更难以产生。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8方案,能够抑制在粉粒体通过排出管的过程中,粉粒体的热被排出管的外部气体夺取。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9方案,能够通过廉价的构成对从贮留槽向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供给的粉粒体的量进行调整。特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10方案,能够通过廉价的构成形成用于供滑动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粒体供给装置,将粉粒体向后续的成形机供给,该粉粒体供给装置具备:/n贮留槽,在将粉粒体维持在一定温度以上的状态下贮留该粉粒体;/n排出管,将所述贮留槽的下侧的端部与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连接,依靠来自所述贮留槽的粉粒体的自重将该粉粒体向所述材料投入口引导;/n检测部,对所述排出管内的堆积有粉粒体的区域的上表面的位置进行检测;/n供给量调整机构,安装在所述排出管,对从所述贮留槽向所述材料投入口供给的粉粒体的量进行调整;/n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粉粒体滞留在所述排出管内的滞留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8 JP 2018-1850311.一种粉粒体供给装置,将粉粒体向后续的成形机供给,该粉粒体供给装置具备:
贮留槽,在将粉粒体维持在一定温度以上的状态下贮留该粉粒体;
排出管,将所述贮留槽的下侧的端部与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连接,依靠来自所述贮留槽的粉粒体的自重将该粉粒体向所述材料投入口引导;
检测部,对所述排出管内的堆积有粉粒体的区域的上表面的位置进行检测;
供给量调整机构,安装在所述排出管,对从所述贮留槽向所述材料投入口供给的粉粒体的量进行调整;
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供给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粉粒体滞留在所述排出管内的滞留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粉粒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贮留槽的内部的粉粒体进行加热。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安装于所述排出管的下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被供给至所述贮留槽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排出管的内部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粉粒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贮留槽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龙平帆山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