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国专利>正文

油料气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14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料气化装置,包括动力部、控制电路装置、密闭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控制电路装置设在密闭钢瓶顶部;该动力部设有轴承,该轴承为偏心轴承,其两端与具有活塞部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动力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供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套入的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第一容室底部设有两个气孔,该气孔分别与一气管连接,第二容室底部设有两个油孔,该油孔分别与一油管连接;密闭钢瓶顶部固定设置一个吸油管及一个喷头,吸油管的长度为约通至钢瓶底部,且吸油管与第二容室底部的油管连接,喷头与第一容室底部的另一气管及第二容室底部的另一油管连接,钢瓶顶部中心固定设置一个钢瓶开关,该开关通过一条通气管与燃烧器连接;控制电路装置启动动力部运转及监控钢瓶内气压,气压达到设置值时自动断电,动力部停止运转;通过动力部启动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内上下交互摆动,将钢瓶内液态油料及外界空气送至喷头,使油气混合并在喷头的喷嘴处呈全部气化状态喷出,供外接燃烧器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压力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油料气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见的液态桶装瓦斯,其在桶内接设一约通至桶底的长管,且通过空压机进气,并在该长管底部出气,使桶内的液态油转变为气体而供外接的瓦斯炉或热水炉燃烧使用。然而液态油处于低压且温度约在15℃时结构最为稳定,采用空压机打气的方式会使液态油的温度下降,而且使该液态油变硬,这样导致油品质量破坏,故无法提供最佳的燃烧状态;除此之外,该液态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供气化的物质被消耗殆尽,故,桶内剩余的液态油则无法再使用,这种种缺失一直为众人所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产品存在的缺点,进行研究加以创新改进,终于成功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油料气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油料气化装置,其能充分利用瓶内的液态油料而供外接瓦斯炉、热水炉或商业快速炉燃烧使用;能保持液态油了的结构稳定,避免油料本身质量遭受破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油料气化装置,包括动力部、控制电路装置、密闭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控制电路装置设在密闭钢瓶顶部;该动力部设有轴承,该轴承为偏心轴承,其两端与具有活塞部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动力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供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套入的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第一容室底部设有两个气孔,该气孔分别与一气管连接,第二容室底部设有两个油孔,该油孔分别与一油管连接;密闭钢瓶顶部固定设置一个吸油管及一个喷头,吸油管的长度为约通至钢瓶底部,且吸油管与第二容室底部的油管连接,喷头与第一容室底部的另一气管及第二容室底部的另一油管连接,钢瓶顶部中心固定设置一个钢瓶开关,该开关通过一条通气管与燃烧器连接;控制电路装置启动动力部运转及监控钢瓶内气压,气压达到设置值时自动断电,动力部停止运转;通过动力部启动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内上下交互摆动,将钢瓶内液态油料及外界空气送至喷头,使油气混合并在喷头的喷嘴处呈全部气化状态喷出,供外接燃烧器使用。前述的油料气化装置,其中钢瓶开关一端设有一个感应接头,该感应接头感应钢瓶内气压值,并将感应气压值传递至控制电路装置。前述的油料气化装置,其中控制电路装置设有一个蜂鸣器。前述的油料气化装置,其中控制电路装置设有一个电源开关及一个显示电源的指示灯。前述的油料气化装置,其中与油管连接的喷头侧边设置一个开关。本专利技术油料汽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通过密闭钢瓶顶部动力部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内的偏心动作,将油料和气体分别抽出,再将油料与气体分别输送至喷头进行混合,呈全部气化状态由喷嘴喷出使用。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动力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动力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动力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动力部、14第一支杆、15第二支杆、16第一容室、17第二容室、163气孔、164气孔、165逆止阀、18过滤器、173油管、174油管、23控制电路装置、25指示灯、26电源开关、31吸油管、32喷头、321开关、33液位计、34加油口、35钢瓶开关、351感应接头。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油料气化装置,其包括一动力部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马达作为动力部),该动力部1的轴承为偏心轴,轴承两端分别连结一具活塞部的第一支杆14及第二支杆15,动力部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可供第一支杆14及第二支杆15套入的第一容室16及第二容室17,该第一容室16底部开设两个气孔,两个气孔各自接连一气管163、164,第一容室16侧边固定设置一过滤器18,第二容室17底部开设两个油孔,两个油孔各自接连一油管173、174;一控制电路装置23,该控制电路装置23上设有一蜂鸣器、一指示灯25及一个外露的电源开关26;钢瓶3的顶部固定设置一吸油管31、一喷头32、一与控制电路装置23相接连的液位计33、一具有开关的加油口34;吸油管31的长度约通至瓶底,且吸油管31与第二容室17底部的油管174相接连,喷头32的顶端与第一容室16底部的气管163接连,且该气管163上设置一防止气体倒灌的逆止阀165,喷头32的侧边设置一开关321且与第二容室17底部的油管173相接连,再者,钢瓶3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设置一钢瓶开关35,该开关35的一端设有一个感应接头351,另一端再以一通气管352与瓦斯炉、热水炉或商业快速炉等燃烧器(图未示)接连。本专利技术动力部1的轴承为偏心轴承,故,当动力部1启动时,第一支杆14及第二支杆15能在第一容室16及第二容室17内上下不断交互摆动,当第一支杆14上移时,会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具过滤空气杂质功能的过滤器18中,且经气管164而至第一容室16内,当第一支杆14下移时,会将第一容室16内的空气向下挤压经气管163而送至喷头32,在此同时,当第二支杆15上移时,会将钢瓶3内的液态油料36抽起且沿抽油管31及油管174而至第二容室17内,当第二支杆15下移时,会将第二容室17内的液态油料36向下注入油管175而送至喷头32,故,钢瓶内的液态油料36及外界空气于喷头32中相互混合,并在喷头32的喷嘴321处呈全气化喷出,以提供外接燃烧使用。这种结构的设计能保持液态油料36结构的完整稳定,避免油品本身遭到破坏,且能充分利用瓶内液态油料36,解决了现有产品的种种缺缺陷。本专利技术由于动力部1的轴承为偏心轴设计,其可减轻动力部1的扭力,动力部1本身设有一温度感应器,能够感应动力部1运转时所产生热的温度,并在温度达到一定的温度设置值时,自动将动力部1断电,以避免动力部1因高热而损毁;钢瓶开关35上的感应接头351能感应钢瓶3内的气压大小,且在压力过大至设置值时,将消息传递至控制电路装置23上并自动断电,使动力部1停止运转,在压力不足时,再次自动启动动力部1进行运转,故,控制电路装置23具有监控钢瓶3内气压及起动动力部1运转的功能,控制电路装置23上蜂鸣器在液位计33测出钢瓶3内的液态油料36液位不足时,发出呜叫声以达到警示的效果,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又,指示灯25能够显示电源接通状态;所以,本专利技术油料气化装置整体结构合理,达到增进功效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油料气化装置,包括动力部、控制电路装置、密闭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控制电路装置设在密闭钢瓶顶部;该动力部设有轴承,该轴承为偏心轴承,其两端与具有活塞部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动力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供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套入的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第一容室底部设有两个气孔,该气孔分别与一气管连接,第二容室底部设有两个油孔,该油孔分别与一油管连接;密闭钢瓶顶部固定设置一个吸油管及一个喷头,吸油管的长度为约通至钢瓶底部,且吸油管与第二容室底部的油管连接,喷头与第一容室底部的另一气管及第二容室底部的另一油管连接,钢瓶顶部中心固定设置一个钢瓶开关,该开关通过一条通气管与燃烧器连接;控制电路装置启动动力部运转及监控钢瓶内气压,气压达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杨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国杨德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