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10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电池液本体、工作台和呈管状结构的滤桶,所述滤桶靠近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且滤桶的圆周内壁靠近中部卡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中部开有柱形沉槽,且柱形沉槽内卡接有滤油膜,所述滤桶的圆周外壁靠近顶端螺接有桶盖,且桶盖的顶端中部卡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螺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有四棱台和活塞盘,所述顶杆的顶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直径与滤桶的外径相适配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增大滤桶内的气压,从而可以快速将密度粘稠的电池液通过高分子过滤膜,以顺利将电池液中的油污滤除。

An integrated device for oil removal and filtration of multi battery precur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多元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常用的多元材料产品中掺入极微量的杂质元素,就会使产品的电阻率发生极大的变化,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及电化学性能,含油量过高时,后续混锂煅烧时会产生异相,导致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差,因此多元电池对化学材料的纯净度要求极高,需要对多元电池前驱体进行纯化处理。而目前针对前驱体中含油较高的问题,是在材料离心之前进行除油处理,该方法需要增加除油装置,会增加生产的成本以及场地需求。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721859523.7公开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和滤棒过滤层,但是该装置只是设置了繁多的过滤层,倒入电池液的时候主要靠自身的重力下漏进行过滤,不能够快速有效地经过过滤层以将夹杂在电池液中的油污全部滤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电池液本体、工作台和呈管状结构的滤桶,所述滤桶靠近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且滤桶的圆周内壁靠近中部卡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中部开有柱形沉槽,且柱形沉槽内卡接有滤油膜,所述滤桶的圆周外壁靠近顶端螺接有桶盖,且桶盖的顶端中部卡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螺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设置有四棱台和活塞盘,所述顶杆的顶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直径与滤桶的外径相适配的安装孔,且滤桶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滤桶的圆周内壁靠近底端分别设置有锥形漏底和隔板,且隔板和柱形沉槽的底部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漏孔,漏孔靠近顶端的孔径小于靠近底端的孔径。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放置有活性炭。优选的,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靠近圆周边缘处预留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凸块,且滤桶的内壁靠近限位凸块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限位卡槽。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底端预留有凸盘,且四棱台的底部中间开有凸盘相适配的阶梯通孔,四棱台的四侧斜面上均开有缺口。优选的,所述桶盖的上表面焊接有L形固定板,且L形固定板的顶端与桶盖的上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的长齿轮,长齿轮的顶端设置有圆杆。优选的,所述滤桶的圆周外壁靠近托板的上方插接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的滑动连接在滤桶内壁的活塞盘,从而可以增大滤桶内的气压,从而可以快速将密度粘稠的电池液通过高分子过滤膜,以顺利将电池液中的油污滤除。2.通过设置的螺接在滤桶顶端圆周外壁处的桶盖,使得的活塞装置更加便于取出,以及更换高分子滤油膜、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清理都变得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3.通过设置插接在滤桶内壁靠近中部的进料管以及进料管中部设置的单向阀,从而在需要添加液体的时候只需向上移动活塞盘,使得托板上方变成负压即可将待处理的电池液吸入腔室进行过滤,提高了进油的便捷性。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清理和更换消耗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四棱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单向阀、3-进料管、4-电池液本体、5-活塞盘、6-四棱台、7-桶盖、8-顶杆、9-从动齿轮、10-长齿轮、11-圆杆、12-L形固定板、13-滤油膜、14-柱形沉槽、15-托板、16-限位凸块、17-活性炭、18-隔板、19-锥形漏底、20-滤桶、21-阶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电池液本体4、工作台1和呈管状结构的滤桶20,滤桶20靠近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且滤桶20的圆周内壁靠近中部卡接有托板15,托板15的下表面圆周边缘处可以设置密封圈,托板15的上表面中部开有柱形沉槽14,且柱形沉槽14内卡接有滤油膜13,滤桶1的圆周外壁靠近顶端螺接有桶盖7,且桶盖7的顶端中部卡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的内壁螺接有顶杆8,顶杆8的底端设置有四棱台6和活塞盘5,顶杆8的顶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9。本技术中,工作台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直径与滤桶20的外径相适配的安装孔,且滤桶20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其中,滤桶20的圆周内壁靠近底端分别设置有锥形漏底19和隔板18,且隔板18和柱形沉槽14的底部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漏孔,漏孔靠近顶端的孔径小于靠近底端的孔径,防止下漏过程中异物将漏孔堵塞。其中,隔板18的上表面放置有活性炭17。其中,托板15的下表面靠近圆周边缘处预留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凸块16,且滤桶1的内壁靠近限位凸块16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限位卡槽,从而可以将托板15紧紧地卡接在滤桶1的内壁处。其中,顶杆8的底端预留有凸盘,且四棱台6的底部中间开有凸盘相适配的阶梯通孔21,四棱台6的四侧斜面上均开有缺口,缺口上预留有小孔供穿过螺栓使用,四棱台6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塞盘5的上表面。其中,桶盖7的上表面焊接有L形固定板12,且L形固定板12的顶端与桶盖7的上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与从动齿轮9互相啮合的长齿轮10,长齿轮10的顶端设置有圆杆11,圆杆11插接在长齿轮10的轴头上,从而可以搬动圆杆带动长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9旋转。其中,滤桶1的圆周外壁靠近托板15的上方插接有进料管3,且进料管3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2。工作原理:使用时,先顺时针转动长齿轮10顶端的圆杆11使得从动齿轮9逆时针旋转以带动顶杆8底端的活塞盘5慢慢上升,当活塞盘5上升的时候,活塞盘5下表面形成负压空腔,即可慢慢将待滤除的电池液本体4经进料管3吸入空腔中,之后再逆时针旋转长齿轮10顶端的圆杆,此时即可带动顶杆8螺旋向下移动,由于顶杆8底端的凸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电池液本体(4)、工作台(1)和呈管状结构的滤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桶(20)靠近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且滤桶(20)的圆周内壁靠近中部卡接有托板(15),所述托板(15)的上表面中部开有柱形沉槽(14),且柱形沉槽(14)内卡接有滤油膜(13),所述滤桶(20)的圆周外壁靠近顶端螺接有桶盖(7),且桶盖(7)的顶端中部卡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螺接有顶杆(8),所述顶杆(8)的底端设置有四棱台(6)和活塞盘(5),所述顶杆(8)的顶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电池液本体(4)、工作台(1)和呈管状结构的滤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桶(20)靠近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下半部分的内径,且滤桶(20)的圆周内壁靠近中部卡接有托板(15),所述托板(15)的上表面中部开有柱形沉槽(14),且柱形沉槽(14)内卡接有滤油膜(13),所述滤桶(20)的圆周外壁靠近顶端螺接有桶盖(7),且桶盖(7)的顶端中部卡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螺接有顶杆(8),所述顶杆(8)的底端设置有四棱台(6)和活塞盘(5),所述顶杆(8)的顶端键连接有从动齿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直径与滤桶(20)的外径相适配的安装孔,且滤桶(20)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电池前驱体除油与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桶(20)的圆周内壁靠近底端分别设置有锥形漏底(19)和隔板(18),且隔板(18)和柱形沉槽(14)的底部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漏孔,漏孔靠近顶端的孔径小于靠近底端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剑石小东钟姝张东学李建球晁锋刚杨志陈征贤王春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