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74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搅拌轴;两组第一搅拌板,按高低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第一搅拌板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搅拌轴上的第一安装轴,搅拌轴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两侧进行支撑的第一挡料管件、第一挡料轴件;两组第二搅拌板,设置于第一搅拌板上侧的搅拌轴上,搅拌轴上转动安装有固定环件,第二搅拌板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固定环件上的第二安装轴,固定环件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两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管件、第二挡料轴件;转动限位机构,包含设置于固定环件上的长条形通孔、以及固接于搅拌轴上的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确保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设备,具体是指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1、三元前驱体的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浓缩装置、溢流釜等。目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一般采用常规的反应釜,其一般包含反应釜体、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于反应釜体外侧壁上的换热夹套。反应生产过程中,预先于反应釜体内加入纯水,并在反应釜体中加入一定量络合剂和沉淀剂作为底液;然后启动搅拌和升温后,并将其他原料注入反应釜中开始造核;造完核后,调整反应釜体内的氧化气氛,并调节搅拌转速,待晶核生长至满釜后,再次调整搅拌转速,并让晶核循环进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在物料固含量达到固定含量、反应粒度达到成品粒度后停止反应,进行放料洗涤、干燥,得到最终成品。

2、在造核后、以及晶核生长至满釜后,需要分别调整降低搅拌转速以防止搅拌所导致的晶核搅碎问题。通过降低搅拌转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晶核的搅碎,但是也大幅降低了物料的混合效果,从而导致反应进程受到影响;且物料混合不均还容易导致物料间的温度出现不均匀,即靠近换热夹套(反应釜体侧壁)的温度会高于反应釜体的中部温度,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含呈夹层状态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1)外围的换热夹套(1501)、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电加热元件(1502);所述换热夹套(1501)的一端底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进入管(16)、换热夹套(1501)的另一端上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排出管(17);所述搅拌轴(3)启动正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搅拌轴(3)启动反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含呈夹层状态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1)外围的换热夹套(1501)、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电加热元件(1502);所述换热夹套(1501)的一端底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进入管(16)、换热夹套(1501)的另一端上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排出管(17);所述搅拌轴(3)启动正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搅拌轴(3)启动反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且所述电加热元件(1502)通电发热,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502)采用电热膜玻璃管,所述电热膜玻璃管包含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玻璃基管(15021),所述玻璃基管(15021)内喷涂有相应的半导体电热膜(15022),所述半导体电热膜(15022)的两侧连接有电极(15023),通过相应的导线(18)将所述电极(15023)分别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的中部设置有布线盲孔(301),且所述搅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梁邱江傅峰杨树棠陆涛郑财水廖琪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