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38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LED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阳极界面缓冲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阳极界面缓冲层覆盖于电极表面,空穴传输层邻接于界面缓冲层,所述阳极界面缓冲层含有传导空穴的主体材料和P掺杂材料,所述传导空穴主体材料的HOMO能级大于空穴传输层材料的HOMO能级。本发明专利技术界面缓冲层的设计,可以提升电极到有机材料的空穴注入效率,降低或消除缓冲层到空穴传输层界面载流子传导势垒差,提升阳极界面缓冲层与空穴传输层的界面稳定性,进而提升OLED发光器件的驱动稳定性。

An OLED light-em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LED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以阳极界面缓冲层、空穴传输层为主要功能层的OLED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既可以用于制造新型显示产品,也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照明产品,有望替代现有的液晶显示和荧光灯照明,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电流器件,当对其两端电极施加电压,并通过电场作用于有机层功能材料膜层中的正负电荷上,正负电荷进一步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即产生有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般为多层结构,除了发光层之外的各种辅助功能层对器件性能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器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器件的性能,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被广泛用来提高器件的性能。目前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高性能的研究包括: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等。为了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的不断提升,不但需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的创新,更需要有机电致发光功能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制造出更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功能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在电场的驱动下分别由器件的两个电极注入到器件中,并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发光。已知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使用的阳极界面缓冲层和空穴传输层材料,例如等,都存在HOMO能级和发光层主体材料HOMO能级差较大,易在材料界面处形成集聚电荷,影响OLED器件寿命。此外,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并不是所有材料的能级都能很好地匹配,它们之间的势垒严重阻碍空穴的有效注入。合理的能级结构有利于器件各层中的能级形成阶梯势垒,能够降低空穴注入的势垒,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从而改善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因此,不断需要开发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和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提供了一种OLED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光效率、耐热性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功能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功能材料层包括:空穴传输区域,位于电极之上;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区域之上,其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电子传输区域,位于所述发光层之上,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区域由下至上依次至少包括界面缓冲层及空穴传输层,所述界面缓冲层包括第一和第二有机材料,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三有机材料,其中第一有机材料为P-型掺杂剂,第二有机材料为传空穴型材料,第三有机材料为传空穴型材料,并且︱HOMO第二有机材料︱>︱HOMO第三有机材料︱,︱LUMO第一有机材料︱<︱HOMO第二有机材料︱。所述第二有机材料,其特征在于,HOMO能级为-5.4eV~-5.6eV,且︱HOMO第二有机材料︱-︱HOMO第三有机材料︱<0.15ev,︱HOMO第二有机材料︱-︱LUMO第一有机材料︱<0.2ev。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剂为通式(1)、通式(2)和通式(3)所示化合物:通式(1)中,Z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C-R1或N,R1在每种情况下相同或不同地表示H、D、F、Cl、Br、I、醛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C(=O)(Ar4)、P(=O)(Ar4)2、S(=O)Ar4、S(=O)2Ar4、Si(R10)3、B(OR10)2、OSO2R10、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其中,Ar4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R10表示为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通式(2)和通式(3)中,R1~R9,Ar1~Ar3分别独立地表示H、D、F、Cl、Br、I、醛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C(=O)(Ar4)、P(=O)(Ar4)2、S(=O)Ar4、S(=O)2Ar4、Si(R10)3、B(OR10)2、OSO2R10、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通式(2)中,相邻的两个R基团还可以相连形成5元至30元脂环、芳环或杂芳环,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所述取代基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卤素原子、氕、氘、氚原子、C6-60芳基或5~60元杂芳基。所述第二有机材料、第三有机材料选自通式(4)、通式(5)和通式(6)所示结构:通式(4)和通式(5)中,Ar5~Ar17分别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其中Ar12、Ar13,Ar14、Ar15,Ar16、Ar17还可以相连形成5元至30元脂环、芳环或杂芳环,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通式(5)中,L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亚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亚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优选方案,所述通式(5)中,L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二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呋喃基;亚嘧啶基;亚吡嗪基;亚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9,9-二甲基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N-苯基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萘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并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并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并噻唑基中的一种;所述取代基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卤素原子、氕、氘、氚原子;优选方案,所述R1~R9,Ar1~Ar3分别独立的表示为H、D、F、Cl、Br、I、醛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C(=O)(Ar4)、P(=O)(Ar4)2、S(=O)Ar4、S(=O)2Ar4、Si(R10)3、B(OR10)2、OSO2R10、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呋喃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二甲基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N-苯基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啶基中的一种;所述取代基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卤素原子、氕、氘、氚原子、醛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C(=O)(Ar4)、P(=O)(Ar4)2、S(=O)Ar4、S(=O)2Ar4、Si(R10)3;优选方案,所述R10,Ar4~Ar17分别独立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功能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功能材料层包括:/n空穴传输区域,位于电极之上;/n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区域之上,其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n电子传输区域,位于所述发光层之上,/n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区域由下至上依次至少包括界面缓冲层及空穴传输层,/n所述界面缓冲层包括第一和第二有机材料,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三有机材料,其中第一有机材料为P-型掺杂剂,第二有机材料为传空穴型材料,第三有机材料为传空穴型材料,并且︱HOMO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CN 2018111332085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功能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功能材料层包括:
空穴传输区域,位于电极之上;
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区域之上,其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
电子传输区域,位于所述发光层之上,
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区域由下至上依次至少包括界面缓冲层及空穴传输层,
所述界面缓冲层包括第一和第二有机材料,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三有机材料,其中第一有机材料为P-型掺杂剂,第二有机材料为传空穴型材料,第三有机材料为传空穴型材料,并且︱HOMO第二有机材料︱>︱HOMO第三有机材料︱,︱LUMO第一有机材料︱<︱HOMO第二有机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材料HOMO能级为-5.4eV~-5.6eV,且︱HOMO第二有机材料︱-︱HOMO第三有机材料︱<0.15ev,︱HOMO第二有机材料︱-︱LUMO第一有机材料︱<0.2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剂为通式(1)、通式(2)和通式(3)所示化合物:



通式(1)中,Z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C-R1或N,R1在每种情况下相同或不同地表示H、D、F、Cl、Br、I、醛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C(=O)(Ar4)、P(=O)(Ar4)2、S(=O)Ar4、S(=O)2Ar4、Si(R10)3、B(OR10)2、OSO2R10、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
其中,Ar4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R10表示为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
通式(2)和通式(3)中,R1~R9,Ar1~Ar3分别独立地表示H、D、F、Cl、Br、I、醛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C(=O)(Ar4)、P(=O)(Ar4)2、S(=O)Ar4、S(=O)2Ar4、Si(R10)3、B(OR10)2、OSO2R10、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通式(2)中,相邻的两个R基团还可以相连形成5元至30元脂环、芳环或杂芳环,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
所述取代基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卤素原子、氕、氘、氚原子、C6-60芳基或5~60元杂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材料、第三有机材料选自通式(4)、通式(5)和通式(6)所示结构:



通式(4)、通式(5)和通式(6)中,Ar5~Ar17分别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二芳亚胺基、取代或未取代二杂芳亚胺基中的一种,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其中Ar12、Ar13,Ar14、Ar15,Ar16、Ar17还可以相连形成5元至30元脂环、芳环或杂芳环,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
通式(5)中,L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60亚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5~60元亚杂芳基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蔡啸张兆超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