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88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包括针织布主体,所述针织布主体的外部边缘为位置设有留白封边,所述留白封边通过封边纱线与针织布主体纺织连接,所述针织布主体包括有丙纶外层、涤纶中层、氯纶底层,第一导电纤维筋和第二导电纤维筋,所述丙纶外层位于涤纶中层的上部,所述丙纶外层与涤纶中层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纤维筋纺织连接,所述涤纶中层位于氯纶底层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能够提高针织布主体的表面耐磨性和内面舒适性,同时也能够增加针织布快干的特性,减少出现发霉的现象,此外具有防静电功效,更加利于服装使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拉扯、防变形的能力,实用性更高。

A kind of recycled knitt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
技术介绍
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因其都是纤维制成,因此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相对梭织布它具有产量高,适合小批量生产的特点,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针织布的品种总的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圆机织物,或称纬编针织布,主要产品有:针织汗布、棉毛布、罗纹布、网眼布、摇粒绒、空气层、涤盖面、毛圈布、拉绒布、割绒布、人造毛皮等等很多,还有很多混合变化织法如:平罗纹变化组织、提花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织、毛圈变化组织等,由于织法的排针规律不同,同一个产品也会有很多变化如:网眼布就有小网眼、珠地网眼、菠萝格、华夫格等,另一种是平机织物,或称经编针织布,主要产品有:横机罗纹、羊毛衫织物、纱线衫织物、经编平纹织物、经编网眼织物、经编麂皮绒、经编起绒织物、经编毛圈织物、经编毛巾织物等,使用针织布制作的针织物适宜于做针织仿羊绒内衣、紧身衣和运动服等,针织物在改变结构和提高尺寸稳定性后,同样可做外衣,针织物可以先织成坯布,经裁剪、缝制而成各种针织品,也可以直接织成全成形或部分成形产品,如袜子、手套等,针织物除作内衣、外衣、袜子、手套、帽子、床单、床罩、窗帘、蚊帐、地毯、花边等衣着、生活和装饰用布外,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除尘用滤布,输油、输气用高压管,橡胶和塑料工业用衬垫布,石油港口用围油栏,建筑用安全网,农副产品用包装袋,灌溉施肥用低压软管,农作物裁培用网,保护堤岸斜坡用网,渔网,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瓣膜,绷带以及护膝等,但现有的针织布其内部不具备防霉的功效,外部表面不耐穿,容易出现起球的现象,同时贴合人体的底层,舒适度较差,其次现有的针织布也不具备防静电功效,而且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不利于使用,降低了针织布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包括针织布主体,所述针织布主体的外部边缘为位置设有留白封边,所述留白封边通过封边纱线与针织布主体纺织连接。优选的,所述针织布主体包括有丙纶外层、涤纶中层、氯纶底层,第一导电纤维筋和第二导电纤维筋,所述丙纶外层位于涤纶中层的上部,所述丙纶外层与涤纶中层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纤维筋纺织连接,所述涤纶中层位于氯纶底层的上部,所述涤纶中层与氯纶底层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纤维筋纺织连接。优选的,所述氯纶底层的底部设有棉纤维层,所述棉纤维层与氯纶底层的连接方式为热压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丙纶外层通过丙纶经纱和丙纶纬纱交织排列连接,所述留白封边与丙纶外层的材质为同等材质。优选的,所述丙纶外层与涤纶中层的经纬线呈四十五度交错排列,所述涤纶中层与氯纶底层的经纬线呈四十五度交错排列。优选的,所述针织布主体的后表面染有抑菌颜料,所述针织布主体的一侧顶部位置设有标签。优选的,所述针织布主体的上表面染有耐磨颜料,所述针织布主体的表面热压有装饰图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丙纶外层,丙纶具有质地轻、耐磨、耐穿、不起球的特性,将针织布主体的外部表面设置丙纶外层,能够增加针织布的耐穿和不起球的效果,通过设置的涤纶中层,涤纶具有易干的特性,将其设置在针织布主体的中层,可以避免针织布发霉的现象,提高针织布晒干、晾干速度,并且涤纶的形状保持稳定,能够避免针织布变形的现象,实用性更高,通过设置的氯纶底层,氯纶具有不易燃烧,柔软舒适的特性,能够提高针织布与人体接触的舒适度,使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第一导电纤维筋和第二导电纤维筋,导电纤维能够起到防静电的功效,能够减少针织布产生静电的现象更加利于服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的针织布主体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的针织布主体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的针织布主体爆炸图。图中:1、针织布主体;2、留白封边;3、封边纱线;4、丙纶外层;5、涤纶中层;6、氯纶底层;7、第一导电纤维筋;8、第二导电纤维筋;9、棉纤维层;10、丙纶经纱;11、丙纶纬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包括针织布主体1,所述针织布主体1的外部边缘为位置设有留白封边2,所述留白封边2通过封边纱线3与针织布主体1纺织连接;所述针织布主体1包括有丙纶外层4、涤纶中层5、氯纶底层6,第一导电纤维筋7和第二导电纤维筋8,所述丙纶外层4位于涤纶中层5的上部,所述丙纶外层4与涤纶中层5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纤维筋7纺织连接,所述涤纶中层5位于氯纶底层6的上部,所述涤纶中层5与氯纶底层6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纤维筋8纺织连接,通过丙纶外层4的设置,能够增加针织布的耐穿和不起球的效果,通过涤纶中层5的设置,可以避免针织布出现发霉的现象,提高针织布晒干、晾干速度,并且涤纶的形状保持稳定,能够避免针织布变形的现象,实用性更高,通过氯纶底层6的设置,能够提高针织布与人体接触的舒适度,使用效果更好,通过第一导电纤维筋7和第二导电纤维筋8的设置,能够减少针织布产生静电的现象更加利于服装使用;所述氯纶底层6的底部设有棉纤维层9,所述棉纤维层9与氯纶底层6的连接方式为热压合连接,棉纤维层9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体皮肤与针织布接触的舒适效果;所述丙纶外层4通过丙纶经纱10和丙纶纬纱11交织排列连接,所述留白封边2与丙纶外层4的材质为同等材质;所述丙纶外层4与涤纶中层5的经纬线呈四十五度交错排列,所述涤纶中层5与氯纶底层6的经纬线呈四十五度交错排列,丙纶外层4和涤纶中层5交错四十五度排列,涤纶中层5和氯纶底层6交错四十五度排列,能够将丙纶外层4、涤纶中层5和氯纶底层6的经线纬线错开,能够提高针织布主体1的强度和抗拉扯能力,提高结实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布主体(1),所述针织布主体(1)的外部边缘为位置设有留白封边(2),所述留白封边(2)通过封边纱线(3)与针织布主体(1)纺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布主体(1),所述针织布主体(1)的外部边缘为位置设有留白封边(2),所述留白封边(2)通过封边纱线(3)与针织布主体(1)纺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主体(1)包括有丙纶外层(4)、涤纶中层(5)、氯纶底层(6),第一导电纤维筋(7)和第二导电纤维筋(8),所述丙纶外层(4)位于涤纶中层(5)的上部,所述丙纶外层(4)与涤纶中层(5)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纤维筋(7)纺织连接,所述涤纶中层(5)位于氯纶底层(6)的上部,所述涤纶中层(5)与氯纶底层(6)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纤维筋(8)纺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利用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纶底层(6)的底部设有棉纤维层(9),所述棉纤维层(9)与氯纶底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悦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